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在去长安的路上见过哥舒翰,当时李佐国就觉得哥舒翰的身体看上去有问题,但是不能够说出来,李嗣业觉得十分无稽,的时候成为了名医了居然能够看出哥舒翰身体不妥。
李佐国当然不能说早就哥舒翰会重病倒下,只能含糊其辞,但是李佐国反问了李嗣业一句要是真的哥舒翰节度使倒下了,那么一旦石堡城失手,吐蕃冲下了高原,那么我安西四镇就会被截断了退路,成为大唐西域的一块飞地,这样才是最可怕的事情,我大唐一百多年的努力才在西域确立的优势就有化为飞灰的危险,难道这个假设我们不能重视一下吗”。
李嗣业现在想到这两件事情都被李佐国一语中的,那么那些担心很可能就会成为现实,李嗣业也不能在这时候就说征南诏必败,吐蕃会攻击我大唐吧无
这不是成为了神棍了,李嗣业就直接命令诸将阿力射现在带领五千骑兵往陇右方向巡查,同时多派侦骑注意吐蕃的动向,如果陇右唐军求援要第一出兵援救,段云天领一万步军进驻河洲,这是和陇右交界的一个城市,靠近河套边缘地区,可以作为依托,万一吐蕃占领石堡从高原攻下,那么位于吐蕃进军河套或者关中地区的侧后方的河洲就是一个关键点了,安西的唐军随时可以通过吐蕃的侧后进行打击。
吐蕃要是不想背后被袭,哪怕得到了石堡城,要进攻大唐的河套地区之时,也会将河洲作为一个必需要拿下的地方,否则吐蕃就不能放心大胆的攻击河套地区,这也是李嗣业在吐蕃咽喉埋下的一颗钉子。
安排完这些之后李嗣业就命人将的一些推测写信告知暂代节度使一职的长孙成华,希望他加强石堡城的防备,一面吐蕃偷袭,同时李嗣业命人通知李佐国,让他班师之后马上到龟兹商议。
长孙成华接到了李嗣业的书信之后在众多将官的面前直接冷笑起来李嗣业一个莽夫,侥幸得了高位,居然要对我指手画脚,真是不知所谓。”说罢当着李嗣业送信信使的面将李嗣业的书信撕扯了,命信使带个口信给李嗣业,就说彼之事自专即可,吾之内事吾自专也。”
意思就是对李嗣业说:你安西的事情你说了算就行了,我这里的事情我管,你少来说嘴。
李嗣业收到回信之后叹口气,就自作准备了,没有再次派出信使。
长孙成华毕竟也不是一个草包,不然也爬不上这个位置,所以接到了李嗣业的书信之后虽然表面不屑,但是还是调动了两千唐军前往石堡城进行加强,这一个调动事后证明是无比正确的一件事情。
石堡城,位于青海湖南岸,是吐蕃通过山道直接进入青海的最好走的一条要道,原来是属于吐蕃建造的一个堡垒,成为每次吐蕃进犯大唐的在青海的一个主要地点,所以在七年前唐军为了消除这个威胁,由哥舒翰领唐军狂攻此堡。
石堡城建筑在连通吐蕃和大唐的山路出口的半山腰上,一半的建筑是依靠山壁建造,所有的城墙都是石头砌成,石堡又分为两堡,道路两边各有一半,两边将山道紧紧的夹住,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年哥舒翰拿下此堡足足牺牲了四万唐军的性命,而守堡的吐蕃士兵只有三千人,由此可见石堡城的防御地利如何的惊人,想要拿下石堡城就只有拿人命来填。
第六十章 石堡城血战上
第六十章 石堡城血战上
桑央嘉措身穿厚实的牦牛皮制作的皮甲,皮甲内里镶嵌着铁质的甲片,在外面是看不出来的,因为夏天炎热,桑央嘉措的右臂整个的袒露在外面,露出了肌肉发达的胸肌,古铜色的肌肤因为汗水的缘故,发射出精铁一般的光泽,腰间的将近一米的长刀随着他的走动来回摆动着,桑央嘉措没有带帽子,编成了小辫子的头发在头上盘起,额头上出的汗水将头发粘贴在紫黑的皮肤上,他看上去就和一个普通的吐蕃人没有区别。
