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毕恭毕敬,盛情款待,一留再留,不肯放他西去。最后玄奘不得不绝食抗议,以死威胁,高昌王无奈之下方才答应让他西去,却提出了三个请求:第一,恳请玄奘与他结为异姓兄弟;第二,恳请
高昌佛教信徒开席讲经一个月;第三,恳请玄奘取经在高昌住上三年。玄奘见他心诚意切,便答应了。不过在吴大才子的小说之中。高昌王地这些所作所为,全都被搬到贤明的唐太宗头上去了。成为高昌王的御弟,有了义兄的全力支持之后,玄奘西行的道路更加畅通平坦了。
到了天竺的佛教圣地那烂陀寺,玄奘并没有受到贪心佛陀们的敲诈,反而成为那烂陀寺的第一贵宾,享受国王级别的最高待遇。就连过了百岁高龄,体弱多病。已经许多年没有说法讲经地戒贤法师也为了玄奘而破例开讲瑜伽师地论,足足讲了十五个月之久。玄奘在天竺刻苦学习佛法,佛法日渐精湛,名声也鹊起,不少天竺国王甚至也成为了玄奘的铁杆粉丝。有次,为了争夺邀请玄奘开坛讲法的机会,两个势力很大的国王还差点开国战k了。
尽管玄奘在天竺混得无限风光,但他还是心系故土。一心想回国,翻译佛经,光大佛法。不少崇拜玄奘的天竺国王极力挽留。见玄奘心意已决,便纷纷送上厚礼,送出城外几十里,才依依不舍的挥泪送别。令人感慨的是,唐僧西行。出行之时,东躲西藏,罪名加身。惶惶如漏网之鱼,急急似丧家之犬,在大唐混得可谓是落魄之极;然后回归之时,万人空巷,夹道相送,天竺国王齐集一堂,结伴相送,天竺官员先行一步,在前开道,可谓是功成名就,载誉而归。不过到了吴大才子的西游记之中,这一切全都反过来写了。
玄奘没有忘记自己对义兄高昌王地承诺:取经之后,要先回高昌讲经三年。然而快到高昌之时,才得知高昌国已经被大唐给灭了,义兄在城破前就病死了。玄奘感叹万千,又想到自己虽然已经功成名就,但在大唐,还是顶着叛国贼通缉犯的大帽子,回去后能有机会完成翻译佛经,光大佛法的愿望吗于是玄奘写了封请罪表,托于阗的商队带给唐太宗李世民。
此时的李世民正一心想开疆扩土,见有个在外多年,熟悉西域内情的人自己送上门来,可真是喜出望外。于是,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提笔给玄奘回了信,随后又派人将他接了回来。这些年来,李世民也逐渐意识到了佛教比道教更能愚弄麻痹百姓,有利于大唐社会的安定,于是也不再以老子李耳后人自居而刻意去打击佛教了。随后擅长政治作秀的唐太宗在长安安排了一场规模浩大地迎接活动,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大唐的骄傲,最了不起地得道高僧,满载着荣誉和中印友谊的三藏法师胜利归来了。至于当初送出的叛国贼通缉犯的大帽子,在正确的舆论引导下,自然是被忽略了。
唐太宗召见玄奘,问起西去路途上地所见所闻和风土人情,玄奘对答如流。唐太宗非常满意,又提出要求,要玄奘还俗做官,为朝廷效力。玄奘自然坚决不肯,他向唐太宗表达了自己希望翻译佛经,光大佛法的唯一愿望,并且希望去少林寺译经。唐太宗也不答应。最后,大家折中,唐太宗同意玄奘继续当和尚,翻译佛经,不过要先给自己编写一本介绍西域风土人情和具体情况的大唐西域记才行,唐太宗也没让他去少林寺,而是安排他去了弘福寺。
玄奘在他学生辨机因和高阳公主有一腿,而被杀地那位和尚的帮助之下,花费了一年多时间,总算将大唐西域记给编写完了。玄奘将大唐西域记和另外二十多部翻译完了佛经一起呈献给唐太宗,只盼皇帝能研读参悟。可是一心盘算着如何灭国开疆,如何扩张领土的李世民哪里会有兴趣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流的东西,惟有那本大唐西域记才是他喜欢东西,情报无价,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啊
编写完了那本大唐西域记,完成了皇帝交给任务之后,玄奘开始废寝忘食的翻译佛经,一直到他病势。
真实历史里的“西游记”其实说的是一个郁闷不得志的唐朝和尚,冒着生命危险,顶着重大罪名,私自出国留学,学业有成,名声鹊起之后,放弃国外高薪厚职,毅然回归报效伟大祖国,结果回来之后,仍旧是郁闷不得志的真实故事。不过被吴大才子春秋笔法修改,浪漫主义酝酿,故事则彻底变了味,大大迎合了广大善良读者们的口味。
“咳,又是一个活得郁闷,死得窝囊的背时鬼让人揪心啊”秦川感慨道。在这个世界里,原本玄奘已经成功攀上少林寺这棵大树,可以少郁闷几年,顺利完成心愿,可是却万万没有想到竟然遭受了灭顶之灾世事还真是无常啊
一晃又是两个月过去了,热热闹闹的乐土大选总算是落下了最终帷幕。选出来的乐土第二任领袖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叫郭旺的,皮肤黝黑,相貌堂堂,一脸正气,估计很多选民就是冲他这副长相而给他投票的。唯一不好的地方,便是此人有个很糟糕的外号“黑锅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