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471(1 / 2)

毕玄指点日久,加上金狼军,势力依然颇为可观,至于西突厥,自毕玄死后,在云帅带领下,励精图强,势力已不再东突厥之下。

倒是铁勒人被东突厥压制日久,飞鹰曲傲身死后,差点成为东突厥的附庸,如今虽然喘息一番,却是明显弱了不少,至于最后一方势力,却是被中原大夏暗自扶持的突利。

四方势力,加上一些如同龙泉国之类地小势力,各方势力征伐不休,或是远交近攻,或是联弱抗强,加上中原挑拨离间,或是火上浇油,暗自推波助澜,让草原战事不断,中原兵器不断输入草原,竟然成了大宗生意买卖,不再盐、茶之下。

四国征伐数年,谁人也没有一统草原地能力,却是有大夏暗中出手,不让四方势力失衡。

不说四方势力征战不休,大夏暗自窥视其中,单道天元二年,东海之遥,东瀛之地,曹应龙经过年余征战,一举定鼎东瀛,其时,东瀛正值古天皇统治之时,其国力本弱,更无武道强者坐镇,若非是精武会在后拖了曹应龙后腿,曹营早应得到东瀛之地。

曹应龙自夺得东瀛之地,便是成为王,称神武王,尊大夏为宗主,上表称臣,夏帝许之。

大夏商人遂东渡经商,开矿,数年后,东瀛经济依附大夏。

曹应龙自占有东瀛全岛称王,引入中土文化,东瀛之人习汉字、说汉语,礼仪大类中土,曹应龙观东瀛落后,遂引入中土农桑、冶炼之法,东瀛日渐强盛起来。

天元三年四月,曹应龙不朝,夏帝怒,御驾出征,东海舰队随行,东瀛战船迎战,夏帝执刀,一刀而毁艨艟,其时,刀气纵横,骇浪惊天,日月无光,曹应龙吓得面无人色。

东海舰队火炮齐放,东瀛战舰全灭,其后,夏兵登陆,势如破竹,不一月,曹应龙请降,东瀛归附,是为瀛洲。

天元四年正月,舰队归航,大夏报纸纷纷报道此事,当日,民间大庆,朝廷下旨普天同庆。

而在东瀛战事顺利结束的同时,天元六年,东突厥颉利可汗于万统城外会盟突利可汗,许下承诺,承认突利汗位,为东西可汗,两方联合,金狼军结盟黑狼军,两军联合大败铁勒人,其后,挥师直指西突厥王庭。西突厥节节败退,西突厥国主遣使入夏求兵,有莲柔公主通婚,夏主许之,遂出兵草原。

九月,以张无忌为帅,原李唐降将李靖等人为辅助,五万兵士出征草原,其时,大夏对草原的情报完善,知己知彼,更兼大夏军队战力强大,大夏五战五胜,天元七年三月,夏军攻破万统城,东突厥亡,斯役,颉利可汗战死,突利被擒。

突利可汗投降,统领部族与部分颉利部族迁入关中,另一部分颉利部族西迁。

东突厥覆亡,西突厥见大夏兵锋犀利,遂归降,夏主许之,遂征发百姓充实草原,兴建城郭,与西突厥、草原各族杂居。

而在战事顺利的同时,大夏的船队探索四方海域,美洲之地早已发现,不过因为交通原因,美洲广大之地,汉民移民甚少,一直是大夏流放犯人之地,十多年后,流放犯人与官兵再次筑城,又新长安、河阳、扶桑三城。

而一直等到百年之后,美洲人口方才充实。

“十四年,帝让位于太子胤,太子登基,改年号承平,但不改天元纪元。次年称天元十五年,承平元年,后历代沿袭此例,以此纪元千年后,明代夏,明祖思慕夏祖文治武功,遂沿袭此纪元,天元纪元遂为华夏纪历此诚前所未有之事也”

华夏历法考天元二四五六年版。

“其时,天下太平,四方咸服,百姓殷实,学风兴盛,百姓知礼,武风兴盛,武德盛行,天元武道纪元由此而开,太祖在位一十四年,天下大治,史称天元之治”

