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35(1 / 2)

地下,辽阳城上的这两门也被破坏,不能使用,而剩下地四门,倒是还在辽阳城内,但袁应泰在城破危急之时,令随炮而来的炮手们尽皆出城,奔广宁而去。是故就算建奴得到那四门大炮,也不会燃放。

想到这里,袁应泰不禁惦念起尚在京城里的那剩余十七门大炮,以及仿制的大型佛郎机十二位,若是都在辽阳,说不定辽阳不至于如此。不过这仅仅是想想,待辽阳再次回到自己手里,再做打算不迟。只是这事到要好好与这位年轻的镇江参将商议下才是。经此磨难,袁应泰算是将文官的脸面彻底丢弃,这立下传世之功,可不仅仅是文官的脸面,此时,袁应泰方才明白熊廷弼为何要以古怪脾气,肃立自己在军伍之中的威信。

就在新组建的明军奔到西门校场,在黑甲骑兵以及披发军的严密护卫下继续武装时,苏翎派出前往太子河一带哨探的游骑返回一人,禀报说并未见八旗兵的踪影。余下的哨探正越过太子河,继续尾随八旗兵的路径,要一直看到八旗兵马的痕迹为止。

长达四里的辽阳城墙下的这段路,被那些新兵们一阵狂奔,不论以往是否做过类似的长跑训练,此时都急若奔马,一直到将兵器甲杖拿到手里,方才列队喘着粗气,稍稍歇息。此时,辽阳城东门校场上,聚集起一万六千多兵马,而西门处,则也有同样的数目,待整队完毕,三万多人一起望向辽阳城,眼中的怒火,已经足以焚烧整座城池。

袁应泰激动之余,总算打量了一下聚集在辽阳东门一带的兵马,脑子开始转动,面对苏翎问道:“如何攻城”

苏翎望了望辽阳城,用马鞭一指东门,说道:“爬过去便可。”

苏翎所指之处,便是袁应泰用以自焚炸塌的东门城楼一带,杂乱的废墟高高堆起,但的确可以攀爬上去。此时废墟一带看不到任何八旗兵的影子,就算废墟后面有八旗兵驻守,也难以抵挡这上万人的蜂拥而入。

努尔哈赤当初攻打辽阳城时,可以在辽阳城下缓缓整兵列阵,如今苏翎却更是带着几分不急不缓,慢条斯理地收编新兵,武装列队,然后方才对付这眼前的囊中之物。

久在苏翎准备下达指令攻城时,就听得辽阳城内忽然传出喧闹声,且越来越烈,与先前一片死静截然不同。

袁应泰惊疑不定,问道:“怎么建奴开始屠城了么”

苏翎侧耳听了听,摇摇头,说道:“不是,咱们暂且再等一等,看看李永芳到底如何打算的。”

“李永芳”袁应泰不解,“他会献城”

“他能降建奴,便也能降我。”苏翎的话不容置疑。

的确,当初努尔哈赤大军兵临抚顺城下,与苏翎此时集兵辽阳有何不同为了活命,能降一次,便能降两次,还真没见哪个死心塌地地不要命的降人。

既然这么说,袁应泰便耐着性子,在风中传来的喧闹声中去辨别一丝痕迹,试图尽量解决心中疑问。

第一卷 辽东轶事第四卷 铁骑夺金

第三十三章 叛将结局

辽阳城内的骚乱并未持续太久,苏翎与袁应泰还远未等到不耐烦的程度,再加上那些新武装起来的新兵,也需要时间让黑甲骑兵们逐一调度,是故喧闹声停止时,苏翎站在原地一动未动。

喧闹歇息未久,辽阳城城东仅剩下的另一处城门处,颤颤巍巍地缓缓敞开,一队后金人马鱼贯而出。

霎时间,苏翎身后的祝浩“刷”地一声,腰刀出鞘,竖立身前,紧接着,所有的护卫骑兵一律拔刀在手,双目仅仅盯着苏翎。只要苏翎发出号令,便要立即上前护卫主帅。

袁应泰见此情景,面色再一次刷白,不由自主地攥紧了缰绳,双眼也看向苏翎。与此不同的时,那些黑甲骑兵却屹立不动,没有主官的将令,没有人一人会擅自行动。而那些新兵们,却顿时鼓噪起来,一时间似乎人人皆欲争先,左右晃动。不知是要上前撕杀,还是转身欲逃。那些新任命的队长一阵喝斥,而一旁马上的黑甲骑兵也随即出声训斥,竭力压制住这些情绪激扬的新兵们。

苏翎侧头看了一眼祝浩,对于其护卫主官的心情倒是可以理解,但未得将令,这般急躁,可不是做大将该有的态度。那祝浩一瞧,心知其意,便回头低声吩咐着,护卫们手里的刀光,便各自垂下,不再显示出锋芒毕露之态。

就在这一刻,新兵后队里,数十人猛地发一声喊,便各自转身便逃,将刚刚领到的兵刃丢满一地。这一变故,让新兵们好容易平息下来的情绪再一次骚动起来。

苏翎回头瞧了一眼,便高高举起右臂,向远处站队侯立的一队黑甲骑兵一挥,并用力向下落下。那队黑甲骑兵立即猛抽几鞭战马,便向逃兵追去。黑甲骑兵们并未使用携带的长枪。而是腾出右手,拔出腰刀,在头顶上挥舞着,却是一声不吭,只要追上一名逃兵,便略一俯身,一刀挥去,一颗血淋淋的头颅便飞到半空,溅起一股血水。在尘土飞扬之中隐去。几乎是在瞬间,那数十名逃兵便纷纷被砍飞头颅,没有一人例外,甚至连无头的尸身也一律还向前奔出两步,这才轰然倒下。黑甲骑兵们这才斜斜划个,回归本队。

这一幕让大多数的新兵都看在眼里,那躁动的情绪顿时消退,一个个不自觉地站直了身子,努力将各自的队伍站齐,倒比适才更多了几分军伍之态。

由辽阳城内出来地后金兵。约有两千多人,也有不少带伤的,都刀入鞘、弓斜背,列队行来。领头一人骑着马。倒未穿八旗服饰,而是不知从那儿弄来一身明军武官的铠甲,咋一看,倒也像是一名明军武官。

此人自然便是奉令驻守辽阳的抚顺额驸,努尔哈赤的孙女婿,辽事糜烂以来第一位降金的明军武官,李永芳。

李永芳带着属下人马全数出城,然后在距苏翎的大队人马约一箭之地停下。转头说了几句,其身后的两千多人立即下马跪在路旁,将身上的兵器全数扔在地上,匍匐在地,等候发落。而李永芳这才下马。步行走向苏翎。

李永芳地大名。袁应泰自然知道,但却没有见过。此时见其走来,便低声问道:“这就是李永芳”

苏翎瞧着缓缓步行的李永芳。点点头,说道:“正是。”

“叛贼”袁应泰怒骂一声,“斩了他”

这话一说完,却见并无人应和,左右一瞧,竟然没有一人关注,这不免有些尴尬,此时早已不是自己显摆辽东经略的威风了。

“杀不杀先不说,眼下还有用。”苏翎淡淡地说了一句。

袁应泰微一沉吟,便不再嗦。

李永芳缓步来到苏翎面前,便“噗通”一声跪下,叩头说道:“罪将李永芳,拜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