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远,那里是咱们东京最大的皮货行,品种齐全,样式新颖,许大哥若想选皮货,去哪里准没错。”曹价脑袋一缩,生怕帽子又被许清没收了似的。
许清没好气地说道:“瞧你那德性,不就一顶帽子吗还帮人家推销起货物来了。”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车子来到荆王府前停下,也无须门房并报,曹价直接把许清带到上次的那个花厅前,由此可见这家伙定是荆王府上的常客。
厅中传出清平郡主那清润的读报声,想起自己也常在家里让素儿给自己读书,许清不禁莞尔。
站在门外的小厮见到两人到来,在门外朗声报了进去。很快读报声停了下来,接着花厅门口打开,清平郡主那人比花娇的美靥出现在门边,盈盈施礼道:“夏宁侯,我王爷爷有请”
“有劳郡主了,在下实在不敢当郡主亲自迎出。”许还了一揖礼,才抬步进去。茶厅中暖融融的,八贤王靠坐在太师椅上,似乎是在闭目养神,许清老老实实的又上前施礼道:“晚辈许清拜见八贤王。”
“嗯,坐吧曦儿,上茶”八贤王眼皮稍抬一下说道。
许清和曹价退到下首刚就坐,一阵香风盈送而来,清平郡主亲自把茶端到了许清面前,俏目在他面上匆匆掠过,说道:“夏宁侯请用茶”
刹那间,清平郡主不经意地流露出来的风姿,眼底仿佛有淡淡的忧郁,但却掩盖在天生的明丽、和浓浓的墨韵诗香中,让许清不由得想起了卫风里的句子:手如柔夷,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请兮美囘目盼兮
“怎敢劳动郡主,在下实在不敢当,不敢当”
许清起来接过茶,嘴里连声谦逊着。清平郡主又含笑看了他一眼,轻声说道:“夏宁侯不必客气”
说完转到曹价面前,曹价不等她动作,自个伸手从茶托里把茶端了下去,嘴里笑嘻嘻地说道:“曦儿姐姐,往日小弟过来,可没见姐姐你给我端过茶,这可太难得了,这茶我得细细的品尝才行。”
清平郡主脸上微红,对曹价嗔道:“喝你的茶就你贫嘴。”
曹彬是帮着太祖打天下的开国功臣,曹家与皇室宗亲之间本就关系密切,现在曹价的姐姐又成了当今皇后,加上曹价本身是个极为讨喜的少年郎,时常出入于八贤王这样的亲王府倒也不奇怪。
许清那关于八贤王和清平郡主的一点了解,还是从曹价这得来的。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口比叭c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更多到,地址
tgt
第一卷 第二百五十五章 不同寻常
清平郡主上完茶之后,乖巧地回到八贤王身后帮着拿捏肩膀,八贤王身后的檀木案两边,各置着一只栩栩如生的铜塑仙鹤,鹤嘴之中正吐出淡淡的熏香,在这稀薄的云香衬托之下,祖孙两看上去便象是神仙中人。
许清不禁回头看看曹偷这位真正的大神,这小子却趁着八贤王闭目养神,对许清扮了个鬼脸,哪来半点神仙模样
“咳你这小子,本王见你诗词文章不错,年纪轻轻做事也知进退,还当看好你呢”八贤王突然开声,说到这他拿过小几上的京华时报,指着上面的文章说道:“这是你在太学说的吧”
许清一看点点头答道:“禀八贤王,报上之语确是我在太学所言。”
“哗众取宠,简直是胡闹”八贤王突然眉毛一扬,语气中多有贵备之意:“本王囘还夸过你做事有分寸来着,不想你如今却大放厥词,太令本王失望了”
“王爷爷,您消消气,别气坏了身子”清平郡主一听八贤王口气不对,连忙柔声开解着,双眸带着几分担忧向许清望来,却见他正在发怔。许清是真有些转不过弯来,这赵老八今天是怎么了,怎么突然来这一出啊
“你这丫头少帮着这臭小子,王爷爷我自有分寸”
“王爷爷”
清平郡主对八贤王这一声含羞的娇嗔,许清也总算是回过神来,别的且不说,赵老八年纪都足够做自己爷爷了,就算冲着尊老爱囘幼这项,在面人家前还是赶紧先认错吧:“晚辈年少无知,若有不当之处,还望八贤王能当面训示,晚辈一定谨遵教诲。”
八贤王须子一抖说道:“你这臭小子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好本王今日就给你说说,太祖有云,与士大夫共天下。朝廷开科取士乃是头等大事,你倒好,说什么给及第进士附加太多荣耀了,说科举影响了什么学术发展;本王问你,若不如此,朝廷如何招揽天下人才没有这些人才,我大宋用何人囘治天下若人人都象嵇康那样,跑到乡下打铁隐居,研究什么学术去了,朝中将是怎么一翻景象”
感情是这么回事许清暗暗松了一口气,若光站在他赵家而言,赵老八说的还真有道理,管你什么学术发展,管你什么科技发明,他老赵家只要笼络好天下的行书人,巩固好赵家的统囘治便好,若赵老八只认这死理,自己还真难说服他。
许清还在心里整理着思路,清平郡主却低头对八贤王说道:“王爷爷,有你说的那般严重吗朝廷高官厚禄在那摆着,就算少加些荣耀,这天下读书人,难道就真的无心出仕了吗夏宁侯也没说科举不好,只说应该理性对待而已,王爷爷大可不必生气,伤了自个身体。”
八贤王双目一翻,心道这丫头怕是没救了,清平郡主被自家祖父这么一望,顿时低头不语,一脸嫣红。
许清这时正色地说道:“王爷,请听晚辈一言,这天下之人本是各有所长,有的长于治人,有的长于治事,有的长于研神学术,有的长于各种杂学。
而朝廷管理天下,也不只是需要治人的官员而已,还需要长于治水,长于农桑、长于制器等各个方面的人才。
然而现在朝廷科举只注重用于治人的进士科,进士科的举子一但及第,就是万分的荣耀,把其它各科映衬得极其寒微。长久下来,使是天下百姓也只认进士科,在整个民间典论的压力下,造成的后果就是,本来长于治水、制器、农桑等方面的人才,也拼死挤向进士一科,可本原这就是他们不擅长的,便是终其一生皓首穷经,大多数人也与金榜无缘,却白白荒废了他们长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