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51(1 / 2)

头,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叔叔你是不是很难”哗啦一声,叠好的积木倒塌了,甜甜看着荣飞,小脸很严肃。

荣飞奇怪了,“咦,你怎么这么问叔叔有什么难的”

“我看你挺不高兴的。”

“叔叔没有不高兴。只是想一些事情。你还小,现在的任务就是高高兴兴地玩,好好吃饭,然后好好上学念书,不要想大人的事。懂吗”

“不懂。”

“哈哈,甜甜是个聪明的孩子,怎么会不懂呢叔叔的意思是你什么都不要管,高高兴兴就好。好了,时候不早了,洗澡睡觉吧。”

荣飞安顿甜甜睡觉后,独自在客厅思考北新成立开发区的事。北阳筹建重型卡车厂是非常英明的决策,道路交通将出现井喷似发展,这是无法改变的历史。公路建设的速度,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速度将快于铁路,一直到三十年后,国家对于交通的投资才开始对铁路倾斜。

王林试图参与到重车配套中的设想同样成立。荣飞感觉到其中大有商机。他所苦恼或者彷徨着就是产业的多元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身边不少人都提出了这个问题。力量和精力的分散将失去奠定行业强者地位的可能。目前条件最好的是明华服装,拥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和研发能力,李粤明黄明福林乐醒都提出继续做大明华服装的意见,希望将从资本市场和贸易市场获得的资金投入明华服装,使其进一步向高档服装市场进军。如果仅靠明华自身的积累,很难实现这一目标。而陶氏已经逐渐打开了建筑市场,对装备的需求,人才的需求和储备都很迫切,建筑行业也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很难应对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在g省,除却国营的建筑公司,私营的已经有好几家,比如恒运集团旗下的恒运建筑,已成规模。不过一直g省北部的临同市发展,尚未进军北阳而已。临同是g省北部的地级市,经济总量在g省排名第二,那儿是恒运的发家地。

还有荣诚美食。叶家澜认为酒店餐饮业的发展前景极为可观。这个行业是私企最好的舞台,应当抓住机会大干快上,叶家澜已经提出具体的扩张方案,他的设想是建立连锁酒店,定位于中档,在北阳取得成功后逐渐走向邻省乃至全国。这需要资金的支持,仅靠荣诚自身的积累显然无法完成这一壮举。餐饮酒店业是高回报的行业,荣飞很清楚,许多衍生的挣钱项目就在其中,比如即将快速兴起的网吧,ktv等。

筹建联合投资公司正是为解决多元化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几大块的“巨头”们显然意识到了这点,在联投成立上较起了劲,都希望在联投取得更大的发言权。除掉后加盟的傅家堡实业和枣林建材,其余“块块”的头头们都知道荣飞的特点,他不是将制度或规定只留在纸上的人,一旦写入公司章程或者制度,那就只有执行,或者修改规定。

荣飞面前的稿纸上只留了核桃大的几个字:重车配件,变速箱。

当初下广东借鲁峰的关系找到李粤明开始他的发财大计时并没有料到七年光景自己竟然拥有如此庞大的身家。他在88年看过恒运集团的报道,大概出自雇佣的枪手,文章赞颂恒运的同时也透漏了不少恒运的实力,荣飞估算恒运的总体实力不如自己。如果恒运是省内第一,那么自己是第几

韬光养晦的道理荣飞是晓得的,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是利大于弊。荣飞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自己拥有一定的实力后做什么自己的经济问题早在八二年就解决了,一次不光彩的赌球早已让他步入了千万富翁的行列。如果只为摆脱经济的拮据,那么以后干的所有事都是多余。所以,一定要干点什么荣飞不是政治家,无意青史留名,荣飞不过是想干点什么,不枉自己拥有的资源和他人难以企及的先知先觉。做明华服装能够挣钱,做陶氏也能够挣钱,但还不是心中的那个目标。指点傅氏兄弟和枣林建材创业发展,隐隐有致富桑梓之意,但也不是最终目标。那个目标究竟是什么,荣飞一直模模糊糊,现在似乎有些清晰了,那就是尽自己的力量改变国家在后世遇到的经济困局。起先在铁矿石上着手就是冲着这个目的而来,不过在与荣氏合作暂时搁浅后他意识到自己的实力太差,以目前的实力去完成这个目标有些不切实际了。那么就调整吧,企业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待自己的实力发展到那一步再做计较。连续发生的二件事或者两个信息让荣飞意识到眼前就有机会,无论是小家电还是汽车配件,其前景都大有可为。荣飞知道,我国虽然在下个世纪成为首屈一指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大国,但核心技术一直落后于国外一流的汽车厂商,而国内销售的主力车型无一不打有国外厂商的标识。

之前没想过进入汽车行业。成立联合投资公司除却掌控分处不同行业的企业外,已经意识到多元化经营带来的问题,希望从另一个层次理智地解决。现在看来,帮助王林壮大汽车零部件或许是个方向。汽车技术的进步首先取决于零部件制造水平的提高。重车目前还是一片空白,而且技术上的难度相对较少------参股北新减速器厂在目前形势下似乎不可能,那么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议是否妥当呢

荣飞对着稿纸深思着。

第三卷 横空出世 第三十二节 遗憾

杨兆军终于拿到了吴厚川的签字。这笔贷款非常艰难,前后运作了三个多月。最后还是胡敢出面,打通了主管副行长。所以杨兆军的功劳基本没有了,好在最难的环节已经通过,剩下的就是等待了。这笔贷款的到手,基本完成小橡树系统技术改造自筹部分的筹措工作。随着改扩建和大批专用装备的投入到位,新的订单将源源而来,胡厂长所说的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将成为事实。

走上层路线比较快捷,但后遗症很大,杨兆军这方面几乎无师自通。他跑银行,跑税务,工作都是从最基层的办事员做起,当然,这里面也有无奈,他的级别太低,见不到大领导。胡敢直接摆平了副行长,贷款算是没有问题了,信贷部的头头及办事员会觉得没面子。他可以肯定,吴厚川一定不高兴。谁敢保证北重再不向工行贷款呢

连续的请客让杨兆军的胃有些承受不住了。办完这件事,他该歇歇了,可是他知道他休息不成,只要走进办公室,无数的事情总是等着他处理。

处里的分工他管业务。处长东成汉是87年大调整从职教处调来的,胡敢的老友,此君对业务几乎一窍不通,胡敢的理论是正职是管方向的,副职是管业务的。正职可以外行,副职必须内行。财务处还有一位姓赵的副处长,但因身体不好经常休息,所以财务处的业务基本落在了杨兆军的肩头。这样的安排对他的成长是有好处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他完全掌握了北重的家底。

北重远没有表面上的风光。先说资产,北重这个大型国企的账面资产不含土地是783亿89年6月数,其中在建工程035亿,长期投资015亿,固定资产为338亿,而设备只有229亿,其余都是房屋等难以变现的东西。流动资产总额为445亿,其中,11亿为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存货高达28亿元,账面现金只有45万元

杨兆军亲自盘过库,所谓存货,很多都是生产过程中的废品和退货,还有大量的半成品。比如这几年搞的民品,张昌君手里的,朱磊手里的都有。可以变现的原材料极少。当初为了让财务报表好看而变成了存货,有的库龄高达十一年,除了当做废铁卖几乎不值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