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唐军都是骑马,万马奔腾的唐军像是黑色的洪水将整个湖边的土地全部遮盖了。
战马的铁蹄敲打着地面,靠近唐军来的方向吐蕃军营之中的士兵都能够感觉到清晰的震动,吐蕃士兵相互看看,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慌。
骑兵,骑兵全部是骑兵桑央嘉措的脸上铁青,难怪自己的骑兵回不来了,唐军全部是骑兵,不过怎么可能呢唐军拿什么养活那么昂贵的兵种自己不是在做梦吧
唐军在距离吐蕃大营五六里的地方停下了,整齐的队伍像是用刀劈出来的,所有的唐军都保持静立,坐下的战马微微的喘气,哪怕是新兵都努力的挺起胸膛,尽量的表示出自己对战场的淡定。
唐军的大旗只有一个字“李”,在最前方的大旗有两面,一面最大的火红的颜色,随着高原的朔风招展,像是跳动的火焰,也像流动的鲜血,还有一面是蓝色,宝蓝色的“李”字旗显得深沉内敛。
火红的军旗动了,向前了几十步,宝蓝色的军旗向后了一点,两骑越众而出,顶盔贯甲的两位将军端坐马上,正是李护和李逸正副两员统帅,李护看着远处的吐蕃大营,吐了口气说道:“看上去人可真多,吐蕃人有那么多吗等会杀起来就过瘾了。”
李护深吸一口气,大喝一声:“我李护来了”
李逸没有搭腔,左手抬起一挥,身边的传令兵高喊:“下马,下马,步兵下马。”
随着这个喊声顺着唐军的队列传开,步兵都在下马,下了马之后,每一十就有一个步兵出列,牵着战马向后面集中,将战马交到专门看护战马的马夫手中之后就又回到自己的队列,唐军步军开始整顿队列。
像是海上的波涛一般,唐军步军每一名战士都在自己的军官的指挥下靠拢,形成了一个个的五花阵,每十人组成花瓣,五十人形成一个小五花,两百五十人形成一个中等五花,一千两百五十人形成一个大五花十多巨大的死亡之花在吐蕃营外展开,像是黑色的格桑花,美丽但是致命。
桑央嘉措脸上的肌肉绷紧了,唐军的精锐程度超乎想象,结阵的时间极快,显得训练有素,形成阵型之后每名唐军都如同雕像一般肃立不动,显示了严明的军纪,桑央嘉措看看身后的吐蕃军营,显得杂乱的军营铺满了身后两座规模不大的城堡之间,吐蕃军队只有出战,否则唐军一旦攻进吐蕃军营就是一个灾难。
桑央嘉措的信心就来自于唐军的军力只不过五六万,自己这边可是超过十五万,随着号角和鼓声,吐蕃军队开始了集结,准备出营和唐军决战。
第六章李护
第七章 凋谢的格桑花上
第七章凋谢的格桑花
正午的秋阳在高原上显得刺眼,但是却没有多少温度,像是连太阳都在冷眼旁观这场规模庞大的决战,风更急了,无数的格桑花在风中抖动,和即将要发生的残酷战斗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一只巨大的马蹄踏碎了一丛格桑花,李护的战马调转了马头,李护拉下自己的护面甲,对站在身后不远的李逸说道:“这一战我就是你的骑兵将领,交给你来指挥,相信你能做好。”
说完李护的大旗向后移动,李逸的蓝色大旗向前,立在了唐军战阵的最前面,军阵的后面、左面和右面,每一处都放好了十面战鼓,巨大的战鼓鼓面是用最好的牛皮制作,足足有三米的直径,每面鼓有八名鼓手站立,这是进军鼓。
在唐军中鼓声就是前进的信号,每一名疏勒唐军刻在骨子里面的就是闻鼓而进,不闻鸣金之声擅自退后者为逃兵,只有斩首一个下场,所有的唐军都默默的握紧了手中的武器,李佐国一手打造的钢铁军队现在已经不需要用督战队来维护大军在面对敌人是的士气军心,每一个唐军都知道自己只有向前,去取得胜利或者战死。
随着军官的调度,大队的吐蕃士兵一排排的走出营门,在大营前面结成一个个的方阵,看上去吐蕃军有点杂乱,主要是身上的衣甲颜色比较斑驳,但是枪兵在前,斧兵刀盾兵再后,弓箭兵压阵,骑兵从吐蕃军营的两侧门中如洪流一般涌出,强大的声势和万马奔腾的场面令靠近这边的吐蕃士兵举起兵器欢呼起来,似乎面前的唐军完全不堪一击。
桑央嘉措已经进入了吐蕃军中,他的将旗一直往前,将旗过处吐蕃士兵都在欢呼,这个传奇一般的吐蕃将军已经是吐蕃士兵的偶像了,他的事迹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吐蕃黄教传法堪布已经在说桑央嘉措是护教金刚转世,这让桑央嘉措在吐蕃士兵中的威望崇高,何况夺取石堡城,击败唐军是真实的事情。
桑央嘉措浑身金盔金甲,显得威武不凡,策骑走在最前面,吐蕃士兵的欢呼扩散到了整个军阵,所有的吐蕃兵都在高呼。
对面的唐军却是安静沉默的站立,没有一丝晃动和不耐,仿佛可以站到世界末日,沉默的杀气弥漫,唐军已经摒弃了战斗时高呼狂叫提升士气的方式了,他们的骄傲就是百战百胜,他们的荣誉就在武器的尖峰之上。
随着吐蕃军整顿好了之后慢慢前移,两只军队慢慢的靠近了,两边都沉默了下来,吐蕃军这次直接出动了八万左右的步兵,两万骑兵也悉数出动,几乎是精锐尽出,桑央嘉措和冈仁结措知道唐军既然敢来进攻,一定是有必胜的把握,因此也存了一战定乾坤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