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5(1 / 2)

了。帕瓦罗蒂到了农村去唱歌,恐怕只会被人当成鬼哭狼嚎吧。想到这里,李佑忍不住拿出准备已久的撒手锏卖弄,也不管场合对不对了,穿越到古代不抄袭几首简直就是白来一趟。

于是李佑借着酒劲摇头晃脑念道:“采桑子,咳,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这个比李清照如何”

好词句宛如闪电劈进了李环的心里,愣在当场,浑然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但可以肯定,这无赖是抄别人的罢,不知道这词是谁写的,写的好迷人。

李佑剽窃完这首采桑子,震住了对手,有些洋洋得意。眼角发现门口有人,望过去却见黄师爷、王郎中一脸古怪的瞅着他,像是瞧见了什么怪物,或者是瞧见牛粪上长出了一朵鲜嫩嫩的花儿。

原来刚才时候,黄师爷见王郎中和李媚姐之间你侬我爱的恋奸情热,就很识趣的告别。王郎中将他送到门口,两人便听到了李佑嘴里这首采桑子,词的好坏先不提,但从李佑嘴里出来,使人甚感怪异。

他们可不像李环那般就是个业余选手,两人一个是进士一个是举人,诗词文章上面那是有真材实料的,可都没听说过这首词。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也真想不出李佑能从哪抄的难道的确是他自己写的

还有就是站在后面的李媚姐,大字不认几个,更不懂诗词,但“醒也无聊,醉也无聊”这句却是听明白了,觉得就是自己的人生写照,一时也有点酸酸的。

李佑头上刷的冷汗直流,不知怎的有些慌张,酒意醒了七分,小跑着凑到黄师爷跟前问道:“老先生要走么小的送你回去。”

路上黄师爷旁敲侧击的问了几句,没问出什么也就作罢。

自此,王郎中在李媚姐这里连续多日流连忘返,前前后后花了十几两银子,每次这银钱都是李佑送过去的。

话说回来,李佑剽窃的这首采桑子是另一个时空纳兰性德的作品,但李佑穿越过来后查过,没发现有这么个词人。大约在本时空清廷没有占据中原,纳兰性德也就没机会接受汉化教育,更没法写词出名了。

总而言之,李佑这抄袭是没人能发现证据的。在这个等级分明的社会,李佑再一次可惜自己的身份,从自己嘴里念出来有点白瞎了这些好诗词,暴殄天物哪。

李佑剽窃的这首采桑子慢慢的传播开了,先是用了十来天工夫在妓家传唱。而后慢慢的扩散到文人士子传诵看这从妓女传到士子的传播渠道,就知道很多读书人都是什么德行。

李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小爷我要扬名了,到时候众人都知道我不是一个平凡胥役了就是嫌传的太慢,不知道别人剽窃了诗词一夜之间全城轰动是怎么做到的。照这个速度何时才能冲出苏州,走向全国

却不知这一抄,带来了许多烦恼。

第一集 初来乍到 第5章 剽窃的后果

四月初六,与李佑同班的赵捕快拿住一桩案子敲了某财主几两银子,这可真不容易。因为新来的陈知县一身正气或者是书生气,下了死令严管胥吏,使得衙役们的灰色收入大大缩水,连帮役看到没油水都跑了不少。今天赵捕快能搞到几两银子,同僚们觉的务必要大肆庆祝这个好兆头。

赵捕快为人豪爽,便请同僚们在酒家聚餐,李佑也去了。众人拼一张八仙桌,拣定了酒菜,便推杯碰盏热闹起来。

那酒家里养着几个唱曲的粉头,曲子有文雅的有低俗的,看客人点什么便唱什么。旁边包间里有几个读书人,点了些文雅的曲子,听的这边衙役们十分不耐烦。忽然粉头嗓音一转,唱起了“谁翻乐府凄凉曲”。李佑听得分明,心里甚是美滋滋,想着要和同僚们炫耀一番,显一显才华。

待到唱完,包间里隔着帘子有人问道:“这词好不凄婉,情真意切堪称上品,小生我闻所未闻,难道是哪位大才出的新词么”

过奖过奖,李佑心里谦虚道。

粉头却道:“是近日本地的新词,传来传去却不知何人所做,且称无名氏罢。”

无名氏登时李佑的笑容僵在那里。

赵捕快评论说:“这词儿有几句不大懂,但听着凄凄惨惨的,不知又是哪个无病呻吟的酸秀才编的。小娘子们都喜欢这个调调。”

对面的马捕快瞅着李佑发呆,便招呼一声:“李小弟神思不定的想哪家娘子呢。”

李佑微笑而淡定的说:“刚才这首新词,其实是我写的。”

扑赵捕快一口酒喷到了对面张捕快脸上,捧腹大笑道:“我知道李小弟心里想去当才子的,没料到你竟然想得疯魔了,这可不好。”又搂着李佑肩膀语重心长说:“我与你父亲也是老相识,不算你长辈也是你前辈,听我好言相劝,不要做这些白日梦了。以你这年纪,就算你去读书还能有什么长进。踏踏实实赚些娶妻生子钱罢。没见我家邻居那穷秀才,读了一辈子书也是下顿不接上顿,家里小娃娃饿的哇哇乱叫。”

众人哄笑,齐声道是。

无人相信也,在这个圈子里真是知己难求,李佑郁闷的多喝了几碗酒。

吃完酒席,各自告别,李佑摇摇晃晃的朝自己住所方向而去。嘴里念念叨叨:“诗经三百首好多劳动人民写的全是佚名汉乐府好多首,劳动人民写的还全是佚名上学时候还纳闷呢,这下可都明白了。”

话语权,向来是掌握在读书人手里的,就是青楼妓女,话语权也比李佑强得多。这首采桑子传唱时,本城几个才子一见这所谓“作者”的并非同道中人,只是个市井走卒,便都把李佑自动忽略了,是不是真假都懒得分辨。总之,这种连质疑都不质疑的集体无视才是最悲催的

悲凉的李佑快到住处时,却看到父母身边使唤的小厮,小名义哥的在门口等候着。义哥急忙迎上来:“小少爷赶紧回家看看去吧,老主母觅死觅活的哭闹呢,老爷叫你回家。”

啊李佑酒醒了几分,踉踉跄跄拔腿往西水镇而去,边走边问义哥道:“我父母吵嘴了”

“不是。”

“我哥哥嫂子顶撞母亲了”

“不是。”

“家里衣食无忧,又无人惹她,那是什么事情至于觅死觅活的哭闹”

义哥也讲不清楚,只说是:“老主人和隔壁沈老爷一起吃酒,听沈老爷说小少爷你写了个词,城里人都说极好的。老主母知道了,就开始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