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32(1 / 2)

旗下的企业。筹集所有可以动用的资金投入空头的陶氏斩获甚丰,记得那位有点匪气的崔总说,“跟着荣总做生意比抢钱还过瘾。”

那次荣飞收获数千万港元王爱英震惊于荣飞手中的财富及财势。之前印象中的谦虚,简朴的荣飞模糊起来,怪不得他断然辞去北重的工作,当时极端惋惜的王爱英开始笑话自己,一个北重的副处长怎么跟明华服装明华贸易陶氏建筑等企业的总裁相比这些企业不是一天内生成的,之前荣飞为什么隐身在北重以为很熟悉的人变得陌生,性格豪爽大气的王爱英在荣飞面前变得小心谨慎。

王爱英对现在的工作已经熟门熟路了,一年多的时间她对荣飞的家当有了全面细致的了解,对荣飞的社会关系已经全部掌握。荣飞信任她,对她毫不保密,一些看似机密的工作常交给她办。荣飞的专车也归她掌握,司机黄天成了她的下级。

王爱英也跟随荣飞出差,目睹了明华服装的飞速扩张,除了北阳工厂,一年里在全国范围内兼并和新建了四家新厂子,产品在各厂之间更加专业化,荣飞说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明华服装的广告部正式成立,广告的投放力度也越来越大,创意越来越多。连北阳市内公交车身上也印上了明华的广告。

进入八九年,荣飞一直与香港荣氏集团就澳洲矿山开发进行密切的磋商。事情几经反复,即使在内部,也有很强的反对声音。因为预计的投入是空前的,有点让“集团”伤筋动骨的感觉。只有荣飞坚定不移,王爱英早已发现,生活中很随和的荣飞,在公司的决策上极为强势------

机场广播悦耳的航班到达的播报声拉回王爱英的回忆,她站起身,走到出站口的不锈钢栅栏前。她猛然发现王林副市长,他似乎也在等人。在过一刻钟,荣飞和隆月从栅栏外的通道走过来,看到王爱英和不远处的王林,挥挥手。走出来时,荣飞和王林握手,说了几句话,叫了王爱英走了。

第三卷 横空出世 第三节 久别

“情况我都清楚,用不着问他。本来这次是谈细节的,国内突变的局势让生意就这么黄了。”张齐达驾驶车子驶出机场,拐上通往市区的大路。坐在后排的隆月对丈夫说。

“该死的动乱。”王林骂了句。

王林找荣飞不光是询问与荣氏成立联合投资公司的谈判情况,更多的是国内局势。王林总觉得荣飞对于当前局势何时有个根本的转变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此人对于时局的敏锐性已经得到多次的证实。但荣飞说王峰程恪的秘书去过电话,问他多咋回来,干脆明天上午去市府见吧。

“荣飞说的对,不差这一晚。人家媳妇很快就分娩了,惦记着回家也是情理中事。这家伙真是的,面对灯红酒绿的香港,愣是有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劲头。换了你,未必做的到。难怪荣之健看重他。”

王林以为隆月听到自己的什么传言,吓了一跳,郑小英早已和他断绝了那种关系,“哦你们见到荣之健了”

“又不是第一次见。这些香港人,对于国内的局势反而不如局内人有信心。”隆月想起荣飞对荣之健和荣诚的长篇讲演,看似打动了荣氏集团的决策者,实际上荣氏还是将合作搁置了。

“明华在澳洲的前期工作投入二千万了吧”

“没有那么多,不过是投资成立了一个贸易公司而已。和荣氏的合作事实上黄了,荣飞信心不减。我真不知道他的信心从何而来。”

“这次不仅和荣氏,还见了华信实业的掌门人何老,是荣老介绍的,谈的也很愉快。荣飞倒是信守商德,不与何老谈澳洲的事。”

“那谈什么”王林好奇道。

“石油。华信集团的根在东南亚,香港华信的历史并不长。他们一直在中东有石油生意,荣飞好像对石油生意很有兴趣。”

“嘿,跟能源干上了。国内的项目很多,光一个明华服装,文章就可以做不少。专业化经营总比多元化好,这个道理他应该明白。”

“他比我更清楚。对于能源问题,他的心情极其迫切,有一种末日来临之感。”

“那不是你们能扭转的。”王林牵住了妻子的手,分别近十天了,心里不免对妻子有所渴望。隆月回握着王林,感受着丈夫的心跳。不觉间已经到家了。

王林在进入市委常委后搬了次家,住进青铜巷9号院。这个院子实际是一个小花园,北阳市民叫它常委院,院内高大的梧桐树掩映着十几栋造型各异的小楼,最远的可追溯到民国初期。

隆月其实不喜欢这栋编号11的欧式风格的老房子。窗户高而窄,屋里的光线不太好,屋顶高,地板是柚木的,虽然经过整修,踩上去有时会有吱吱嘎嘎的声音。

房屋是有灵性的,岁月久了,它便有了自己的性格和呼吸。如果走进一所新房子,感觉是轻松的,没有压力的。即使是房间众多的大户型也是如此。但如果走进一栋老房子,细腻的人便会感觉到房子里有他人的气息。掩闭的房门里似乎藏着什么灵性的物体。隆月一个人甚至不敢在家里睡,无奈王林找了个姓高的厨娘,做饭兼做杂务,每月支付200元薪酬。高厨娘的卧室在一楼的佣人间,王林不在的时候,隆月宁愿在公司休息也不愿回家。

“很焦头烂额,是吧”隆月将鳄鱼皮手包丢在沙发上,将高跟皮凉鞋甩到门边,“给我拖鞋。”

王林递过拖鞋,“当然。我知道中央不会让局面一直乱下去。可就是心里没底。你看看舆论宣传,你看看苏联元首是在哪儿接待的”

“香港比这儿传的还邪乎。你在北阳做的很好,应当坚持下去。上次不是跟我爸通过气了吗”

“荣之健的政治嗅觉不比任何人差。”这次与荣氏的合作告吹,对于王林是一个极其负面的信号。

“荣飞对荣氏并没有失去信心。那毕竟是三十亿港币的投资,而且是第一期。荣氏的慎重也有情可原。”

“三十亿明华能拿出多少如果连个零头都没有,即使谈成了,不过是将澳洲人换成香港人而已。”

“他们毕竟是中国人。就我感觉,荣老先生确实是爱国商人,说起明年的亚运会,如果咱们取得奥运的申办权,他将捐赠主体育场。”隆月深吸一口气,“荣飞承诺明华出资10个亿,加上前期工作,占新成立的荣氏明华澳洲矿业公司49的股份。”

王林吃惊地跳起来,“10个亿49股份明华怎么能拿出这么多钱荣氏会答应49或许这就是谈判破裂的真正原因”

“现在可能拿不出。荣飞跟我解释过,我觉得他说的是对的,投资是逐步到位的,第一期的资金不过三亿元。他控制的企业不止明华贸易一家,以明华服装的实力,可以抵押贷出二个亿来,而且,他有意将几块整合到一起,成立一个联合投资公司,处理几家的股权和投资------至于49,那是荣飞的本事。荣老先生立即答应了。”隆月有些得意地看着丈夫,“进军澳洲虽然放缓了,为了补偿,荣氏承诺帮助明华服装在香港上市------”

“是吗”明华虽注册在深圳,但身上一直带有港资的烙印。一家港资企业在香港上市不算新闻。

“前天李部长透露一个消息,”王林慢吞吞地说,“省里有意让我去北新。”李部长是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凯,从北京调来的。在北京的工作履历让他对王林产生亲近。

“哦书记还是市长”隆月紧张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