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美国网站,和美国的网友展开激烈对战。
双方地火药味也越来越浓,最终爆发了自寰宇网推出以来,第一次网络黑客大战。
一个名叫中国红客联盟地网站,向旗下会员发布了动员令,在网站上提供了几款傻瓜式黑客工具,并公布了美国五角大楼、纽约时报等一系列网址。
红客联盟地动员令,立刻被转发到各个bbs、社区,他们所提供的傻瓜式黑客工具,也被许多软件下载中心转发。临时参战地普通网友,利用他们提供的黑客工具,以数据堵塞地方式,向美国的服务器发动进攻。而一些资深的红客,则趁机侵入对方的服务器,修改对方的主页,张贴国旗。
中国黑客的攻击。又激怒了美国地计算机爱好者。
双方你来我往地攻击,持续了足足有一个多月时间,才慢慢平歇下来。
就是在黑客风波最如火如荼的时期。五角大楼和承包商们。也没有放松对寰宇公司的注视。
他们对于寰宇公司用如此不可思议的方式,制作出一块极品、偏偏又能大规模生产的芯片,百思不得其解。因此,他们也始终在关注寰宇公司的动作。
他们发现,寰宇公司在德国和法国。兼并的两家小型显卡生产厂家,购买了两条八英寸生产线。这两条生产线,都具有二百四十八纳米加工能力。作为正常的商业行为,且目的地又是在欧州境内,两套设备顺利到达工厂。
在中情局的提醒下,德法两国同意注意两家工厂的动向。不让设备流失到中国。
可就在当日夜里,这两条生产线就在两国警察眼皮底下,用十多辆重型卡车运出了工厂,直奔机场。
等到第二天早上九点钟,德法方面,才向美国通报了此事。表示由于当班的警察睡着了。所以没有发现寰宇公司竟然偷偷把生产线运出了工厂,并且已经用大型货机,送回了国内。
美国方面暴跳如雷。这明显是德法两国和中国联手搞的鬼,可人家都表示了歉意,并且“狠狠地惩罚了”那几名渎职的警察,他又能如何
设备抵达北京,立即就被运到寰宇公司地洁净厂房,进行安装。
德国和法国地工程师,和中国的工程师一起,投入了忙碌的工作,争取尽快让生产线投入使用。关键设备光刻机,则被送到了早已准备妥当的超净实验室,对其光学部分进行改进。
三国的工程师在紧张工作。在寰宇公司大楼上,萧强正在和两国驻华武官,签订秘密协定。
合约上,用中文和德法三国文字分别拟就,其中有一条写道:“第十二条,寰宇公司将按照每套装备一万美元的价格,在两年内向德法军团提供,总计不超过十万套的数字化单兵装备,及其所有地服务保障”
萧强手上签字,思绪却飘到了实验室里。那两套正在接受改造的光刻机上。
虽然这个改进的新技术,他们已经试验过很多次,确定绝对可行。但这毕竟不是试验,而是白纸黑字的合同。要是到时候,自己拿不出十万套装备,那面临的巨额赔偿,可以让寰宇公司,立马破产
设备改造一定要成功
我地全副家当,可全部压在它上面了
正文 第二百零三章 奠基石
更新时间:200888 11:22:39 本章字数:9795
用二百四十八纳米的技术,生产一百九十三纳米芯片,美国陆地勇士计划的承包商如果知道,一定会哄笑。
这不是难度有多大的问题。而是可不可能的问题。
就像毛笔无法写出钢笔字一样纤细的字体一样,二百四十八纳米的光刻技术,也无法制造一百九十三纳米芯片。
但寰宇的科学家,就在用一种才通过检验地新技术,让这个不可能变成可能
这项技术说来一钱不值。但在一九九六年,还没有一个公司,想到利用这种方法,将现有的制造技术。陡然提升。
所以。为了保护这个独家秘密,德法的工程师们,只是在实验工厂洁净厂房中,帮助寰宇的技术人员安装生产线,无法进入寰宇的实验室。
虽然所有的人。都对寰宇如何用粗糙的加工工艺,生产出一百九十三纳米的芯片,而充满好奇。但显而易见,寰宇公司仍将继续保持它们神秘地面纱。不打算和世界分享。
负责改造光刻机的实验室周围,全天二十四小时,都有联合保卫人员在执勤。
这支保卫队伍,是由寰宇公司地安保队员、军方的突击队员、国安的便衣特工联合组成。其守卫的严密程度,恐怕就是中南海,也没有它的戒备森严。
萧强一签完字,和德法的驻华武官们象征性地喝了杯香槟。就向他们告罪离去。
具体地接待工作,自有其他人负责。
他走向实验室,门口执勤的安保队员向他敬礼。军方的突击队员,也向他持枪立正。
以前地寰宇公司,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还只是在软件方面,取得了全球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地霸主地位。另外一方面,就是国内的科技提升催化剂。从科学仪器,以及技术先行者的角色,给予国内单位提供技术支持。
但这两个方面。其实际效果都非常有限。
软件方面的成就。更多的是造成一种影响力,让全世界都明白,中国已经是一个科技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并在网络、电影等综合手段的作用下,改变西方对中国地认识。
其作用,也就仅只于此。
软件的进步。并不能天然地让硬件也取得同样的进步。
相比较而言,对于国内的科技界来说,这方面的成就指示精神上地振奋。他们更看重的,还是寰宇公司对于国内科研的支持。
科学仪器缩短了我们与国外研究院所。在设备上的差距。
其给予国内研究部门的好处,远大于软件等无形地科技影响力。当然,由于软件的中文环境。以及率先在国内推广后。所形成的庞大软件编制群体。对于我们开发自己地专用软件。还是有很大的帮助,只是赶不上高精密科学仪器的帮助更大而已。
然而,由于我们的起点终究太低。我们在发展,国外也没有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