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咱们占了便宜之故。如今朝廷都指望着我们收拾辽东残局,这后续兵马不会再调了,再说,那沈阳、辽阳一战,死的兵马也不是少数,这粮食便算是剩下了。别看现在还在运送粮草、军需,那朝廷上也不是金山、银山,我估计到了今年冬天,便不会再有这么多送来辽东了。”
赵毅成也说道:“就算让胡德昌组织商人想办法打通商路,怕也要几个月才能见到成效。”
苏翎点点头,说道:“所以,这富余地粮食,最多用到冬天,以后怕是没有再给你那么用了。”
“我这回回去便让他们开荒种地。”胡秋青当即说道,“先将地开出来再说,那引水等等事情,也要趁冬天来临之前办了才好。”
苏翎说道:“这样,你回去不仅是要开垦农田,还要修筑一座城出来。”
“筑城”胡秋青不解,蒙古部族地界上,可是很少有城池出现的。
“对,”苏翎说道,“我瞧那边也有大片的树林,木材也不缺,先筑木城吧。以后那些人都在城内住着,另外,你在城内再开出一片市场来。”
赵毅成一听,心领神会,说道:“大哥是说,以后那商队都在这座新城里交易”
“对,是这个意思。”苏翎笑着说道,“胡秋青,以后你那座城,可就是与蒙古人交易的地点。我们便通过这城,来慢慢进入蒙古。以往没有地方便不提,如今既然有了这么一大片土地,可是正好这么用。”
胡秋青皱着眉头想着什么,说道:“大哥,既然要固定住处,干脆我再去开原、铁岭一带走走,顺便带回去一些汉人百姓。要论种地,还是汉人熟悉。”
“你已去过了”苏翎问道。
“不止一次了。按大哥说的,先没去碰努尔哈赤留守的那些兵马,不过,那里还有数万汉人百姓。若不是沈阳也被攻陷,怕是也逃了差不多了。如今他们可是没处可去的。要带走一些,不难。”
“好,就这么办。”苏翎说道,“还有,这牛你不妨多寻一些来,买也好,最好自己养。以后这辽东,可是最缺耕牛。”
“是。”胡秋青口中答道,心里,却早已飞向那座屹立在平原之上地新城。
第一卷 辽东轶事第四卷 铁骑夺金
第二十九章商务二局
胡秋青在辽阳只停留了三日,便急匆匆地返回了属于自己的那片草场平原。
在这短短的三日里,苏翎又从辽东经略袁应泰处为胡秋青拿到了数道公文,以辽东经略袁应泰的名义,致书辽东巡抚王化贞,令其继续给予胡秋青一部粮饷、军需拨付。同时,苏翎也与辽东经略袁应泰谈了许久,最终让袁应泰不仅对由胡秋青选择一处合适的地点开启马市表示支持,并另有了新的想法。
当然,以辽东经略袁应泰对朝中事务的熟悉程度,自然是不能以马市这样一见便知的名义行事,仍旧是按袁应泰说的那句话,凡事做了再说。如今只要对辽东局势有利的,袁应泰是完全赞同,并会主动补充苏翎所虑不周之处。比如苏翎与赵毅成所设想的,欲使那些山海关内的商人主动贩运商货前往蒙古交易的法子,便是由袁应泰想出的一个好办法。
其实,袁应泰的办法也不算是新的东西。大明朝以往便有数种令山海关内直至江南一带的商人主动运送粮草、商货前往辽东的办法,用以弥补朝廷运力的不足。不过到最后,均是因各地官吏盘剥过重,以至商人们谁也不愿干这赔本的买卖,最好的状况,也就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略略持平的结果。
这些弊端,辽东经略袁应泰当然清楚,所以,袁应泰又给少年天启皇帝上了封奏书,请求恩准关内商贩无论大小,只要愿意往辽东贩运商货的,一律放行。这不论是海运,还是陆路,只要持有特许的通关文书,沿途的关隘、哨卡均不得阻拦,并应给予相应协助。
这封奏书是洋洋洒洒足有万言,袁应泰充分发挥了其一只笔的生花效果,将整个辽东的过去、现在、将来。是说得详而又详,弊端几何,是效果几何,都一一列明阐述。其中最重要的,是袁应泰将整个辽东日后所需的军用粮饷以及治理民事所需巨额费用,都做了初步估算,那数目当然是要吓死一应户部、兵部官员的。当然,袁应泰随即笔锋一转。转而说起这商路畅通的好处,且其能节省多少费用,也是略作估算,前后对比,这结果便一目了然。
自然,这其中核算地银两数目到底是不是准确,已无人核对。如今单是给苏翎拨付的军饷。内帑便有三百万两,至于前面拨付的银子却换来一败涂地的那些总数,更是令一众官员头痛。袁应泰的这封奏折,无疑具有无比的吸引力,当然十分例外的没有人反对。天启皇帝当即恩准,且是亲笔披红,令部当即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