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优秀的车型的”动力是汽车的心脏,外观再好也不能令人放心。施尔梅已经被c系列的那款车的新颖设计所吸引。
“必须将核心部件控制在我们手中。这是董事会的决定。施尔梅先生,您现在是麒麟的高级管理人员了。按照我给你开出的条件,我希望您将来成为麒麟的董事和股东。我希望我们一手将麒麟打造成为令人羡慕的品牌。”
施尔梅被荣飞给的车型所吸引。他将技术中心的主要力量放在了家用系列的基本型上面,就是那款小型车。施尔梅认为,麒麟是新公司,就算有着相对先进的设备,毕竟经验少,选择制造一款抵挡轿车应当是正确的选择。
但最先完成设计的不是f系列,而是c系列。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新都的发动机。因为最先完成定型并通过国家级检验的是那款排量16的汽油机。因此,c1内部代号则注定成为麒麟推向市场的第一款车型。
联投在确定上轿车项目后,新都动力所即展开了汽油机的研发,当时确定的型号有三款,分别是16,14和10。这是后世家用轿车的主要排量。自然是荣飞确定的。他的优势在于知晓后世国内轿车工业的大体走向,劣势在于新都动力所的底子太薄。
好在现在国内对发动机环保方面的要求还基本没有,现有的机型也基本是化油器类型,由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滞后,电喷机全面取代化油器还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没有什么奥秘,国产机落后于进口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加工工艺的落后。新都机械的大批专用进口装备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当初银环厂穆朝阳带人初来与联投接触,被安排参观新都的车间后被新都崭新的进口设备所震惊,承认万万没想到一家不知名的民企竟然有如此雄厚的实力。穆朝阳事后承认,正是新都的发动机厂坚定了被联投收购的决心。联投花如此巨资打造核心部件,制造整车的决心不问可知。
麒麟技术工程中心成立后接收了原新都动力研究所。一同移交的还有三款在研的汽油机和一款大排量柴油机。四款机子的研制进度不同,柴油机基本已经定型了,三款汽油机进度最快的是16的那款,最慢的是14。基本还停留在图纸上。
变速箱的情况更好一些,因为通用性好,不同的发动机可以配同一款变速箱。新都动力所目前尚未开展对自动类的研制,在研的三款其中重车一款已基本定型,另外为轿车研发的两款一大一小,五档和四档各一种。
令施尔梅惊异的是,c1的外观设计进展出乎预料的顺利,荣飞给他的图纸虽然不完整,但基本给出了车身的主要尺寸。现在有点倒着转的味道了,一般情况应当是选定发动机等主要部件后展开车身的设计。中心的工程师们验算了风阻系数等参数,发现c1的设计极其合理。主要尺寸完全不需要变动。这样就简单了。
整体的设计进度比原来提前了一个月。施尔梅现在相信,麒麟的第一款轿车他认为是一款极其令人震撼的轿车会在93年的上半年下线。董事会提出的时间表并非天方夜谭。
与此同时,麒麟技术工程中心第二款轿车f1的设计紧锣密鼓地展开。第二款轿车定位于家庭用车,是麒麟的轿车普及计划中极其重要的一款车。
第三卷 横空出世 第一百六十八节 闲暇
周末,荣飞在安堡督察麒麟建厂的进度。下午四点钟左右离开工地,往西不远就是向南流淌的安河。这片被麒麟征占的土地上不仅在建麒麟的几个分厂,麒麟的二座高层住宅楼已经有一栋完成了主体工程,拆除了脚手架,正在进行内部水电气的安装。而另一栋还被包裹在密密的脚手架里。后一栋今年怕是难以交付使用了。稍往南一点是麒麟总部的二栋楼房,八层的是麒麟总部的办公大楼,四层的是麒麟生活服务中心。八层的办公楼刚完成地下工程,四层的已经基本封顶了。
往安河修了一条柏油路,可以直通河岸。路南是麒麟的生产及办公区,路北则是麒麟的生活区。荣飞开着他留给自己的沃尔沃慢慢往西走,欣赏着路两边的风景。天气还很热,灼热的阳光直射在他脸上,荣飞摸出墨镜戴上。将车停在还很荒凉的河岸边,独自张望着无声流淌的安河。
曾经宽阔的河床种着庄稼,河流已经压缩成一道小溪了。站在河岸不久,即可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
独自在河岸边站了很久。
开车回到甜井巷的家,荣飞将沃尔沃停在院子里,看看时光还早,再有一个钟头,他会去接甜甜和邢芳。他周末一般都会回到甜井巷与家人住上一晚,平时则住在棉花巷。
他先到厨房看了一下,厨房兼餐厅没人在,还没有开饭,但晚餐已摆上了桌,菜肴和馒头罩在绿色的纱笼里。
穿过北院到奶奶住的中院,见母亲和几个纺织厂的老伙计正坐在丁香树下聊着合资的事。其中小秀的母亲李志梅也在。
看到荣飞进来,李志梅喊了声小飞。
“李姨好,阿姨们好。”荣飞打了个招呼。准备进奶奶的屋子,“你过来,我们问你点事。”李志梅的嗓门很高,其实纺织厂的女工们嗓门都很高,这也是职业所造成的。因为车间的噪音太大了。
“有事”
“小飞你路子广,知道不知道我们厂最后会怎么办”
“不知道。不是终止与恒运的谈判了吗”因为职工的强烈反对,恒运与纺织厂的合资也搁浅了,这个情况荣飞早就知道了。
“谈判是停止了,但厂里又没钱了。”李志梅说,“听说厂里研究要工人集资,算股份,是不是真的”
这也是老套路了。市里给纺织厂搞来的银贷荣飞是知道的,纺织厂从年后靠着这笔钱又运转起来了。劳资科曾通知魏瑞兰上班,但当时弟媳黄晓敏快生产了,而且歇了几年的她也不想去上班了。荣之贵更不去了,有他的古董摊子,哪儿也不去了。
“李姨,我怎么知道你们厂的事集资入股也是一个办法,大家不是都不愿意卖掉厂子吗”荣飞笑着说。
“可我们哪有钱啊可不是都像你妈一样生了个好儿子。”另一个矮胖的阿姨说,“听志梅说你认识市长,能不能不集资纺织厂给国家做过多大的贡献啊,不能因为这几年困难了就忘了过去吧是不是这个理”
“是啊是啊,攒点钱要给儿子娶媳妇,我们这帮人都到这个份上了。你说这辈子,啊,钱也没挣上,罪也没少受。临到快退休了还要集资,集个屁的资啊”
“小飞,你们这一辈就数你出息了,能不能跟领导说说,不要集资了”
女人们在七嘴八舌。
荣飞理解母亲同事们的心理。他们大部分是在五八年大跃进中从农村招入城市的,经历了六二年的压缩城市人口而留下,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吃苦耐劳,凭着这点得到工厂的肯定而成为一名真正的城市人。她们大多有二个以上的孩子,这辈子确实是钱没挣多少,苦可没少吃。她们短视,自私,有时还显得贪婪。她们大多对变革带着怀疑的态度,咒骂工厂却又热爱工厂,不愿意将自己服务几十年的企业卖掉。她们将手里为数不多的一点存款攥得紧紧的,总在盘算着家里的大事,儿女的成家,父母的养老以及其他,不愿意拿出来搞什么集资。
母亲在她们中显得自信,从容,“我跟你们说了好几遍了,不要听风就是雨,一是厂里的政策还没有出台,二是集不集还不是你自己说了算”
“那可不是。瑞兰,你如今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劳资科已经传出消息,说要搞什么优化组合。按集资额优先,不集资的就可能没岗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