他和所有的吐蕃人一样,对于洗澡是远离的,身上的体味隔了一里估计也能让人闻出来,桑央嘉措身后跟着好他打扮差不多的五十几名大汉,他们围绕着十辆牛车,车上高高的堆放了一层层的牛皮,天气的炎热令这些牛皮散发出一种腐烂的臭气。
但是在石堡城这个唐军的要塞前面大陆上,像桑央嘉措这种规模的吐蕃商队不少,因为吐蕃和大唐的关系向来不佳,石堡城也是一个聚集了双方无数冤魂的地方,凡是吐蕃人,不管是商人还是百姓,都是不允许通过石堡城进入大唐的土地的。
两国的战事对于底层的百姓来说其实是遥远的事情,大唐需要吐蕃的一些特产,而吐蕃的百姓也需要大唐的货物,丝绸、茶叶和铁器,当然,铁器是严格禁止贩卖的,不过只要你有足够的金银,总是大唐的商人愿意将这些违禁的物品贩卖给吐蕃人的。
自从石堡城被唐军血战夺取了之后,吐蕃无时无刻不想将石堡城重新占领,本来吐蕃的重心移到了西域,想和大唐争夺西域的控制权,但是先是有高仙芝出兵小勃律直接斩断了吐蕃向西域伸出的手,后有李佐国一手主导的怛罗斯之战,几乎将吐蕃几年的准备毁于一旦,于是吐蕃的目光又转回了石堡城。
桑央嘉措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派到石堡城进行渗透的吐蕃军官,桑央嘉措出身吐蕃东北的大土司家族,本身是家族的少主,第一继承人,也是吐蕃第二大地方武装的首领,被称为最英武善战的高原雄鹰,他十八岁就带领士兵击败了盘踞在吐蕃东北边境的最大一股山匪,一千人斩杀了三千山匪,每战必定冲锋在前,爱护士卒,深受士兵的爱戴,现在桑央嘉措就是奇袭石堡城的先锋,他手下的七千土司兵早在一年以前就进驻了迦达多山道山口。
迦达多山道就是通往大唐的一条群山中通过的道路,石堡城正是位于迦达多山道的出口,哥舒翰在石堡城下的平原上还修建有两座城,一座是应龙城,一座是神威城,和石堡城互为犄角形成了夹住迦达多山道的屏障。
石堡城易守难攻,常年驻军两千四百人,利用地利完全可以抵挡吐蕃五万大军的围攻,加上应龙城和神威城两城各两千四百人的军力,抵挡吐蕃十万大军的进犯完全不成问题,因此唐军在此的防御力量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有此底气唐军在此的防卫在经过了无战事的七年之后也相对松懈许多,吐蕃的商人和百姓会到这里来贩卖的货物或者以货易货换取大唐的特产,边军都是相当艰苦的,除了军饷之外组织货物贩卖也成为了边军的一项灰色的收入。
由于有吐蕃人不能入境的规矩存在,当然这也是相对的,所以在三城的中间出现了一个市场,每到山道解冻吐蕃百姓和商人就会急不可待的通过迦达多山道出来在这个被成为石堡集的地方售卖手上的山货,大唐的商人也会来到这里收购货物,只要运送出去就能够赚得盘满钵满。
桑央嘉措到这里的身份就是一个吐蕃商人,他和一个大唐的商人已经打交道三年了,所有收集的山货皮货都是卖给了这个商人,这个大唐商人明显有军方的背景,不过桑央嘉措并不在乎,他的目的并不是在乎这点贸易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