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36(1 / 2)

这寒热病其实原本也不算难治,奈何偏偏此时乐土没有药物,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病人们一个接一个的相继死去。接下来的十余日,每天都有数人死去,整个乐土都笼罩在一片悲伤惨淡的气氛之中。秦川此时总算是体会到了那些世界难民们的真实心情了。天灾人祸之后,不光要挨饿受冻,还总是伴随着疾病的肆虐,死亡的阴影无时无刻不笼罩在心头,见着亲人朋友一个接一个的死去,自己却偏偏无能为力,那种深刻的痛苦实在是无法用任何语言来形容。秦川心中暗自发誓,等乐土度过难关之后,一定要成立一个类似红十字会的人道主义组织,不分种族,不论国籍,对任何受灾地方的难民都采取人道主义援救。

好不容易熬了月余,这段时期,病房之中死人已经死麻木了,宋师道终于带着一批物资和人员回来了。物资以食物,用具,生活用品为主,却只有少量的药材。万幸的是药材之中有几斤柴胡,虽然仍旧是供不应求,但病房之中的死亡效率总算是大大的降了下来。

宋师道同时还带回来了一个消息,李密与寇仲同时称帝了。李密定都黎阳,国号为大顺,立李天凡为太子,封王伯当为大将军,其他众将皆有封赏,唯一让人吃惊的是将美女军师沈落雁收入了后宫,封为慧妃,但仍旧给予兵权和参政权。而好象存心要和李密过不去一般,寇仲选择了与李密同一天称帝,定都襄阳,国号大宋,立徐子陵为仁义亲王,宋缺为太上皇,宋玉致为皇后,董淑妮为贵妃,据说还一口气纳了十几个妃子,不是巨贾的女儿,便是大儒的女儿,显然是想争取更多阶层人士的认可。结果神州大地之上,同时出现了四个皇帝。

四个皇帝之中,独孤峰实力最弱,大燕所有的地盘加起来就只有所谓的帝王之都洛阳一座光杆孤城,若非畏惧秦川的恐怖力量,洛阳早就该姓李了。大燕国要兵没兵,要马没马,社会蛀虫却是大把大把的,因而无力扩张,惟有佛法与商业比较昌盛,根本对其他势力构不成任何威胁。大燕国的立国之本既非兵马,又非钱粮,仅仅是靠窃取了秦川的威名,甚为荒诞。只要有一天,秦川不在了,又或不再庇护独孤阀了,大燕王朝必定是要烟消云散。

四个皇帝之中,称帝最早,同时根基也最深厚的自然是大唐李渊。可惜洛阳大燕国好死不活的恰好挡在大唐东进扩张的必经之路上,打又打不得,过又过不去,可将大唐给郁闷坏了。空有实力,却只能望着洛阳干着急,实在不爽。而大唐的夺嫡之争却又是一个极大的隐患,李渊尚未挂掉,儿子们便风风火火,热热闹闹的明争暗斗起来了。大唐背面还有草原异族虎视耽耽,前景的确让人担忧。

李密这个新鲜出炉的大顺皇帝日子其实过得半点也不顺。同李渊一样,面对洛阳这块肥肉,只能看不能吃,实在很不爽,而若要南下扩张,襄阳这块硬骨头又很难啃动。无奈之下,老实发展内政,积蓄实力吧,可偏偏手下都是一群带兵打战的牛人又或构思阴谋诡计的谋士,擅长搞内政的人才奇缺无比。李密也是够烦恼的,自己堂堂一个皇帝,纳一个美女当妃子,原本也是无可厚非,可是没想到竟然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之间,谣言四起。

有的说徐世绩要叛变了,因为情人被主子强抢了;有的说李密要杀徐世绩了,因为皇冠被小徐给染绿了;有的说李天凡也看上美女军师了,正准备向扬广前辈学习,弑父称帝,既夺江山又收美人;有的说寇仲也盯上沈落雁了,准备和李密大战一场,胜者方能抱得美人归;还有的竟然说沈落雁也与秦川有一腿,李密动了秦川女人,这回可是死定了,朱桀的下场便是他的好榜样。还有各种匪夷所思的谣言都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通过一张张“李大嘴”、“杜大嘴”、“房大嘴”之口,迅速向全天下蔓延开来,其传播声势与人气甚至比后世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桃色事件还过犹不及。

李密心中憋的那个窝囊气就不用提了,偏偏此时又有一个不识趣的儒生活得不耐烦了,公然在大殿之上嚷嚷,说什么后宫不可干政,李密的做法有违圣人之道,必须解除沈落雁的一切职务,专心到后宫生孩子才是正经。李密之所以要将沈落雁收入后宫,便是看中沈落雁的才智,又信不过徐世绩的忠诚,因而才急着将沈落雁变成一家人,至于美色方面,反而并非枭雄李密的重点。其实李密原本是想立沈落雁为太子妃的,只是李天凡的年龄偏小,与沈落雁不般配,且李天凡品性乖张,对自己的女人又素来轻贱,李密惟恐亲家变冤家,才不得不将沈落雁收入自己宫里。李密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只是想更加倚重沈落雁的智慧,又可不必担心忠诚问题,因为据说沈落雁和寇仲等人的关系非同寻常。

按照那个腐儒的观点,抹杀了沈落雁的才能,那李密的一番功夫岂不是白费力气以李密皇帝的身份,要美女,要孩子还不是易如反掌,又何必一定要收沈落雁还不是为了巩固最得力谋士的忠诚,方才如此为之。那个混帐儒生,迂腐不堪,但在地方上也算小有名气,因而拉到朝廷里面充门面,不料别的本事没有,却光知道瞎添乱,没准是其他势力派来的奸细。李密素来喜欢沽名钓誉,心中虽然愤怒至极,但表面上却仍旧装出一副胸襟宽广的模样,对腐儒温言相劝,又列举了商王武丁与妇好的例子,最后让腐儒退下,多学些内政才干方是正经。万万没想到那儒生颇有忠臣名臣情节,原本活得极是不耐烦,骂起昏君来更是出口成章,颇有心得,而且李密数次讽刺他只会读死书,妄言圣贤,却无实干之才,早已经刺中他的痛处,于是大殿之上,便上演了一番忠臣骂皇帝的好戏。不但将李密比成了夏桀商纣等亡国之君,还把李密发家前的一些不光彩老底给揭了出来,好象李密不听他的忠言便一下子由开国名君突变成了亡国暴君,从英雄堕落为狗熊一般。最后,李密忍无可忍,叫人将他给砍了。结果儒林士子们大都传言李密轻贱士人,不能容物,成不了大气。

李密的大顺王朝处境尴尬,没得战打,结果自己内部便乱成一团糟,也实在很难让人看好。

至于寇仲的大宋王朝,更是问题层层。光从国号上看,便知道很有问题。这江山究竟姓寇还是姓宋,永远是致命的硬伤。襄阳作为最前线城市,按道理来说根本就没有定都的道理。而寇仲之所以定都襄阳,便是知道除了襄阳这一亩三分地是自己说了算,其他的大宋土地恐怕真的都是姓宋的。当然,寇仲自己的解释却是襄阳城在自己的经营之下固若金汤,自己有信心让任何势力也别想攻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