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到东吴就婚。”
听说要去东吴,刘备愈加不愿意,但见孔明十分赞成,又不忍逆他之意,乃转问李兰道:“经纬觉得如何”
李兰熟知前因后果,知道此行是有惊无险,何必让刘备打光棍呢于是笑道:“吴侯既然有如此美意,主公岂可推辞”
虽然两位军师都是这么说,但刘备却仍不敢轻身涉险,乃对吕范道:“公且暂去馆驿安歇,来日备再行回报。”
等吕范去后,刘备才向孔明,李兰二人问道:“备若前往东吴求亲,只恐周郎诡计加害。二位先生既然都赞同前往,莫非已经有应对之策”李兰当然知道孔明有三个锦囊妙计交付赵云,是以禁口不言,只等孔明开口。现在李兰在刘备手下已经站稳脚跟,没有必要再处处抢露风头,免得被人猜忌。
孔明见他不开口,也就当仁不让,道:“吴侯以妹相许,主公若推委不去,一则显得主公畏惧东吴,恐天下人笑;二则有伤吴侯颜面,有损两家同盟之谊。主公可带经纬与子龙一道前往,即便周郎设下计谋,又有何惧”
怎么知道自己身上了李兰看着孔明,暗骂,你这家伙也太不厚道了吧刘备对孔明之言,向来比较依从,何况李兰的才干也只是在那几次战斗中体现出来,回到荆州处理日常政务大多是孔明一手操办。李兰闲着也是闲着,能有什么借口推脱不去
赵云听到孔明说话之后,立刻上前表示愿意随刘备一起入吴。现在所有人都看向李兰,无奈之下,也只好起身道:“兰愿也随主公前往。”有了这一文一武做陪,刘备终于点了点头,道:“既然二位军师都赞同备前去,明日可使公佑与吕范同回吴下,定下日期备便亲往南徐迎娶。”
建安十四年冬十月,刘备带着李兰,赵云取快船十只,随行五百余人,多带珍器珠宝,离了荆州,往南徐进发,迎娶孙权之妹。荆州之事,皆听孔明裁处。
又是坐船航行在这大江之上,江水滔滔尽在脚下。李兰站在船头,眼望这大好江山,心中无限感慨。就是这条江的水,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早知道现在何必当初怎么会打游戏打的入迷,张口就说去赤壁旅游呢以后就再也见不到她了。
想到依依,李兰也不禁想起了那个和她长的一般无二的关凤,老天爷在给自己开玩笑的同时,也在煞费苦心地为自己安排这一段陌生世界的新生活。可是关平却又告诉李兰,其妹已经许给张飞之子,让他刚刚拥有的一些期盼,又化作乌有。
“经纬何故长叹”刘备不知何时已站在李兰身后。
李兰自然不能与他实话实说,于是道:“兰见此大好江山,却又想起当今时世,不禁有此一叹。”
刘备颔首赞许地说道:“经纬心怀天下,备十分敬佩。”
李兰急忙谢道:“主公言重,兰实不敢当。”
刘备走到船头,远望水天之际,沉重地说道:“此去南徐,备心实不安稳。”
李兰瞟了刘备身后的赵云一眼,道:“有子龙将军在,定可保主公无虞。”
“备所虑并非此事。”刘备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道:“备已年过不惑,却为一女子身入险地。恐天下英雄耻笑耳。”
李兰才明白刘备是看穿了自己在船头独立长叹的心事,在暗中提点自己,正不知如何回答,却又听刘备哈哈笑道:“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备也算是真英雄。”又指着赵云道:“子龙桂阳拒婚,不恋美色,算不得英雄,却是真丈夫也。”
赵云只是淡淡一笑,拱手道:“谢主公夸奖。”
赵云是三国人物中,李兰最喜欢的武将,虽然被他暗中射过一箭,但仍十分想与之结交,是以刻意接近。可是赵云似乎天性冷峻,除了刘备,孔明二人似乎谁也不爱搭理。难得能与李兰说上几句话,在他的映像中,好象都没见赵云笑过的样子,一副拒人以千里之外的表情,把李兰的一腔热情都消磨得干干净净。
刘备又改变话题说道:“不日平儿将带弟妹迁往襄阳,与二弟一起。”李兰又是一怔,怪不得关平送自己的时候,一副难舍难分的表情。
刘备也看出李兰神色间的变化,乃问道:“经纬青春几何”
李兰忙答道:“兰已虚度二十载也。”
刘备想了想,突然说道:“文和有一女,美而贤。备愿作此大媒,经纬意下如何”
李兰心中又不住苦笑,看来这些人都把自己当成色中饿鬼,乃敛容朗声道:“武皇帝时,大将军霍去病曾言匈奴未灭,和以家为。兰虽不才,也愿借此一言曹贼未灭,何以家为辅佐主公成就霸业。此事万望主公再勿提及。”
刘备疑惑地看着李兰,神色复杂,片刻大笑道:“壮哉经纬”
第一卷 第三十四章
来到南徐城中,只有吕范接待三人,就在倌舍中住下。一连数日,均是吕范相待,更不再言婚嫁之事。刘备数次请见孙权,吕范都以吴侯事务繁忙加以推脱。
等了十余日,刘备甚是不安,乃召李,赵二人道:“已来南徐十数日,吴侯皆推委不见,是何道理岂非有诈乎”李兰笑道:“吴侯实欲诓主公至此,岂会真心欲将妹许”
“这,”刘备顿时大惊,埋怨道:“备此番前来,正是听从二位军师劝告,如今身陷此地如之奈何”李兰闭着眼睛都能把孔明送给赵云的三条锦囊妙计说背出来,只是不欲让其多心,只好对着赵云道:“子龙将军可将军师早时定下之策献出。”
“原来军师早定下妙计”刘备大喜转谓赵云道:“子龙可速到来。”
赵云吃惊地看着李兰,道:“诸葛军师何曾有妙计相授先生说差了。”
这盆冷水泼下,李兰却比他更吃惊,又复问道:“临行之时,军师不曾有锦囊相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