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41(1 / 2)

阿丽儿歪着头说道:“难道皇帝就不想想,要是他敢动公公,安西也会反了吗安西还有你在啊,何况公公身边跟随的全是多年的老将了,士兵也是安西精兵,皇帝恐怕也会考虑不要激起兵变的。”

李佐国眉头烁舒展开了,是啊,就算唐玄宗再没脑子,父亲带领的军队可不是关中军队,是安西军,还有安西有自己在,可不是封常清那种无根浮萍一般的主将,李佐国心落了下来,脸色也晴开了,阿丽儿看见李佐国高兴起来兴奋得跟什么似的,就一路上唧唧嚓嚓的说起李佐国儿子李仲扬的趣事,说现在小家伙已经不是成天睡觉了,会抓东西还会在炕上爬几步。

李佐国听着心中温馨,到了院中就和阿丽儿直接去了小云房中,小环也在,于是李佐国就吩咐今晚晚饭在小云这边吃,一家人终于吃了一顿安稳的晚餐,李佐国此时才知道自己是这个家中的顶梁柱了,任何事情要是自己沉不住气,那么家人都会着急。

此后李佐国恢复了从容,上下将官见到了李佐国的从容,整个安西在李嗣业出兵李佐国焦躁的时间中笼罩的一层惶急慢慢的恢复了,随着秋收慢慢的进入尾声,一车车的粮食收入库中,整个安西都安定了,一种富足喜悦的气氛传开。

这又是一个丰收年,各项粮食都丰收,加上贸易和周边各国的保护费,没错,就是保护费,不管是吐火罗还是周边的一些国家部族都要交一定的财物给安西大都护,这是保证安西大都护不会对他们用兵的保护费,当然,他们国内出现了起义或者两国之间交战的时候安西是不会管的。

这些收入一一收入库中,李佐国底气足了,手中有粮心不慌啊,安禄山的大军进展不大,因为李嗣业稳健异常,稳守潼关之时还不忘出兵骚扰,安禄山无奈,只得长期在潼关驻军,这种损耗令安禄山非常恼火。

因为安禄山的这次反叛,战火燃烧了东边北边的总共六镇节度,百姓因为战火离开家园,特别是还有唐军抵抗的河北,而当时河北正是北方产粮的一个大地区,耽误了秋收的叛军如何来维持军事行动的军粮供给呢

胡人出身的安禄山就脑子一热开始在洛阳和占领的大唐土地上开始收取所谓的税收了,此税不但高,而且是连财带物,基本上就是一个叫你交出财物粮食的抢劫内容,不交出来的抄家斩首,交出来则是破家的结局。

洛阳大户本来以为就算是叛军也是需要这些有一定实力和人才的大户的,结果安禄山却根本没有什么犹豫就开始搜刮起来,在安禄山的大军面前任何大户或者官宦人家都成了笑话,安禄山半个秋天就抢得盘满钵满,结果造成了叛乱以来最大的一波逃荒潮,失去过冬粮食的洛阳地区百姓往南逃去,而安禄山收集到了粮草,同时抢来的财物犒赏三军之后一只偏师打入了河南。

而此时在潼关却产生了一场争辩,带天子监军的太监王风赐正在对李嗣业发话:“李将军,我奉旨监军,今潼关有大军二十万,为何不出关与安禄山贼子决战,一战而定叛逆,却只是守住潼关,难道要坐视安禄山将其余大唐土地全部占据”

李嗣业说道:“守潼关是为了牵制住安禄山,潼关乃长安最后屏障,绝不能有失,安禄山军力远超我军,我们二十万人能够牵制住安禄山三十万人就是胜利,何况我们战兵只有十万左右,那里有二十万出潼关和安禄山浪战简直是白痴才会出的主意。”

李嗣业说完也不理会气得脸色铁青的王风赐转身就离开了,王风赐看着离开的李嗣业狠狠的说道:“好好好,李嗣业,你敢叫某家没脸,某家就要你没命。”

第十三章稳定的安西大都护

第十四章 小人构陷

第十四章小人构陷

长安骑战马奔腾,蹄声连续不断,战马在朱雀大街上也没有明显的减速,路上行人纷纷走避,骑士的肩甲上扣着披风,披风的颜色中间混着一条金黄,这时金吾卫的标志,从西门进来的传令骑兵令长安的百姓惶恐不安,难道又是坏消息

路边的一个酒楼上面探出了无数的脑袋,在酒楼吃饭的食客见骑士走远之后纷纷归坐,议论起来,一个食客大声说道:“安禄山这叛贼真是国贼啊,圣人对他这样好,结果却是反了,听说东京洛阳都陷落了,前段时间我洛阳的亲戚逃来长安,准备叫我也离开长安避往巴蜀呢。”

和他同桌的一位穿着不错,就问道:“不是骠骑大将军李嗣业领军到了潼关了,说是连续挫败安禄山三次攻击,潼关现在有二十万大军了,何必要去往巴蜀”

先前说话的食客嗤之以鼻:“二十万大军算什么,安禄山可是起兵的时候就是五十万大军的,何况现在占了半个河北和东京洛阳,这还会缺少士兵我看潼关这次是悬了,潼关要是失守,长安就在叛军眼前了,你看看现在每天都有潼关传令的骑兵过来,估计是局面不好,我看你还是收拾你这边的买卖早点离开长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安贼的贼兵可是杀人抢劫无所不作。”

那同桌脸露惊惶,说道:“局面真的这么不好那可得赶紧回去收拾收拾,先到巴蜀去一下,家里有个弟弟在巴蜀做生意。”

说完也无心吃喝了,告个罪就离开了,在酒楼上的食客基本都是家底殷实的,现在听说战火已经要烧到了长安了,个个都有些坐不住,一时间议论纷纷,长安的百姓虽然对于自己的军队有信心,但是前面的败局令现在的长安有种惶恐的气氛。

且不说长安的各行百姓对于战争的看法,传令的骑兵直入朱雀门,一直抵达玄武门外才停下战马,下马之后就往宫门前而去,门口禁军通报之后几名骑兵不行进入皇宫直入正殿,殿上文武百官正在朝会,唐玄宗难得的坐在殿上正在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