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没有老子在中间穿针引线的,这个党群副书记有你什么事
可想而知,人与人之间太了解了真不是什么好事两个面带微笑,心里相互腹诽的家伙,端坐之后互相琢磨着对方。
“云清书记,开发区的事情,我看你可以去向林书记汇报一下。”高陵给出一个建议,实际上没安好心。撺掇着石云清去告王国华的叼状。
石云清心里很明白高陵对王国华的嫉妒之心,别说高陵嫉妒了,石云清又何尝不嫉妒问题是,石云清太了解这个家伙了,真的按照他说的去做,倒霉的肯定是自己。
呸想拿老娘当枪使别说眼下不是什么好机会,就算是有好机会,老娘也要给你下点眼药。就你还想惦记着往上爬,做梦吧你。谁不知道谁啊最近一段时间,你至少去林书记那里十几趟,也就见了一个林书记吧孟秘书都告诉我了,说你这家伙,看她的时候眼神太讨厌了。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居然敢打孟秘书的主意。
高陵对王国华不仅仅是石云清猜想的嫉妒那么简单,前些日子因为明远化工污染了菜农的菜地一事,王国华请高陵去办公室坐了一会。还算可气的表达了一下对高陵分管农业方面的关注,对此高陵很不满意。觉得王国华有越权的意思,有针对他的意思。
实际上高陵对于分管的工作,除了分管行局的头头脑脑之外,别的几乎一无所知。所以,对于王国华表示的关注,高陵越发的敏感。觉得,自己受到了压迫。嗯嗯,被感觉到受压迫的人还不止高陵一个。
正文 第四百零七章反抗上
第四百零七章反抗上
第四百零七章
高陵和石云清之间的交流算不上不欢而散,顶多算是一次没能互相满足的会面。很明显这两人都不上那种可以在合作中做到互信的人,事实在合作中做到互信是一个笑话,只不过眼前这两位的程度更加严重一点,因为他们之间的合作,不能算是合作,双方都想利用对方的心思占了主流。
公安出手后,开发区的企业主们多少被震慑了一下。不过仅仅是这样,并不足以让他们付出不算太多的利益。不是这些企业家良心和道德有多败坏,只是国情如此。人人都在看着几家污染最严重的大企业,他们不动,凭什么让我们动。
公安局还算客气,只是教育了一番,罚了几千块钱,几个企业家基本都被放了出来。唯一没放出来的是明远化工的一个副经理。按说这些人的行为,拘留十几天都是够的。可惜眼下的大气氛就是发展经济,公安方面对待企业家的态度相对柔软。
言伯亲处理完之后又做了汇报,王国华听完之后不置可否,只是表示知道了。李国光倒是皱着眉头在下午下班前找到王国华道:“区长,就这么把人放了,我看他们未必肯就范。尤其是几家电镀厂的港商,他们在内地被惯坏了。这次少少的罚款,回头肯定要搞名堂。”
王国华还是不置可否,只是嗯了一声道:“我知道了,你去忙吧。”
对于王国华不肯跟他表现的太亲热一事,李国光没有丝毫的怨念。反倒是王国华要表现的亲热了,李国光晚上就得做噩梦了。其实李国光也挺无奈的,这样对待王国华并不是他的本意,只是有的事情容不得他不去做。
李国光也没法跟王国华去接受,只好抱定一条,日久见人心吧。说起来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李国光对王国华的认识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前觉得王国华也就那样,穿好的吃好的住好的,女人照样搞的不亦乐乎。现在再看王国华,觉得这家伙虽然是很讲究生活质量的混蛋,但是不朝公家伸手,真心实意的想把去里的经济搞上去。
李国光离开的时候,邓吟摸了过来。邓区长最近有个习惯,只要王国华上班,每天都会来王国华这里坐一下,倒不是邓区长要拍领导的马屁。而是邓吟每一次跟王国华谈工作,总能得到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关键是王国华提了建议之后,并不会插手邓吟分管的部门。
这不,邓吟再次出现在王国华的办公室里,很自然地就谈起了工作道:“区长,最近有一些政协委员跟我反映,一些乡镇企业贷款太难了。银行设了一个固定资产至少要五千万的门槛,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打不到这个标准。省里搞的那个信托基金倒是能贷到一点,但是利息是银行的两倍。”
王国华听了笑道:“老姚不是分管金融么,让他出面协调一下嘛。”应该说这个事情有点敏感,王国华不想搀和进去。根据王国华上辈子的记忆,本年度南天省将爆发一次信托基金危机事件。原因是一次巨额的骗贷,引发了一连串的人物纷纷落马,最后直接导致了省信托基金的大调整。
其实这个事情,王国华已经在许南下的口中得知了一些端倪,只是不知道该不该去捅一下窗户纸。王国华还是有点犹豫,不能表现的太妖孽了。
没能从王国华这里得到建设性的意见还是第一次,对此邓吟也不丧气。又谈了一些工作才引出另外一个话题道:“区长,我听说开发区的两个港商去了市里,还放出话来要告你,市里不管,他们就去省里。”
王国华听着一乐道:“这事情怎么算我头上去了分明是李国光在分管环保,呵呵,告就告吧。”王国华无所谓的语气让邓吟多少有点揪心,当下发展经济是大势所趋,官员对于港商还是非常在意的。
“这事情可不能马虎了,万一有人拿这个事情做文章,扣一顶领导干部带头破坏经济建设的帽子。”邓吟对于这种路数相当的了解,一句话点出在里头的惯用伎俩。政治斗争,从来都是从抹黑对手开始的,从来都是对自己的问题看不到,别人的问题拿放大镜来找,一旦找到一点点“问题”,立刻给你无限放大,上纲上线。
这个事情,说起来就是一个环境保护的问题。但港商一闹腾,很容易被引出“区政府个别同志无视中央的令五申的经济政策”之类的大帽子。灰尘一样肉眼都看不到的问题,被拔高到路线问题这都是套路了。
邓吟的提醒,王国华还是很感激的笑道:“我记下了,一定会认真对待。”
这个提醒很及时,小看了这省市官员对于港商的重视程度,王国华搞不好就要吃大亏。有许南下撑腰又如何许书记掌握大局是不假,官做到省委书记这个地步,也不是什么是事情都能随心所欲的。正所谓官越大,受到的掣肘和牵制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