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43(1 / 2)

身”

群臣又是一阵山呼万岁,这才整整齐齐地站起身来。

殿头官立即又用他那尖细绵长的声音喝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东班的后面便有一个小官出列奏道:“臣太史局丞贾言启奏陛下,昔者曾经出现客星犯主之事,幸得陛下宅心仁厚,当机立断,及时大赦天下,此天灾之相如今已经烟消云散。臣要在此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这是陛下仁心感动天地,致使天降异人为助的结果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个叫贾言的马屁拍得“啪啪”直响,群臣听了,个个鸡皮疙瘩都长满了全身,齐齐皱眉不已。倒是殿头龙座上的赵煦却高兴不已,一张苍白的脸上泛出一丝血色,有些急切地说道:“爱卿这般说,朕心甚慰。只是朕还想问一下,爱卿可看得出这异人是从何处而来,如今又身在何方”

贾言道:“微臣昨夜夜观天象,见彗星被东南面的一处金光盖住,想来这异人必是出自江南或者岭南之地,而且如今已经微露锋芒,和那彗星已经有了初次交锋”

赵煦闻言,微微一愣,口中轻轻地低吟一声:“莫非是那人”他连忙温言嘉勉了一下贾言,令其退回本班。

这时候,章惇亲自出列道:“臣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章惇启奏陛下:春闱将近,因前一段时间被他事所羁绊,这枝贡举的人选至今还没有定下来,此事还望陛下尽快圣裁,以免耽误今年的春闱。”

赵煦对此事显然并不在意,便问道:“章相可有人选推荐”

章惇愕然,他根本没有想到赵煦就连主持科考的人选竟然还没有定好。要知道,科考是大宋朝取士的一个基本途径,几乎大宋所有的栋梁之材都来自科举。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对科考极为慎重,主考官的人选都是圣心独裁,并不和包括宰相在内的所有群臣相议的。

也正因为如此,章惇被赵煦这么一反问,顿时就无言以对了。半晌,他才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国朝历次科考,知贡举人选都是在侍从官、中书舍人和知制诏中选拔的选定的,还请陛下圣裁”

其实,他这话说了等于没说,知贡举的人选从那些大臣中产生,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根本就不需要章惇再来强调一遍。

赵煦却点点头,章惇一向是他最为倚重也最为信任的大臣,虽然有时候古板一些,就像现在,推荐知贡举的人选不在宰相的职权范围之内,他就绝不揽权但总体上来说,还是忠心耿耿的。

他的目光在东班的诸位侍从官身上扫过。最后,终于把目光定在两个人身上:中书舍人赵挺之和户部尚书蔡京。

这两个人选各有自己优缺点。

赵挺之这人文采不足,因为行事狠辣,在士林之中名声不怎么好。不过,他行事果决,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决断能力强。

蔡京此人性格温吞随和,特别是文采斐然,在书法上造诣非同一般,可谓开一代之先河。但这人因为过于喜欢察颜观色,做事魄力未免不足。但是赵煦对他却并不怎么喜欢,因为他弟弟蔡卞乃是当今尚书右丞,是当今副相,但是他兄弟二人同为当朝重臣,互相之间却并不友悌,听说兄弟二人之间矛盾不少。

只是章惇一向对蔡京颇为欣赏,屡向赵煦推荐,赵煦看在章惇的面上,对蔡京也算重用。

想了想,赵煦的私人感情还是战胜了理智,他选择了自己更为欣赏的赵挺之。于是,他说道;“那就命赵挺之”

他话音未落,就听朝班中一个人喝道:“陛下且慢,臣右补阙罗有德有本奏”

第68章对质

众人心中都讶异不已。,虽然从来没有人明言,但大家都知道,罗有德就是赵挺之的人,没有赵挺之就没有罗有德的今天。但今天第一个出列来反对任命赵挺之为知贡举的竟然就是罗有德,这就太不寻常了。

有些大臣甚至在想:“这莫非是章相公或者陛下要对赵挺之下手的征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赵挺之今天是难逃此厄了”

御座上的赵煦轻轻咳嗽了两声,说道:“罗爱卿有何事要奏”

罗有德抬起头来,扫了一眼班列中的赵明诚,见他一脸淡漠,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心下不由大怒,暗忖道:“你就这么笃定我要听你的行事你就这么有恃无恐也好,今天就让你知道知道什么叫做反戈一击”

他连忙从怀中掏出一本奏章来,高高举过头顶,道:“臣要弹劾中书舍人赵挺之,不思报效朝廷,一味揽权,妄图支使言官,控制言路,混淆圣主视听。此等行径,实在是罪大恶极,请陛下明察”

他话未说完,便有宦官从殿头走下,取走了他手上的劾章,递到了赵煦的手中。众人听了这话,无不脸色大变,震惊不已,暗道:“好大的罪名”

赵煦打开劾章一看,脸色一变,立即又重重地咳嗽了几声,这才安静了下来,有气无力地问道:“赵挺之何在”

赵挺之连忙出列跪倒:“臣中书舍人赵挺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煦冷冷一笑,道:“万岁有你这样的好臣子,朕恐怕过不了几天,真的就要羽化为万岁,驾鹤而去了”

赵煦竟然拿自己的生死开玩笑,显见心中已然怒极。众臣心下不由都暗暗忖道:“果不其然,皇上是要拿赵挺之开刀了,看来这厮今日是在劫难逃了。”

一时间,群臣都起了别样的心思,和赵挺之亲近的都不由心下忐忑不已,而和赵挺之疏远的则暗暗窃喜。不过,大家还算都记得旁边还有两名如狼似虎的殿中侍御史在盯着,脸上的表情依旧是十分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