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66(1 / 2)

完全靠过来只是迟早的事情。倒是吴相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吴台铭想了想,也觉得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结果。许家本来也是利用太子党,达到与皇家联姻的目的。也不见得是一心一意地跟着太子党走,关键时刻,也不是那么靠得住的。

苏三一搅,许家靠不上皇上,自然更要倚重太子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结果。而且,苏三明面上可是吴王的人。苏三这一闹,代表的可是吴王,于太子只是有利;而许家与吴王之间,短时间内也绝对没有沟通的可能。

这也算是变相地帮了太子一把。

若是赵允行差走错一步,那许家必然义无反顾地靠向太子;就算赵允举措得当,那最差的结果,也不过是许家回复到翰林宴之前的态度上而已。

想罢这些,吴台铭对苏三的恼怒倒消去不少。

徐江锦见吴台铭的脸色有些松动,便小声地询问道:“那此前议的那些”

“嗯缓缓吧”吴台铭摆了摆手道。

徐江锦松了一口气,笑道:“我去关照宁远一声,让他多留心一下赵允的举动,最好是可以得到刺杀的详细,这回一定要拿个实证。”

“不必了赵允小心的很,真要是动作起来,便是事前知道了,也不会给我们什么实证,若是一心去问,苏三那年轻的性子,若是鲁莽起来反倒不好。台铭自会小心行事,不让赵允有机可趁。让宁远专心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罢了。”

吴台铭隐隐地感到自己对苏三这么心慈手软,只会误事但他绝然没有料到,苏三早已把杀手对准了他。

于苏三而言,就算没有眼下的这些叉头,他也必然是要除去吴台铭的。

吴台铭太精明,对太子党的掌控力太强,让他好好地活着,太子固然是稳稳当当地继位,自己却也必然受他钳制。自己必然是要从军的,留一个吴台铭在金陵主持大局,与自己的计划影响甚大。

还是让金陵城里稍稍乱一些为好乱,才有机会。乱才有自己发展的余地。

所以,吴台铭这个三朝老臣,封朝的定海神针,最好还是消失为好。

不管怎么说,翰林宴之后苏三很是安逸了一阵。

牛儿与小四子自然是不适合再出现的,两人也意识到了,这回算是逃出一劫牛儿此前并没有想到在金陵城里,大名鼎鼎的大才子,便会是昔日的小神仙。现今知道了,难免又是一番感慨。

在自己羡慕人家嘴巴一开一合之间,便能大把大把的赚银子,并把这项事业做为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时;人家,却早已经跳出这一行,做起了大官

男人不可一日无权牛儿在想,自己是不是也应该朝这上头发展发展因此,当苏三准备遣散他的时候,他又是一跪,强烈要求留下来,给苏三当个下人。

牛儿的心思,苏三岂会不明白但是他身边却不会留牛儿这样惯于见风使舵的人。

不过,牛儿与小四,看起来也都还精明,用来做些事情,也应该会是顺手的。何况,现在许家的人,还有太子的人,都想寻到刘神仙问话,这种时候,还是不要让两人脱离自己的控制为好

因此便把两人推到听潮轩里,让两人隐姓埋名,从头做起。

随后的一段时间,对苏三来说,可以说是极为安逸的

衙门里的事情,文事付与冯天元,武事付与史玉,整个九门里头,运转超乎寻常的良好苏三也并不是一味的不管,稍有异常,他也会把两人召到堂前敲打一番

渐渐地,两人也知道了苏三的底线竟然把九门的所有事项,整治的与铁桶一般,外人再难挤进手来。

苏三仍然是每天清晨便进衙门,很是勤勉但是心事,却不用在衙务上,而是仍旧看些档案文书,资料文档。

回到家了,自然是过问听潮轩的事情居多,唯一轻松的时节,便是听天香演唱。

听潮轩里的事情,进展都很顺利金陵城里的大事小情,都在听潮轩的严密监视之下。随着大量的金钱不断地投下去,听潮轩巨大的作用,正在渐渐的显现。

露儿最终还是去了京国

尽管,这并不是苏三的本意,而且他也担心,一个小姑娘会镇不住场面。但是露儿亲自过来与他交谈了一番后,苏三也就打算放任一回,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儿戏一场

这些还都是科举考试之前的事情

估计现下里,露儿已经在京国都城里呆住了。不过,要等到真正有效率的开始工作,却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

他知道,这会很难

一个几乎是没有怎么见过大世面的小姑娘,一人主持那么大的场面,又是在敌人环伺之下,岂会不难那样的场面,便是杜如悔亲自主持,只怕也是困难重重,就更别说露儿了。

也只有苏三,才会做出让露儿到京国去这样的决定这种看似儿戏一般的决定。

其实苏三做出这样的决定,着实是有些无奈的手头上没有合适的人选,而事情又迫不及待的要做下去。他只能是硬着头皮,做了这个决定。

他唯一可以十足肯定的一点便是,就算露儿失败了,她也不会暴露听潮轩的秘密。因此,他只需要露儿先去打个头站,秘而不宣的搭起一个架子回头有了好的人选,再过去接替。

当然这是他想象中的状况,毕竟在敌人心脏中心扎下去一根钉子这样的事情,是很复杂的。露儿能不能坚持到那个时候,他也拿不准。他只希望,露儿可以保护好她自己,不要处于很被动的境地。

一切,都只能靠露儿自己的判断了

成都府那边的进展也非常的顺利各项工作的开展,在莫少华到达成都府后,进展的十分迅捷。只是苏一在成都府一权独揽,极力地排挤原有地方势力的行为,或多或少地通过金陵城里的各种势力,传到了朝堂之上。

吴台铭为此,专门给苏一去了公文

这件事情,发生在四月。公文的内容,多有责备之语,强调苏一要注意团结大多数。

苏一接到这份公文后,转身便扔在了一边这倒不是说,他不重视吴台铭的意见。而是因为,早在前几日,苏一便收到了吴台铭的密信。信中的言辞与公文上的语气,是截然相反的。

吴台铭在私底下,对苏一在成都府独断专行的行为,深以为然在吴台铭看来,苏一只可能是太子党的人,苏一成为成都府唯一的话语者,对太子党只好不坏。

吴台铭因此不用费着许多心力,去应府成都府下头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不用防着赵允在成都府做什么手脚;这让他心里很是轻松。

吴台铭极力支撑苏一在成都府一语遮天,并暗地里告诫所在成都府的太子党人,不许与苏一做对。但凡有做对的人,太子是不会给他们做主的。

同样的情景,也发生在赵允这里

虽然苏一脱离了赵允的紧密控制,但赵允却认为苏一最不可能的,便是背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