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59(1 / 2)

渐渐无力,轰然倒在积雪之中。

行不到五里,那年轻人似乎略微不安,不时地向两侧山岗上望去,但两边一样是白皑皑的积雪,光秃秃的树木后面见不到一个人影。

“怎么不走了”一个老者问道。

“我总觉的有什么不对”年轻人回答道。

老者随即也向四周望去,但同样没有看见什么。便说道:“是你多心了吧”

那年轻人微微摇头,不知是说那老者说的不对,还是自己错了。队伍继续前行,那年轻人虽然不再四顾,但神情却颇为警觉,又行了不到五里,队伍经过一处缓缓隆起的山坡,那年轻人忽然拔出短剑,同时高声:“停下,有敌人。”队伍立即停步,几个人纷纷拔出腰刀,各自面对一方,寻找敌踪。那年轻人冲不远处的一块巨石吼道:“什么人出来”

只见话音未落,巨石两侧便跃出两串人影,那些人似乎都跳跃而出,一落地,稍稍屈身,便从坡上急速滑下,每一个人都像是在脚上安着轮子又像是在雪上飘行,这两串人影划开两条弧线,在队伍的两侧飞快地绕了过去。

那年轻人伸出短剑,便向飞速接近的一人刺去。对面那人却身子一斜,猛然转向,脚下旋即飞出大片积雪,扑面泼向年轻人。持剑者眼睛一花,顿时吃惊,将手中短剑舞作一团,防备对方攻击。

“哈哈,吓你小子一跳吧,”对方站定,却先来一声大笑。

年轻人一愣,仔细看去,随即一声大叫:“是你。”旋即迎上前去,便要给对方一个拥抱,却忘了手里还有一把锋利的短剑。对面那人急忙躲闪,叫道:“先把剑收了。”

此时其余十多个滑行的人已经围着兜了一个,最后都停在那人身后。

“余彦泽,真没料到会在这里遇上。”年轻人收起短剑,笑着说道。

“许熙,这半年多不见,你这脸也白了许多啊。”余彦泽也笑着说道。

这二人正是与苏翎同生共死的兄弟。那徐熙自从被派往京城,这还是头一遭回辽东。这个年纪不过二十五六的年轻人本是孤儿,那般兄弟便是唯一的亲人,这返回辽东,自然是归心似箭,见着胡德昌后便催着立即赶往千山堡。胡德昌正也想见一见苏翎,辽东的情势变化,让其略感不安,而新近得到的消息,更是让他等不及开春。两下一和,这场大雪刚有减弱的趋势,便就冒雪而行。

不说这样的雪天,便是不下雪,胡德昌对自己的安全也是放心的。苏翎所部的势力已经渗透进宽甸边墙之内,那宽甸堡内的一名奉命驻守的百户,已经与苏翎见过面,商议好一旦有事,便带着属下几十人投奔千山堡。但苏翎让其继续留在宽甸堡内,所需的粮食、银子,由赵毅成的哨探捎带。这也是胡德昌这次大摇大摆地走出边墙的基础。

此时胡德昌正笑眯眯地望着两个惊喜交加的年轻人,却不说话,留着二人叙旧。

许熙好奇地望着余彦泽等人身后的白色斗篷,尤其是脚下那快速滑行的两条木板。

“有趣吧,这玩意儿滑起来比马跑得都快。专在雪地里用的。”余彦泽炫耀着,二人这般较劲也不是一日两日了。

“我试试”徐熙有些按耐不住。

“别,这看着简单,不摔个百八十跤的,连路都不会走。等你回去再说。”余彦泽没有答应。

这滑雪板并非苏翎的专利,而是那些来自海西的部族首领子弟带来的。说起来在辽东也是有人使用,但作为哨探专用的军事用途,在这辽东怕是只有千山堡一个。冬日里的大雪纷飞,让千山堡骑兵几乎寸步难行,待看见这滑雪板,千山堡骑兵哨探们便多了一副制式装备。远途用马,近程滑雪,几次试验之下,所有的游骑哨探都喜欢上了那种滑行如飞的感觉,尽管这当中有无数人被摔的鼻青脸肿。类似的还有一种供雪地行军用的网状踏板,不过,后来换成了藤条编制,既轻巧又实用,很快这两样装备便被普及每一个外出执勤的小队里。这余彦泽倒并未专为徐熙而来,真真是巧遇。这一带的雪地里,还有近十个小队在原野中滑行。

胡德昌见二人聊起来没完,便催促道:“两位还是边走便聊吧,若是再下雪,怕还要耽误更多的时辰。”

余彦泽说道:“正好我们也要回去,这便一路,我们前边取马去。”说罢,便带着小队猛撑几下,慢慢开始滑行,逐渐加快,不一会便隐在前边的山脚后不见。

这两队人马行进速度之间的差距,是一个时辰后,徐熙才见到早已等得不耐烦返身来寻的余彦泽小队。两队合作一队,两兄弟也是继续边走边聊。

差不多将千山堡说了个遍后,徐熙问道:“那陈家小姐在做什么”

“千山学堂。如今那些孩童可都听她指派。”余彦泽随口答道,但略略一顿,回头看向徐熙,说道:“你问这做什么”

“随便问问。”徐熙顺口答道,不与余彦泽那别有用意的目光对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