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71(1 / 2)

敢犯下罪大恶极罪行的,早就随着四大豪族的消亡不是身首异处就是流亡天涯了。

“其余六曹之下佐吏,以及十二县功曹、郡署狱吏、三班总捕头食月俸十石,年俸一百二十石。诸位,可听清楚了”扶苏声音依旧晴朗,可齐齐的却是拜满了一屋子的人。

扶苏的签押房里本就没这么多蒲团,这些佐吏级别的人本来就级别不高。人家吏目虽说座位靠后,可好歹还有座位。他们呢,只能站在自家主官前面了。于是,司六曹吏身后满满都是站了一排。少说也有几十号人。只不过郡署狱吏和三班总捕头就麻烦了。

郡署狱吏虽说吏目之中排名不错,可权力也就在牢房那一块。别看文无害排名比他还要靠后,可实实在在的权力却是覆盖牢房的。于是,原本明明排名在文无害之前的狱吏此刻却成了司刑曹吏的属吏。

至于三班捕快的总捕头在扶苏改制之前是没有的,以前的总捕头统称就是郡署公人。实际上大多就是零时工,除了明确有定额的总捕头。大多数都是零时工,实际上收入多少就在于总捕头能争取下多少资源。

于是这总捕头尽管看上去权力不少,相当于后世地级市正处级的公安局长,可此时的捕快,不仅级别低跟个科级小官似地。就是社会身份也低,古代的野史话本小说,文学作品上都是称之为鹰犬走狗的。并且,就是朝廷体制内的官员也是看不起捕役,快手。称之为贱业,在科举产生后,有三代内不得参加科举的规定。

可扶苏这一道革新的政令下达,这些人切实都是欢喜得几乎要疯狂了。要不是这肃穆的地方让他们竭力控制着情绪,只怕这些人都要高兴地跳起来了。

吏目且不说,年薪都有了将近两百石,扶苏含糊地说年俸百石不到,实际上月食十一斛就是月俸五石半罢了,一年也就不过六十余石。工资足足涨了三倍

而佐吏,原先月食八斛。也就是一月四石,一年五十石左右。现在呢,足足涨了两倍多。眼下的佐吏的一月十石,一年一百二十石。完全足够他们过上体面的生活了。要知道,就是年景好,有五十亩田的自耕农一年也不过六七十余石的收入

更让狱吏和总捕头欣喜若狂的是,扶苏这可是明明确确地给他们正名啊狱吏此时已经换过一茬,自然不介意被原先排后靠后的文无害给管辖。可却怕此后连佐吏都够不上。

而让总捕头兴奋的则是,扶苏的意思很明确,郡署的总捕头品秩是和县署司六曹吏一般的。当然不是贱业

“萧何,你出去将少吏的食俸说一下吧。郡县六曹属吏、各县乡老、有秩、啬夫、狱吏定为少吏:月俸定额六石,年俸七十二石。食末等俸”整个三府的吏目只在太多,扶苏在签押房召集官吏能够站下的不过百十人。可实际上三府的吏员绝对不止百十这个数。

光是六曹之中的吏员就不下数十,就更不用说其他,比如狱卒、比如捕役、快手这些站下来怕是得去校场才行了。

让萧何去,实际上也是给萧何一个露脸的机会。有利于萧何以后在郡署之中行事。

“吏员们的薪俸改革就到此为止。先在云中郡、雁门郡、代郡的代县、桑乾县实行。至于其他就先缓缓。这第一个好消息是吏员的,第二个好消息,便是官员的。郡署之内的郡丞以及卒史、主簿,还有军营的军官、监察御史府的监察御史、郡尉。”扶苏名字一点,哗啦啦却是站出了十来号人。

