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94(1 / 2)

怎么样。

不过重弩孙阳却卖了不少,对于这种军火交易,四大战斗少将都颇有怨言,但是孙阳已经在军事会议上做出了说明,重弩对于咱们来说有大用,有效打击距离可以达到神臂弩的八百步之远,但是别忘了,他们真正的至胜武器却不是重弩,而是青铜炮,青铜炮可以打到三里之远,比重弩要远得多,而且开花弹、燃烧弹经过一次战争的检查之后,稍加改装之后,就开始批量生产了。

但是对于大宋或是蒙元来说,重弩却是最让人惊惧的一种武器,大宋虽然也有神臂弩这种变态级的武器,可是那玩意占地大,操做复杂,要六七个人才能操做一台,而护的重弩,只要两个就行了,一个人躺在地上蹬弩,另一个人帮着上箭,一弩八箭,威力十足,甚至在人手不足的时候,放慢射速,一个人都可以操做。

这种重弩完全卖出去一部分,因为现在兵工厂已经在研究一种可以无需他人帮忙,连续蹬弦就可以连射三次的重弩,一般在战场上,面对骑兵的时候,重弩能发射三次就算是不错了。

而且这种三连发的重弩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进入实验状态当中了,完全可以进入淘汰步骤了,最主要的是重弩不怕仿制。

原始的复合材料所制造的弩、弓之类的射击武器,工序复杂得要命,弓还算好点,弩却更加麻烦,从选选加工到最后的成形,至少要三年才能完成,三年以后,孙阳说不定把火枪都搞出来了。

自治区只有弩,很少有弓,就算是有弓多属缴获,自已是不造弓的,而弩最主要的弩臂使用的都是钢制弩臂,虽然不如复合材料,但是胜在制造速度快。

像重弩这种武器,一般击发两三百次,就要更换弩臂了,金属疲劳得太厉害了,而现在就算是大宋,都不具有像自治区这样工业化的批量生产弩臂的能力,更别提制造业几乎为零,特别是在宋蒙边境通商以来,制造业争剧降为负的蒙元了。

至于轻弩,这种标准的单兵类武器,是像火药那样属于禁售的,因为这玩意用起来简直太方便了,当然,半自动化的单兵弩也提上了日程,但是却排在重弩之后。

抢了这么一段平稳发展时期,自然多捞一点钱,而且售卖军火的钱可都是划入到军费开支当中去的,着实让军费增长了一大截,着实让主管行政的官员们大为不忿,多数还是那些大宋来的官,哪有不过官批准就擅自增加军费的哪怕在大宋那头,皇帝都没这权利。

处处碰撞当中,孙阳把政事的活都交给了行政院的行政少将林子善,自己则跑到了八星城,在这里,要建起一个骑兵学院来。

哪怕是在二战时期,骑兵在中国大地上仍然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特别是在向北深入到蒙元的老窝,还有北方的大平原,都是骑兵机动的最佳地点,但是在自治区已经拥有了交通网络的内部,骑兵的作用已经不是那么明显,甚至赶路都跑不过马车,毕竟马车可以在沿途的驿站换马,坐车赶路的士兵甚至还可以在车子里睡觉,骑兵就不行了。

但是步兵一旦离开了交通网络,立刻就会变得寸步难行,陷入打不过,逃不过,追过不过的尴尬境地,自治区现在仅有四万余骑兵,明显是不够用的。

而现在自治区已经打开了西、北两地的一定范围的私下贸易,要买马换马完全不成问题,甚至连马尾巴都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军资,因为弩弦是用马尾、蚕丝还有头发绞合编织而成的。

在自治区,无论是政事还是军事,都遵寻着一条,就是正规化、细致化,特别是在军事当中,细致化更是成为一项铁律。

比如苏灿,现在已经是步兵训练营的军官,挂上校军衔,虽然苏灿骑术也是相当的不错,但是他绝对不可能再出任骑兵营的负责军官,两者要分得清清楚楚才成。

而孙阳手底下不缺骑兵的基层训练军官,两个骑兵师已经有了不少的退役士兵,他们多数都是手臂或是腿部受了重伤,或是无法骑马,或是无法在马上使用武器,不得不转入到后勤当中充当军官,现在只要一召集,立刻就有数百人应召,有一些已经成家立业,习惯了后勤的安稳,便放弃了这项职责。

现在的骑兵训练营里只有不足一千匹马,第一批进入骑兵训练营的,全部都是新兵,新征召而来的,这些人有的是当地的农民,还有一部分是从大宋那头慕名而来。

大宋年年喊着收复失地,结果打到最后,越打失地就越多,而自治区喊出的是保卫华夏文明的口号,几战定江山,打出西北自治区诺大的一块地盘出来,孰强孰弱已经不难分别了。

而且西北自治区仅仅是自治区,在名义上还属于大宋的一部分,从未脱离过大宋,甚至在名义上还要听从大宋的圣旨,只不过听宣不听调罢了,所以这些宋人入自治区也没有什么心里上的压力,特别是普通百姓,自然习惯,只有读书人才会指责自治区不服王治之类的口水,孙阳一概不理,把华夏文明摆到了极高的位置,甚至超越的皇权。

骑兵入营,先以纪律整顿为主,一支没有纪律的,像蒙元那样的军队,或许可以强大一时,但绝不会强大一世,而一支拥有着严格纪律的部队,或许一时战力提升不上来,但是随着走向成熟,会爆发出来极其强劲的后劲来,比如后世入朝做战的志愿军,可以凭借着顽强的意志,用血肉去阻挡飞机大炮地毯式的轰炸,两者一对比,高下立判。

正文 183 练兵

183练兵

自治区军人的待遇很高,再加上报纸的推波助澜,勋章制度的兴起更是出现了一波的参军热,有句老话说得好,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还有一句形容当兵的,就是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但是指普通的情况下。

中国人虽然勇于内斗,虽然大宋当兵地位低下,但是当中国人一旦拥有了一个所有人都认可的首领去带领他们,聪明、勤劳、勇敢却善于变通的中国人所暴发出来的力量,会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颤抖,大唐如此,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十年也是如此。

但是这种力量需要控制,甚至需要压制,一旦失控的话,就像是坐在炸药包上一样,把自己也炸得粉身碎骨。

所以报纸上并没有连篇的吹嘘军队如何如何,只是真实的报导着前线的战事,还有少不了伤亡将士的授勋和安置等,喊得最多的,只有一句,为华夏文明的延续而战。

虽然孙阳已经刻意的去压制军事力量对民间的影响力,但是从军之人仍然络绎不绝,孙阳打的旗号并不是为了大宋,为了赵家而战,这也给了孙阳很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