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2(1 / 2)

引其他长毛。咸丰觉得两派说得都有道理,虽然心中有些拿不定主意但是天京事变、韦昌辉的叛逃这毕竟都是好事情,不管怎么处理心情总是愉快的。

可是广州失守的报告让他难得出现的那么点好心情也被一扫而空,洋人竟然毫无顾忌的对广州大打出手,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不是说洋人的后院着火腾不出手来吗,李富贵的奏章中只有这一句被咸丰给牢牢记住了,这时候的咸丰有些迷惑,所以心中也开始记恨起叶名琛起来了,肯定是这个家伙无能,才引来的这帮洋鬼子。

第二天的廷议朝臣再一次分为两派,清流和言官们当然对叶名琛群起而攻之,像这样失地而逃按律是当斩的,这次好容易抓到这样一条大鱼那还不大参特参。较为持重的则认为虽然叶名琛没有死守广州的确罪不容诛,但是这次战败的责任不应该全算到叶名琛头上,这几年广东为了剿灭粤匪可算是竭尽全力,叶名琛更是专事剿匪,而且邻省军务、粮饷、器械多赖广东接济,这些年广东每一年拿出的协饷都不下百万,所以他实在没有力量组织对夷人的有效抵抗。现在既然叶名琛表示愿意戴罪立功,为什么不给他一个机会呢,毕竟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广东的了。

相对来说咸丰对叶名琛还算宠信,不过这次丢了广州也的确把咸丰给气坏了,所以立刻就给叶名琛下了严旨:若是一个月内夺不回广州,就提头来见。正待在花县的叶名琛接到这样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之后长长的哀叹一声,现在他所能调动的军队已经不多了,实际上真正还有战斗力的也就是沙角之战的残存部队和那支新军,凭借这么点人想要夺回广州那简直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相对于叶名琛的困窘韦昌辉倒是春风得意,在下旨严叱了叶名琛之后咸丰接见了韦昌辉。果然与韦昌辉的第一次见面给这位万岁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咸丰在心里咒骂广西的那些地方官,这样的一个老实人竟然都会被他们逼反,可见当地的苛政已经到了什么地步了。给皇帝留下不错的第一印象之后韦昌会把南方的情况向咸丰作了一个简单的汇报,听到南京仍然戒备森严咸丰不觉皱起了眉头,不过听到石达开与杨秀清正在暗中秣兵粝马准备开打咸丰不觉高兴的一拍大腿,“太好了,这两个人相争那真是天助我也。”

接见结束时,看着跪在下面不断结结巴巴的表示着忠心的韦昌辉咸丰不觉心中一动。屏退了不相干的人等,咸丰用更加和蔼的口气问起了韦昌辉对李富贵的看法,原来这一年以来朝廷对李富贵的一些手下抛出了橄榄枝,希望能够拉拢一些意志不那么坚定的,可惜效果不算好,倒不是完全没有人对这种封官许愿动心,只不过在兵家思想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指战员们都不怎么看好清廷。既然内部的不好挖那不如就从外面钉下一些锲子进去,如果是直接派朝廷的人进去肯定会引起李富贵的猜忌,所以说面前这个人就成为一个很好的人选。首先他是被李富贵送到北京来的,如果把他封赏一番再派回去那是给李富贵很大的面子,而且也顺理成章任何人都不会有什么别的想法。其次这个太平天国的北王以前应该和李富贵没有什么交情,自己大大的封赏他一番他肯定感恩戴德,也就可以为自己所用。

“小人与李大人并不怎么熟悉,要说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战场上横扫千军的气势,所以小人一直不敢在疆场上与李大人放对。这战场下虽然也有了一些看法,但是小人不敢说。”

这段回答让打着如意算盘的咸丰很满意,“你但说无妨,没看到朕已经把左右都赶出去了吗,你说的这些话不会传到李富贵耳朵里。”

“是,那小的就说了,我觉得李大人实在是跋扈的可以,一言不合就要动刀子,还有他弄得那些新法实在是莫名其妙,我觉得这位大人还是需要多加管束才好。”

“说的有理,那你愿不愿意去替朕盯住这个混小子呢”

“微臣万死不辞。”到这个时候韦昌辉的心总算放回到了肚子里。

韦昌辉退走之后咸丰跟他的几个心腹有研究起这个问题,“你们觉得给韦昌辉一个什么封赏为好”

“像这种长毛的伪王,万岁爷不治他的罪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了,随便封他个什么他不都得从心眼里感激皇上。”载垣一时还摸不清楚皇帝的意思,所以就先送上一顶高帽。

“这话说得虽然不错,”咸丰颔首表示满意,“不过目前来看封他一个大一点的官对朝廷更有用。”

这话众人都有些不解,即便韦昌辉算是个能带兵打仗的,现在也轮不到他啊。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刚刚跑过来的降将去带领大军啊。

看这种人迷惑的样子咸丰十分的得意,他整理了一下思路往下说道,“发匪内乱,这正是个好机会一举将其剿灭,不过在此之后李富贵怎么办所以不如仍然按照原来的计划先把李富贵圈起来。这次朕打算也给韦昌辉加一个侍郎衔让他回去招募旧部,不过要受李富贵节制。这样也算是打入了富贵军,他既然和李富贵平级必然不甘心被李富贵呼来遣去,将来他手上的降军多起来也就算是对李富贵的一种制约。另外李富贵也必然不愿意一个降将与他平起平坐,到时候把兵部尚书往他面前一方,朕猜他一定会高高兴兴的到北京来上任。”

“万岁爷智珠在握、明断千里,奴才们真是佩服啊。”下面马上一片阿谀之声。

“这是要做就得快,最好能赶在长毛内讧结束前把李富贵弄到北京来。”

“若是要快最好还能推一推李富贵。”肃顺想到了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