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45(1 / 2)

伍封道:“自然是一剑刺出,就算不能料敌之先,至少也能格挡。”

接舆道:“若敌人的剑法比你快呢”

伍封想了想,道:“那便改用守势,要不然就以攻代守,求个两败俱伤,敌人若无拼死之心,必会退避,我便有机可乘。”

接舆摇头道:“当年老子问我时,我也是这么说,老子却不住地摇头。其实这是赌命而非比剑,非剑术之道。敌人的剑快,难道你不能更快么”

伍封愕然道:“晚辈自觉剑法已经够快了,从未见人有师父般的剑快,晚辈便不知道还能如何更快。”

接舆道:“我的剑术不及董梧快,何况我心脉已伤,剑上力道不足,更不如董梧。大凡人之用剑,眼见敌动,立时映入心里,由心指臂,由臂运剑,这叫作反应。封儿,你拔出剑来指着我。”

伍封拔出了剑平指,接舆缓缓站起身,从地上拾了一片竹叶,放在剑尖上面左侧一寸处,道:“我将竹叶放下时,你能否用剑接住”轻轻松手,伍封手腕微抖,将剑尖移过去,谁知剑尖接了个空,竹叶飘落地上。

伍封和楚月儿都大为讶然,心忖这落叶并不甚快,何以接不到伍封连试三次,仅最后一次剑尖碰到了竹叶,竹叶被剑上劲力所击,变得粉碎。

接舆叹了口气,道:“当年老子也是这么做,我根本连竹叶也碰不到,封儿的剑尖能击到竹叶,已经是极快了,胜过我年轻之时。”

他缓缓坐了下来,道:“若是竹叶由上而落,大有余暇,一剑斩过去,自能调整剑的方位角度,可将竹叶斩开,但竹叶离剑尖寸许,落叶不过是瞬间功夫,运剑的本事便体现出来了。四十年前我离开师父老子时,老子便这么做,我以为是因我不习吐纳的缘故,是以偷学吐纳,结果一事无成。二十年前再见老子,老子问我:剑由何发我说:常人发乎臂,高手发乎心。自以为剑术中最奥妙的道理已是如此,结果老子仍然摇头,道:有心之剑,怎敌无心之剑”

伍封眼中一亮,心有所悟,将剑插入鞘中。

接舆道:“你们看见叶落,眼传入心,心指挥手,手再挥剑,这过程虽在一瞬之间,却也慢了这一瞬。若想胜过董梧,便要胜在这一瞬之间。”

伍封道:“师父是说,眼见敌动,臂便出招,千招万招都不从心中而过”

接舆眼露赞许之色,点头道:“先前我从你背后出剑,你随手而挥,那九剑运剑之速还胜过与我面对面时,便是不由心之故。”

伍封惭愧道:“其实我只不过下意识挥剑而已。”

楚月儿道:“月儿明白了,是否高手的剑术便在下意识三个字上”

接舆笑道:“譬如你们行走之时,忽然摔倒,便会下意识用手支撑,免得碰伤了口面。如果你们摔倒时想一想:我用手撑好些还是用肩承地好些你们若这么想时,肯定会摔个鼻青脸肿。”

伍封与楚月儿对视一眼,便觉眼前忽然出现一个崭新的天地。他二人的武技剑术和吐纳功夫多是自悟,向来无人指点,听接舆这么一说,只觉受益匪浅。

接舆道:“无论何种剑术武技,真正的厉害之处,无非是快、准、狠三个字。准即出剑的方位角度,你们练剑多年,准字还做得到;狠指的是剑上的劲力,你们习吐纳已经到脐息境界,狠字也还过得去。”

楚月儿忍不住问道:“到了脐息之境,还不算吐纳有成么”

接舆摇头道:“我虽练不成吐纳,却向师父老子仔细询问过,吐纳有龟息、蛇隐、龙蜇三境,都可谓道。你们初习吐纳,是为龟息,以细密之息调动全身气血,去旧换新,气、血、髓为之一变,全靠天赋所就,与习练之时日毫不相干。龟息一成,便能驻颜,你们日后的模样怕是不能变老了。这龟息是第一境,其实也是最难的一境。封儿得王子庆忌之遗法,月儿是跟我学的,我的吐纳也是学之于柳下惠,所以你们一开始用的都是王子庆忌传给柳下惠的那一种五呼一吸的法子。”

伍封点了点头。

接舆道:“如果你们无此天赋,便练不了吐纳,五呼一吸只要持续十几次,便会头晕脑胀,强行练下去,不仅习之无成,还会伤脑,我便是如此。你们习之无碍,反觉清爽之极,那便是天生习练龟息的料子。”

伍封道:“不过后来变成了九呼一吸,月儿变成七呼一吸,自然而然变成了脐息,呼吸与初学时不同,是何道理”

接舆道:“此之谓得道。道这东西是不可言传的,道同,道又不同。同者是道,不同者是在不同的人身上便有不同的道。譬如封儿九呼一吸是封儿的道,月儿七呼一吸是月儿的道,道同而人不同,因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你们能不自禁的调息,我便不能,数十年苦练五呼一吸,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的道,即是毫无道根。”

伍封道:“这是否说,道只能自悟而不可言传,便是因为道虽为一,但因人而有万千,硬生生以言相传反会失道”

楚月儿道:“五呼一吸只是法,用此法相试,无道根者便有法也不得道,平道根者用此法便可自悟其道,有了道便可弃法,是不是这么领会”

接舆呵呵笑道:“你们果然有道根,便是这样子。唉,师父老子见了你们必定欢喜,他老人家活了百余岁,也只找到一个柳下惠能够五呼一吸的人,封儿的九呼一吸和月儿的七呼一吸都胜过了他。”

伍封愕然道:“这有区别么”

接舆道:“当然有区别。九呼一吸胜过七呼一吸,七呼一吸又胜过五呼一吸。柳下惠数十年下来,仍不能脐息,这与他的天赋有关。”

楚月儿问道:“师父,脐息属于哪一境的吐纳”

接舆道:“一旦能脐息,便是蛇隐一境,到此境之时,身形灵动,气力与日俱增,且感觉极为敏捷,此时气血已经与外隔离,周身上下成为天然浑沌之状,毒入体内自解,邪恶之物自然相避。此时,道已经臻入化境。”

伍封道:“怪不得我中了毒,却能自行化解,蛇儿见了我们也避到一边去,原来如此。”

接舆道:“最高明的道是龙蛰。到了龙蛰之时,道便到了神境。”

伍封问道:“师父,如何才能到龙蜇神境听柳大哥说是以毛孔呼吸,但如何去做呢”

接舆笑道:“封儿又忘了,道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何况我连龟息都不会,怎知道龙蜇你们练成了龙蜇神境,自然也不怕董梧,连支离益也不用怎么怕了。”

楚月儿道:“支离益和董梧如此厉害,他们也懂得道么”

接舆笑道:“他们怎懂得道天地有正邪,正即是道,邪即是魔,支离益所悟的便是魔。”

伍封点头道:“我看天地有魔和道,人心也有魔和道。”

接舆道:“封儿果然聪明。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能长久,却比不上魔的狂暴。支离益从邪径入手,能另辟奇门用于剑道之上,厉害之处,恐怕非我们所能想象。这次我到代国,见董门之人为支离益四下寻觅毒蛇,我捉了一人来询问,原来支益益要找一种两头蛇。”

楚月儿惊道:“两头蛇楚人传说这两头蛇是不吉之物,见者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