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左宗棠的观点让李富贵感到十分有趣,“季高兄是人中豪杰,怎么也学那些腐儒的讲法,洋人不远万里而来其实就是求利,只要处理好了应该不会发生大的冲突。”
看到李富贵如此麻痹大意左宗棠有些急了,“洋人远来求利不假,可是他们会用什么手段求利王爷想过没有万万不可把他们想得太好,我们派到欧洲的使节都差点被他们暗算,王爷可不能不防啊。”
“什么使节被洋人暗算我是万国总理大臣,怎么不知道这事。”
“王爷您还不知道吗我们那些使节在洋人的地方上处境非常危险啊,我看洋鬼子是想用女色引诱他们。”
左宗棠的这个推断并不新鲜,李富贵早就知道国人喜欢在男女问题上做文章,不过以左宗棠这样的人物竟然也不能免俗倒是他没有想到的,“季高兄说话可要有证据,说洋人如何如何也就罢了,若是说起通奸可事关伯琛他们的名节,乱说不得哦。”
左宗棠急忙补充,“我们这些使节高风亮节那是没得说的,洋人定是美人计无效才每每以药酒来对付他们。”
“药酒”李富贵觉得左宗棠越说越不象话了。
“难道王爷还不知道,他们出使的游记、日记王爷都没看过吗”
李富贵有些支吾,出国的使节要写日记是他定下的规矩,不过对于李富贵来说通过这些文章来了解西方显然并不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所以这些文章他一般是不看的,不过这些东西在文人中间倒是很有市场,那些有猎奇心理的往往喜欢这些书,所以刊行的几部游记发行量都还不错,“我这段时间比较忙,所以一般都是跳着看的,难道那上面写着洋人给他们下药酒吗”
“就是啊,我那个时候翻看法兰西游记的时候就知道不好,我们这些使臣全都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又没有带家眷,那些洋人每次宴请他们的时候都一定要请他们喝三鞭酒,这狼子野心岂不是昭然若揭吗”
“法国人给我们的使臣喝三鞭酒,”李富贵低头自言自语,他知道这里面一定是有什么地方搞错了,看左宗棠言之凿凿的样子想必游记中的确有这样的记载,可是要说法国男人为了推销他们的女人所以在宴会中使用药酒李富贵是打死都不相信的,那些帝国主义侵略者虽然坏但是这样没品的事相信他们是不会做的,“世人都说苏武是大英雄,可是好像他也娶了胡女,既然长期居住在海外有一些跨国的情事也不算什么。可是就我所知这三鞭酒可是中医的瑰宝,法国人应该不会这个,我想多半是哪里出了误会,回头我去封信问问是怎么会事,这件事先不提了,等弄清楚再说。
“此事的确应当查一查。”
“季高你认为我现在是在遵循洋人的规矩吗”李富贵不想继续在三鞭酒上纠缠,于是把话题拉回到原来的轨道。
“那当然,王爷您现在组建的法庭难道不是按照洋人的规矩来的吗”
李富贵摇了摇头,“季高兄能够从规则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确让李某佩服,其实我也是这几年才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洋人定规矩,我们来遵守,那当然是我们要吃亏,但是这个规矩也不是洋人想怎么定就怎么定的。这个世界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则,洋人之所以现在比我们强,那是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比我们深刻,发现的正确规则也比我们多,当然没有发现的那一部分他们用自己的一套东西进行了填充。所以很多规则你不能仅仅将其视为西方的制度,我现在正在做的一套实际上是在引领这种变化,希望规则的变化变得有利于我们,另外规则如果是由我们创立,那我们就具有更多的解释权,这给以后做事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李富贵就规则的阐述让左宗棠陷入了沉思,实际上对规则的领悟他和胡林翼一样仍然处于模模糊糊的状态,李富贵这番话对他颇有触动,思索了一番之后左宗棠若有所悟,“王爷在两江举重若轻,可是取得的成就却是我们拍马都追不上的,是不是因为这大清国里的规矩是王爷定的”
“季高这句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这盘棋的规矩虽然不能说就是我定的,但是若说对规则的领悟放眼中外我认第二,恐怕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而大清国原有的规则早已陈腐不堪,我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它们加以一些改动,你想想你们怎么能追得上我呢”可能因为今天面对的是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所以李富贵讲话基本上没有什么顾及。
