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90(1 / 2)

出,立刻引发全川各界的强烈呼应,大都督胡景伊不得不立即召开特别会议,迅速通过一系列决议和设计方案,责令政务部和军政部筹集四万两白银和紫铜开始铸造勋章,并决定于十月十日举行盛大的授勋仪式,这才把川军各部安抚下来。

勋章的事情刚刚闹腾完,大总统袁世凯派来的特使抵达成都,胡景伊领着一干文武官员赶到东码头盛情迎接,看到特使竟然是北洋三杰之一的陆军部参谋总长段祺瑞,顿时诚惶诚恐无比热情。

段祺瑞与四川一干军政大员见礼完毕,在众人的簇拥中乘坐马车前往都督府,走出不远,段祺瑞低声询问同乘一车的胡景伊:

“文澜兄,怎么没见边军司令萧益民将军”

“啊哦,是这样的,小弟也是前天才接到电报,方知芝泉兄已到重庆,联系一鸣老弟时,他已于两日前赶赴川西视察边军,恐怕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胡景伊如实回答,他之前确实不知道有特使要来,也不清楚萧益民是否提前接到消息,故意不见袁大总统派来的特使,又不敢在段祺瑞面前胡乱猜测,毕竟萧益民的师伯赵尔巽已经重新出山,被袁大总统请到北京中央任职了,万一段祺瑞与赵尔巽有私交的话,自己背后说萧益民的不是就自讨没趣了。

段祺瑞皱皱眉头:“这个时候,一鸣老弟到川西有何贵干”

“川康经略使尹昌衡将军一周前发来捷报,说康藏叛乱业已平定,兼之中央政府已与英国达成协议,陆军部急电我军各部严禁擅入藏疆,避免引发不必要之外交冲突,尹经略通报他已率部返回,留下一鸣老弟麾下的边军独立旅协助原边军寿字营,一同镇守康定一线,一鸣老弟估计就是为这事去的。”胡景伊小心翼翼地回答。

段祺瑞听到这里,心里好受很多,点点头夸奖萧益民几句,顺便向同一阵营的胡景伊透露:尹昌衡回来之后不会留在四川,此次已带来尹昌衡的调令,调其到北京军部担任陆军部宣慰使。

胡景伊大为高兴,他正担心尹昌衡回来夺权,给他制造障碍拆他的台,如今得此喜讯,自然心领神会,喜不自胜。

相比之下,胡景伊更愿意和温文尔雅能屈能伸的、从来不为个人利益动粗的萧益民相处,虽然萧益民如今的名声和功绩比当初的尹昌衡大了无数倍,但是萧益民政治野心不大,而且从来不贪,就连萧益民的对手都对他的个人品质心悦诚服,所以胡景伊对萧益民一直不错,萧益民也从来没什么事情麻烦他。

段祺瑞也有自己的心思,他知道恐怕这回见不着名震天下的年轻俊杰萧益民了,袁大帅为了表示对萧益民的爱护和信任,不但一气给萧益民颁发“大绶宝光章”和“嘉禾勋章”,还让他带来了一套北京著名工匠专门制作的全套中将军礼服,如果不能面交萧益民,无疑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而且段祺瑞本人非常想会一会这个被中外政治家和军事家一致看好的年轻统帅,看一看他的军队和大营,以便获得最直接的印象,做出自己的判断。

萧益民此刻确实已经到达康定大营,正在和重新投靠边防陆军的寿字营统领彭措、边军独立混成旅少将旅长祁洛等十余名将校齐聚一堂,分析川藏局势,制定冬季防御计划。

关于段祺瑞的到来,萧益民是清楚的,从段祺瑞离开北京到他转道上海,挂职于字林西报的特派记者已经用电报通知萧益民,这才有了萧益民的避而不见。

尽管萧益民非常想见一见北洋三杰之一的段祺瑞,但是与智囊们商议过后,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萧益民和他的智囊们都是强烈的民族主义者,容不得自己的国土被人蚕食,远的如北京政府还有理由说鞭长莫及,可天高皇帝远的康藏一线,就在自己的防区内,无论是为国为民为自己,都迫切需要在川康地区建立一支稳固的、进可攻退可守的强军,随时准备给傲慢的英国人当头一棒。

用参谋长包季卿的话说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第八十三章 越乱越好

第八十三章越乱越好

段祺瑞在成都停留长达十天,期间在胡景伊等人的盛情陪伴下,花去两天时间游览武侯祠、草堂和青羊宫等名胜,其余八天都是在马不停蹄的视察中度过,单只视察边防陆军总司令部北校场和新西门外刚落成的新大营,段祺瑞就用去了三天时间。

边军参谋长包季卿和段祺瑞早已相识,两人见面非常高兴,加上边军总司令萧益民在外巡查,作为四川边军第二号人物的包季卿自然全程陪同,段祺瑞在视察边军时提出的诸多要求,自然都能够满足。

第一天视察边军总部北校场时,段祺瑞每到一处都啧啧称叹,由衷称赞整洁优美的四川边军司令部大营是他见过的设施最完善、布局最合理的军营,无论是近乎豪华的营房,式样众多、功能各异的训练设施,均让段祺瑞细细观看,赞不绝口。

宽阔操场两旁树立的“提高警惕、保家卫国”、“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两组巨大标语牌,以及各营区中醒目的布告栏上的“十大军规”,更是让段祺瑞感慨万千,当时他脑子里就涌起这样一种念头:四川边军虽然装备较差,但无论训练还是教育,都已走到了北洋各军前面

再看到新落成的西大营时,段祺瑞更为惊讶。

从外面看,四周围绕宽阔的防御水壕的新军营,掩隐在绿树和翠竹之中,除了占地广阔之外,似乎与南方其他军营没什么差别,通过戒备森严的小石桥进入大营之后,一栋栋高两层、长数十米的崭新营房进入视线。

整个营区由一条三丈宽的水泥路面分隔成东西两区,大大小小足有二十六栋之多,全是清一色青砖绿瓦的西式建筑。

西面的营区占地一百五十余亩,有山包有水塘,还有一个树立众多障碍的骑兵练习场,一排排青砖灰瓦的马圈、草料仓库分布马场四周,一条清澈的人工小河围绕每一个马圈,静静流淌,在川滇之战中立下显赫战功的边军骑兵团,就驻扎在这里。

紧靠西城墙的东区,有个和边军总部大营一模一样的大操场。

除操场中间的足球场和树木花草构成的绿化带之外,四周几乎都是平整的水泥地面,六栋方方正正骑楼式教学楼坐落在操场北面,教学楼之间一个个篮球场和打乒乓球的水泥台整齐分布。

段祺瑞半开玩笑地询问:“这里是否要办军校”

包季卿如实回答:“是的边军思想僵化,技战术非常落后,只知道猛冲猛打,再不办军校培养些新式人才,恐怕更不行了川滇一战就死掉两千多老兵,再不加强新式教育,今后恐怕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