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之上还是很有考虑的。不会这般没脑子地进攻行朝,这对他,对大秦都没有好处。”
赵高清咳一声,打了个哈哈,转移话题道:“不管怎么说,请神容易送神难。扶苏而今进了行朝,怎么把他赶出去那才是第一要务。而今我们情况窘迫,但也并非是没有优势”
听了赵高的话,胡亥也抛却掉呗李斯反驳的难堪。提起精神,问道:“还请府令公详解。”
“第一,自然是如丞相所言,那面大义的旗帜”听到这里,李斯面上神色好看了一些。赵高继续道:“有了大义的旗帜,我们比起因为大义而束手束脚的扶苏,自然是轻快许多。只可惜我们前阵子一对面,就没扶苏气势压上了一头,行朝的牌子都使不上劲,朝廷大义的帽子也扣不上去。但无论如何,扶苏只是一个皇长子,并不具有抵抗中央的能力。”
胡亥听得神采飞舞,李斯却毫不留情地指出问题道:“郎中令怕是忘了前事吧。扶苏不仅仅是一个皇长子,他手中握有遗诏,是大秦的监国。名义上,可是有执掌朝政之权的。而今,一下子冒出了两个监国,这当众臣是傻子吗”
赵高没有被李斯驳斥的难堪,但胡亥却有些忍不住。不过好歹修为也涨了点,不至于这么没眼色。而是忍住怒气,静观其变。
李斯没有止步,继续道:“想要击败扶苏,扭转颓势。首当就是监国问题。把扶苏这监国的帽子给摘掉,若是不然,做什么都是无用功。行朝的在大义上并无反制扶苏的能力。”
李斯最后还有一段话也是忍了忍,没有说出来。以李斯的资历,自然是心中看不起没有才能手腕的胡亥的,但面上却不会表现出来。便是小节之上有所不查,谅胡亥也不会追究。故而,李斯才敢狠狠地泼下冷水。
不过最后一段,关于始皇的李斯还是没敢说出来。始皇的问题太敏感了,极可能就是胡亥和赵高使了什么李斯不知道的法子,加速了始皇的衰老,甚至病亡
这一点,恐怕将是禁忌般的话题,思量再三李斯没有说出,他摸不准这个新任的主公是个什么套路。会不会不顾大局地打压李斯,这是李斯不敢冒险的。
尽管李斯没有抛出最劲爆的消息,但胡亥的脸色还是越发黑了起来。稍待,这才缓过神来。温言道:“丞相所言甚是。府令公,敢问这第二点,是何”
赵高对刚才的话好似全然没有听到,听了胡亥的提问,顿时道:“回陛下。至于这第二点,自然便是拖时间”
“拖时间”两人都是眼中一亮。
赵高点头,道:“正是。扶苏虽说强势,但终究不是大秦之主。这天下,还是在朝廷掌握之下的。更何况,在遇袭之时我已经分批派了数十路快马精骑,为的就是将消息传到东海、九江两郡。只要等熬过了两日哼,到时候两郡大军齐发,不信这群宵小能济得甚事”
这点,两人都是赞同。胡亥按下胸中的怨气,将刚才的难堪忘掉,和李斯讨论了一下。有问向赵高道:“可还有第三点”
说到第三点,赵高面上的脸色也有些不好看起来。沉声道:“楚贼虽说可恨,但总归是有些用处的”
“只怕挑动楚贼和扶苏对杀,并不容易”李斯摇头道。
胡亥此刻忽然道:“却也未必”
两人都是惊喜地看着胡亥。
沙丘谋 第四十章:杀父仇上夺妻恨下二更完毕
“范先生”在李斯和赵高惊愕的目光下,徐徐出来了一个老人。
只见这老人看面相至少有七十许,鹤发童颜,很有精神的模样。见了三位大人物,也并未有屈膝卑躬之态,神色很是从容。眼中目光也很是沉稳,拱手朝三人行礼道:“草民范增,见过监国、丞相、郎中令”
声音洪亮,中气十足。这老人精气神极好,身体也是不错。赫然便是听闻项家刺秦,主动献计的范增
范增汉族,秦末居鄛人。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公元前206随项羽攻入关中,劝项羽消灭刘邦势力,未被采纳。后在鸿门宴上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终未获成功。汉三年,刘邦被困荥阳,用陈平计离间楚君臣关系,被项羽猜忌,范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苏轼曾经著范增论。
上述材料自然是原本历史上的资料,但无疑,范增是一个极厉害的人物。
刚才听了胡亥颇有把握的样子,李斯和赵高还有些不信。但一见这范增出来,都是心中凛然。这个监国,可不是想象中那般昏庸无能啊见此,两人都只是点点头,静观其变。
胡亥有些得意洋洋,还亲自差人给范增赐座表示亲近。不过看在两人眼里,就显得有些怪异了。对付自己麾下的士人,这般表现的确称得上礼贤下士。可你对一个本来的敌人这般亲热,怕是稍显做作,还带了奴颜卑膝的嫌疑吧
胡亥没有管别人的想法,而是笑道:“范先生,便是此次行动的关键。范先生,你说有一妙计,可驱使项家倒向我们,进攻扶苏,可是真的”
范增轻轻抚了抚胡须,微笑道:“确有其事”
胡亥面上带笑,姿态做了个十足,道:“还请范先生细说”
范增捻须一笑,神色自若,缓缓道:“若要说服项家军进攻扶苏也并不难,只不过此事嘛”
李斯、赵高和胡亥都是心中一阵厌恶。这摆明就是敲诈勒索啊,竟然连堂堂大秦顶级权贵都敢招惹,这货吃撑了不过三人转眼都将这点心思飘去,道:“范先生想要甚么,只管明言罢了”
说罢,赵高拿出一张纸一支笔,给了范增。说起来,这纸可是地地道道的雁纸,天下独一无二的书写材料。在这方面,扶苏可是很是果断地选择了垄断。天下就这独一号,想要扩散,等扶苏掌握天下了再说。
故而,便是行朝备下的上好雁纸也是不多。至于那毛笔,那也要和北疆扯上关系。以前的笔,那是刀笔,刀笔吏刀笔吏,说的就是吏员们办公务的时候都是在竹简上刻画。吏员们都是这样进行工作的
所以,毛笔除了寥寥地方用的并不多,制作也很是粗糙。真正精细化的,是在蒙恬取了兔毫制作了毛笔之后。也就是说,赵高买下的这支笔和一方纸,实际上间接地是一个资敌的行为
范增心中感叹扶苏手下能工巧匠之高深,竟然连这种奇物都能做出来。但转而一笑,将这些抛之脑后,道:“府令公多虑了。老夫并非为这一己之私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