这十来号人都是有官秩的,官秩连着薪俸。扶苏想要动这个,绝对是上头不可能准许的。搞不好扶苏这官秩一改,上头就直接派人来干涉甚至带着密旨缉拿了。毕竟朝廷官秩更改,就连丞相想要提议也需要经过廷议、帝审才成的。扶苏即便是官秩万石,也不过是个地方官。还不能如内史那般参诀朝政

“你们的薪俸都是连着官秩的,这个本官却是不能更改。不过,每年寒暑难熬啊。在陇西时,那寒风凛冽实在是难熬得紧。对于这一点,萧大夫在冀县只怕是颇有感触吧。”扶苏看向萧何,此时的萧何面色发红,显然发布这个消息的萧何在少吏们的心中好感将会猛然增加了吧。

看到扶苏的眼神,萧何出声道:“公子慧眼。寒冬腊月,便是平时一县之令光靠薪俸也是难以冬日都能有火炭取暖。一大家子数十口人,光是五百石的年俸,也无多少存余啊。”

五百石,十个自耕农的收入。让一个县令能够维持体面的生活,的确苦难。

萧何这一提点,官员们都是双眼一亮。扶苏悠然道:“如此,每日暑时,郡署将会拨付冰费,官秩千石者可取用的冰费额度为两千钱。官秩五百石者为一千钱。冬时,官秩千石者可取用炭费两千钱,官秩五百石者为一千钱。以此类推其余官秩乘以二,即为此人冬夏之冰炭所费。至于吏员,食上等俸的吏目一年冰炭两费分别为两百钱。食中等俸者一年冰炭两费分别为一百钱,食末等俸者分别为五十钱。”

扶苏一说完,止住了眼放光芒众官的拜贺:“尔等也先别急着谢,若是一年之中有过作奸犯科,贪污腐败者。两年之内,不仅俸禄要扣,这些也别想要了”

众人山呼千岁,一时间喜气洋洋的气氛到达了极点。整个郡署之中洋溢着欢喜的气氛。

可众人散去之后,萧何却是苦了脸。非是扶苏没有给萧何官职,而是今年的财政。郡仓一次性拨付以前额度的官员薪俸已经勉强,按照扶苏这个加法。郡仓哪里还有余钱支付若是借扶苏的私库,一年尚可,下一年又是如何

难道要加赋加得官逼民反萧何一想到盗趾之乱,冷不丁地浑身打了个寒战

第五十九章:一文钱难倒皇长子首更送达

萧何没有职司并非是扶苏吝啬,而是一时间扶苏没有好的机会给萧何一个合适的位置。原本最适合萧何的是郡丞之位,可庞录对扶苏一直还是颇为合作的,再加上扶苏也有安抚其余零零散散却数目庞大的乡里士绅,也就没将和这些人关系密切的庞录给挪开。

如此,其余郡丞的属官却是不可能适合萧何的了。毕竟萧何的那个虚衔也是位比千石的。

于是,尽管没名没分。作为扶苏头号谋臣的萧何还是实际帮助扶苏处理郡署政务。甚至,司六曹吏去找萧何汇报工作的时间反倒是远多于郡丞庞录、卒史扬周,主簿率兜这三个正牌子上官。

到最后,作为扶苏自己人的扬周和率兜不得不找扶苏过来问,到底是才是他们的直属上司。

具体的政务总是繁琐的,若是让扶苏亲自上阵,只怕又要重复那种每日忙的脚不沾地,手不停笔了。好在,扶苏恪守“那种什么都做的上司就是什么都做不好的上司”这条规律。十分大方地将权力下放,然后又将原本零散的权力集中的六曹。这下,实际上原本的雁门的一套行政班子就被扶苏这么转移了过来。

而且,扶苏的权力也比以往更加集中,高效。

扶苏是上司,萧何就是扶苏手下的头号干将。将政务理顺得井井有条,再加上扶苏新弄的这个三班六曹之后更是觉得办事比以往要顺手好几倍去了。

在萧何看来,若是扶苏安安心心就照着这么来。雁门不出两年,便能恢复到蒲公任下时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