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的地方。”夏教授诚恳地说道。
以前大家都是闷头学习,编制的程序也是课本上的列出的保留项目,没有多少锻炼。但这次一开项目,萧强指定了内容、要求、外观,剩下的全部交给他们自行发挥。顿时把学生们的潜力都发掘了出来。大家各尽所能,这些天翻书也勤了,还经常主动向老师请教,学习气氛有了显着的提高,夏教授看在眼里,是喜在心头。
萧强见对方不是客气,也就不再坚持,恳切地问道:“夏教授,不知道你手下这批学生,在毕业以后,有没有兴趣到我公司来你放心,我一定高薪聘请,绝不会亏待他们”
夏教授面色变得有些难看。
说实话,萧强的钞票砸出来,出“巨资”让软件系为他设计系统,还真是有人动了心。
相对于这个时候大家的工资水平,萧强能够拿出这么多钱,来让学校帮他设计软件,必然对愿意加入他公司的人,工资待遇也会舍得投入。就是夏教授正在带着的一个研究生,也试探性地对夏教授提出了这个想法,结果被夏教授一通臭骂
萧强出钱,为他们增加资金投入,夏教授是感激地。但让学生加入到萧强的私人公司,他却持坚决反对态度。
这些人以后都是国家栋梁,出来就是国家干部,跑到一个私人公司像什么样子
看萧强搞的图文操作系统,目的明显是为了以后挣钱,这和投身国家现代会建设,有什么联系,那不是白白浪费了这么多好学生的聪明智慧
不过金主在前,他也不好明言拒绝,支吾了一下,说道:“这个事情,我跟同学们说说,看看他们的个人意向吧。我也不好强行要求的。”
“那是,那是”萧强看出了他的言不由衷,但还是连声客气。
夏教授该演示的也演示完了,又被萧强挖墙脚到跟前,就不再坐下去,和杨老打了个招呼,立刻就起身告辞。
送走了夏教授,杨老坐了下来,默默无言,不知道在想什么。
萧强也在回忆刚才看到的操作系统界面,思考如何在挖掘现有计算机潜力的基础上,尽量实现更完善的功能。
“小萧啊”沉默了很久,杨老开口说道。
萧强立刻回过神,恭敬道:“杨老。”
杨老话说得很慢:“小萧啊,你的公司,虽说是私人性质,可是,我和那些不知变通的老古董不一样,从来没有另眼相看。就像你卖投影机,也是为国家创造外汇,都是支援国家建设,只是形式不同罢了。这些,我都是看在眼里,也才这么热心地为你上下张罗。”
“是多谢杨老了,要不是您,我想我的提议,肯定是无法得到校方允许的。”萧强感激地说道。
凭他一个普通大学生,啊,就算不普通,是个私人老板,学校也没有帮你的义务。
要知道,萧强的提议是,研究出来的成果,是归于他个人的
如果不是杨老的奔波,萧强要想取得这么理想的成绩,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点,萧强知道,杨老也知道。
杨老慢吞吞说道:“从一开始帮你,我就清楚,你迟早会把挖人的主意,打到学校来。这些日子,我也很为难啦。话说,都是为国家出力,你缴税给国家,又能创造大量外汇,我们也应该支持。但是另一方面,大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等于是国家的人,你这算不算挖社会主义墙脚呢”
这时代的大学,主要的费用都是国家承担,还有那些高昂的仪器、试验消耗,都不是一般人家,能够承受得起的。
大学生从一入学起,就已经内定为国营企业的职工,只是具体分配方向,还没有确定而已。
萧强当这两位教授的面,特别夏教授还是系主任的情况下,就冒失地提出招揽大学生,不管夏教授个人怎么想,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反感,没有当面指责,已经是刊载,他为学校研究提供了大量资金的份上了
“当然不算我们都是为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是吧就像您说的,只是形式不同罢了”萧强赶紧表明态度。
挖社会主义墙脚,放在前几年,那和反革命也没多大区别这个罪名,他可消受不起
杨老点点头:“所以,不要太直接了。直接,并不表示最便捷。欲速,则不达记住这句话吧”
“学生受教了”萧强站起来,毕恭毕敬地向他鞠了一躬,“我刚才听夏主任的意思,学生实践的机会都很少,很多人都是读死书。我有心组织个兴趣小组,大家聚在一起,讨论些学术上的问题,大家交换看法,偶尔再做点实例锻炼,不知道学校允不允许”
“这是好事兴趣小组,不错,集思广益嘛这个提法好”杨老一口赞同,“这个事,你也别太插手,我会和学校谈的。”
“多谢老师”萧强在心中,已经把杨老当作了自己真正的恩师,感激不尽。
“那就这样吧。我也要休息了,你大概也是从军训基地溜出来的吧。时间不早了,你趁着还有时间,还是回去吧。”杨老闭目养神,轻轻地说道。
萧强身子一振,谁说杨老没想到军训的事情,他老人家只是不提,给自己留面子呢。
只不过,他肯定想不到,自己能够回来,可是奉了圣旨,由军训基地最高指挥官亲自操作,为了研制出高科技武器而逃学吧。
“学生就告辞了。”萧强背对着门,尊敬地缓缓退出门外,才向杨桦打了招呼,离开了杨老的家。
兴趣小组,想不到我的班子建立,是从兴趣小组开始的。萧强嘴角,抹过一丝微笑。
大概现在,没有一个人,会知道这个兴趣小组,以后会产生多大的能量吧
真期待和他们一起为未来奋斗的日子,早些到来啊萧强出学校大门,看到等在对面的军用吉普车,昂然而去。
正文 第九十章 萧强的奇思妙想
更新时间:200878 0:08:30 本章字数:7459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现代战争,就是信息传输之争。信息传输的成功率和时效性,最直接地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胜负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萧强见到周主任的第一句话,就奠定了这次高科技演习的准备基础。
这一点,周少将和在座的科学家们,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我军早期作战,由于通讯能力低下,很多时候只能采用电台遥控,部队一撒出去,不到约定好的联系时间,连影也找不到。最高指挥官对战场形态、敌我变化,只能由前方将领传回来以后,给予有限的战略指令:攻占某某地区、对敌阻击、争取取得某某地域的控制权等等。而且命令也是含糊的,很少有非执行不可的坚决性。具体临敌指挥,还是右前方将领自我决断。
到八十年代初期,西南边境战役时期,我军已经普遍配备了军用步话机,指挥部队战场的形态,有了更清晰地了解,也能做出更为明确的指示,快速调整部队,作出有针对性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