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什么称帝,我决定先用汉时的官职,设三公九卿,每州县,人口二十万以上设郡,主官为太守,太守下设立巡防使一名,主簿一名,书办若干,同时设立七大将军十二将军职位,大将军分前、后、左、右、车骑、骠骑、卫七大,十二将军分三等,根据驻地不同冠名,爵位分公侯伯子男,分文武,不设县乡之分,爵位分世袭和非世袭两种,封地每代递减,爵位同样每代递降,三代之后就削减收回,鼓励你们获得爵位的后代努力上进,每三郡设立刺史,刺史直接向我负责,太守、刺史、县令为文职,不再过问军事,所有的领兵将领不得过问民事,一万人以上的部队设立随军长吏、随军参军,并设副将两名,主将身亡由副将接替。”
李佐国一边说一边观察下面文武官员的表情,见到每人脸上都没有特别的神情出现,转念一想,其实安西自从李佐国起兵以来,对于前途和官位肯定是要进行调整的,李佐国的手下文武官员心中早有准备,所以李佐国说出这话根本没有意外。
李佐国接着说道:“大唐取祸之道在于节度使制度,节度使权力太大,军政权力集中于一人之手,一旦用人不当,就会遗祸千里,所以军政分开势在必行,从此民政和军事各不相干,军队两千人以上的调动必须要六大将军以上的批准才能进行,所有将军直接听命与我,凡是文职官员干涉军事的,一律问斩,你们可有异议”
楚天舒率先躬身,大声说道:“镇守使所说为立国之道,理当如此。”
所有文武官员都反应了过来,一起大声说道:“理当如此。”
李佐国满意的说道:“好,现在某自领大司空一职,李护为前将军,其余两公空缺,李逸为后将军,阿力射为左将军,段云天为后将军,段天和任治粟内史兼长安刺史,楚天舒为典客兼安西刺史,其余职位暂时空缺,等到各位都立有功勋之时,少不得能够登上高位,好了现在都下去吧,楚天舒和李逸留下。”
文武官员一起行礼退下之后,李佐国招李逸和楚天舒进内小厅中商议其余的文武官员官职的分封问题,这是一个系统的改变,非一时之功,李佐国是要先将架子搭起来,到时候往这个框架之中填充官员即可。
至于称帝,李佐国相信只要时机成熟,将整个天下扫平之后,一切问题都是顺理成章,不是吗
第六十一章 庆绪弑父佐国巡边
第六十一章 庆绪弑父佐国巡边
此后的一个月时间,李佐国和楚天舒和李逸商量,拿出了一个全部改变军制和官职的方案,其实对于李佐国来说,怎么改变军制和官职不重要,重要的是军队永远是要掌握在最统治者手中。
而作为军队战斗力的保证,不至于过个几十年上百年整个军队就会失去战斗力,李佐国拿出的主意就是大国主意,鼓励军功,鼓励开疆拓土,抬高军人地位,增加军人抚恤。
文官和武官的爵位分开,也相当于是保持了文武分治的制度,至于没有了战事是文治武还是武治文,这个问题李佐国回答不了,也不能回答,只能保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使整个文武系统正常运作,至于子孙能不能掌握住这个火候,李佐国管不到,因为李佐国深知,这个世上没有绝对先进的制度,也没有万世不灭的王朝。
进入了十月底,李佐国所有治下都迎来了丰收,才打下的关中三道,虽然因为战火影响了粮食的产量,但李佐国的一年的免粮税保证了治下百姓的口粮的充足,所以秋收之后,整个李佐国的治下的百姓真正的笑逐颜开。
对于安西人来说,好日子已经过了几年了,所以并不是很在意今年的丰收,只不过是觉得现在生活非常的不错,而其余的三道却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大唐在这时本来是如日中天的时候,但是粮税和劳役是免不了的,百姓的负担也是越来越沉重。
但是现在不同了,李佐国的安西军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方式,不但打击了土地兼并,使百姓再一次分到了田地,而且说到做到,免除了第一年的粮税,老百姓就这么简单,谁给他们带来了好处,谁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合格的统治者,所谓民心所向不过如此。
李佐国聪明的地方在于,他并没有马上触碰世家门阀的既得利益,因为战争出逃的关中世家使得大片的土地成为了无主之物,这样避免了分田时和世家门阀的直接对抗,逃走的世家基本都是实力比较强的,留在关中的就是实力小的,这样推行李佐国的分田政策就少了很多阻力。
至于留下的一些世家,想要跳出来炸刺,那李佐国可是用武力打下的关中,这个时候和李佐国对着干,和找死没有什么两样,当然也有搞不清楚状况的人,那就是只有落个家破人亡的下场了,不管是段天和还是李护,在安西呆久了,都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秋收之后基本上所有的带兵将领和文官都各有封赏,加上百姓交口称赞,李佐国的统治已经进入了平稳期。
李护在这一个月没有闲着,还是保持对史思明的压力,不停的派出小股的骑兵对史思明进行打击,同时对龟缩在洛阳的安禄山也一样对待,李护负责对史思明动手,而阿苏鲁,这个被封为忠武将军的突厥人,则专门带领游骑兵轮流出击,将安禄山压得动弹不得。
还有一个大事,在十月初,阿丽儿顺利诞下了一个男孩,这是李佐国的第二个儿子,也是突厥人心中的黄金家族最重要的孩子,阿丽儿的父亲阿史那贺加得到消息之后,高兴的喝了一晚上,拿出了一万贯购买牛羊酒水全族庆贺了五天,整个安西的突厥人都在为这个胡汉混血儿欢呼。
李佐国给这个九斤重的胖小子起名李仲飞,小名就是飞儿,到这第二个儿子诞生,所有治下的百姓胡汉归心,安西周边的国家都送来了贺礼,李佐国次日不同往日,有眼光的人都能够知道,占据了关中之地的李佐国已经有了问鼎天下的实力。
和正在准备儿子满月酒的开怀不同,此时洛阳的皇宫中正在上演一出惨剧,安庆绪此时正阴沉着脸站在父亲安禄山的寝宫门外,身上穿的却是一套普通的燕神军的铠甲,头盔压得很低,直接连眼睛都遮住了,使安庆绪的一张脸除非靠近了看,否则根本看不出来这个小兵装束的人就是晋王安庆绪。
安庆绪所在的队伍有两百人,安庆绪所处的位置在正中,左右士兵都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在中间的安庆绪,站成一个方阵的士兵沉默不语,而站在寝宫门口的禁军士兵也对这两百人的方阵视而不见。
安庆绪抬眼看了一眼站在寝宫门前的严庄,官拜大燕国丞相的严庄可以说是安禄山最信任的人了,自从回到洛阳之后,安禄山的眼睛就基本瞎了,什么东西都看不见了,这也使安禄山的性格越来越暴躁,短短一个月就打死了一百多犯了小错的宫女宦官,连身边的侍卫也处死了十几个。
这让整个安禄山身边的全部都恐惧异常,不知道自己那一天就会变成一具破烂冰冷的尸体被白布一裹抬出宫门,然后丢上马车拉到洛阳城外的乱丧岗一埋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