天元纪元,天元二四五五年版

“太祖在位一十四年,文治武功,堪为一绝太祖文治武功堪称史称天元之治”

大结局 破碎虚空

第十九节破碎虚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间,就到了天元十年的春天。

此际,正是春光烂漫的三月,山花烂漫,金陵帝都熙熙攘攘,热闹非常,街上行人一副富足的神色,偶尔在可以看到脸有风尘之色的负箧行人,这些人或是身穿白色儒服或是背着兵刃,更让帝都金陵显得繁华。

不过,路上行人倒是对此没有什么奇怪的,今年乃是三年一度的科举大考之期,大夏各地士子云集金陵大考,以期金榜题名,好一展抱负。

十年间,大夏政令推行,官府的学堂与民间学堂不断兴起,各家学者纷纷著书立学,官府也放松了学堂的权限,民间学士多有开馆收徒,有麓山、墨攻、彝堂等学馆,除了官府规定需要的学科,便是传授各家的精义学说。

大夏朝廷自十多年前,不再独尊儒家,扶持百家,各家学说熙熙攘攘,再次复兴,朝廷以取各家学说治理天下,若要受到朝廷青睐,便要有真才实料,这些年来,儒法强势,正是朝廷治国所用,外法而内儒,其余各家若要出头,便是要在这大考之上下功夫。

因此,为了大考,各家学子都是出尽九牛二虎之力,而金陵也是热闹不已,不是可以见到各派学子唇枪舌剑,争论不休,这也是金陵的一大风景了。

大考分为文武二科,武者,乃是韬略与武道,会在金陵武道学堂的演武场,一教高下,胜以决高下,前五十名可得奖赏,鳌头更是被授予官衔,派遣前线历练,乃是青云之路。

帝国武风盛行,更是以武立国,帝国皇帝与帝后便是武道强人,传闻已是天道高手,入得大宗师之境,有此圭臬,加上朝廷的鼓励,各地道场的兴建,武德教育深入人心,民间也出现了各家学派,传授各家武学,因此,武举也是激烈非常。

这些年来,帝国扫平外患,往东,东瀛之地归附,已成帝国瀛洲,更远处,往里之外,扶桑之地,有新长安等城建立,乃为帝国疆土,往西,西域诸国咸服,往北,草原各族纷纷归降,往南,南海舰队依然出征南洋诸地,捷报频频传来,大夏可谓强盛。

这日,风和日丽,天公作美,金陵街上,热闹非常,街上有士子摆卖着字画,不时地有行人驻足,赏玩不停。

“爹爹,爹爹,你看,这里好热闹”清脆的嗓音带着豆蔻少女特有的甜美嗓音,便如同潺潺泉水一般,甜美非常,路人各自赞叹这声音甜美清脆,下一刻就是眼前一亮,但见一个身着白色罗裙的豆蔻少女说着两条长长的辫子,一脸欢笑地走来。

那少女美目秀丽,眉毛如黛,甜笑间,两个梨涡出现,分外甜美,当真是清秀非常,最是动人的莫过于她一双明净秀美的眼睛,像是会说话一般,让她平添了数分的美感。

见到这个少女,所有人心中都是忍不住赞叹一声钟灵神秀。

而不少眼光独到的人更是看到这个少女步伐轻盈,飘飘犹如御风一般,显然是身怀高明绝妙的轻功身法,心中暗自赞叹。

那少女看着四周的的景致,格格欢笑,像是百灵鸟一样,让人欢喜不已,少女身后跟着一个三十上下的男子,男子微笑着看着欢快的少女,眼中满是宠溺的神色,显然是少女口中的爹爹。

中年男子右手牵着一个十岁的男孩,男孩的样貌俊美非常,让四周的女郎暗自欢喜,男孩顾盼四望,也是一副好奇的神色,不过沉稳了不少,这般年纪的孩子有这般神态,依然是不得了。

“好了,玲珑,不要调皮,若是撞到人就不好了”那男子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