“能教教我吗”左宗棠的确是诚心想向李富贵请教。
李富贵想了想,“道可道,非常道,其实我能教得早都已经说了、做了,你们不愿意睁眼去看而已。”
左宗棠叹了一口气,“润芝或许看到了,可惜”说着摇了摇头。
“你在湖北应该没有润芝公的困难,还是有机会的。”
“我有个问题不知当不当问。”
“今天我们说了这么多大逆不道的话,还有什么问题是不当问的。”
“若是我劝王爷一统天下,不是王爷以为如何。”今天的谈话中李富贵相当于正面回答了他与洋人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左宗棠最关心的一点,只要是李富贵真的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就可以奉李富贵为主。
“好像还差一点。”
“差在什么地方”左宗棠有些不明白,毕竟自己代表了湘军一半的力量,自己都能赞成李富贵统一中国那其他人基本上也不会形成太大阻力,北面的朝廷和南面的李鸿章虽然都有一定的力量,但是想要阻挡快速崛起的两江仍然差得很远。
李富贵在考虑如何措辞,如果直说统一以后就必须把你们当作同胞来看待,而不能再简单的视为经济掠夺的对象当然太伤人,“武力的统一终究会给国家带来伤痕,我倒是希望能够通过民意把南中国重新捏合到一起。”
“民意”左宗棠不明白如何单凭民意就能统一。
“在两江议员有很大的权力,安庆发生的变化相信季高你也看到了,在我这里议会就代表了民意,议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它的权力是分散的,没有什么老大,所以如果你们湖广也搞议会,那么湖广的议会和两江的议会是可以合起来的,这里面没有谁吞并谁的问题,反正都是选出来的。”
“西方的代议制我也听说过,具有些人说那是好得不得了的政策。”
“也没有他们说得那么邪乎,不过议会的有些特性还是可以利用的,就现在的中国来说组成一个统一的政府很难,但是组成一个统一的议会却很容易。”
二鬼子汉奸李富贵 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叔的身世
正如李富贵所言远东国际法庭的建立绝对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情,因为察觉到这回可能成为国际法成型的一次契机,所以各国都对此事颇为重视,上海现在已经来了一大堆法律专家在那里进行着永无休止的辩论,仅仅是司法程序他们就争了差不多有一个月,倒是西班牙对此事一点也不着急,还在为自己王国的命运展开奋战。
李富贵不得不在法庭召开之前就将大部分俘虏释放,本来李富贵觉得这些人还有些用,一方面扣在手中可以当作人质,另一方面在战争赔款的问题上他们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可是现在谈判找不到对手,而法庭已经开始的听证调查让李富贵觉得把这些人继续关押多有不便。正好法国因为与西班牙传统的友谊而出头说情,李富贵就在第一轮听证结束以后卖了他们这个面子把那些与案情没有多大关系的小兵全部释放,这种做法当然得到了那些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好评,不过有意思的是在国内这种行为也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其中主流的观点是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我们中国人还是太善良了,说到底还是必须让他们明白创立规则也好,遵守规则也好,说到底还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不管已经建立起多么美好的制度,本质都不能忘。”六八年入冬以后李富贵为了国际法庭的事忙前忙后,在第一轮听证结束之后才算是喘了一口气。
看到李富贵难得有了闲暇赵婉儿问起了国际法庭的进展,自从生下一大堆孩子之后她已经不大过问王府外面的事情了,有时候李富贵还真的很怀念过去那个什么事都要跟着搅和一下的小姑娘,“真是头疼,这些家伙也看出国际法是个好东西,千方百计地要把自己那一套给赛进来,我看还有的争呢,不过能开庭对我来说就算是胜利,后面的事情我暂时还控制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