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永远正确,不听你的就是糊涂”
见自己左说右说,始终说不通,李大人怒气冲冲的挥袖而去,长公主也没有拦住他。
李佑仗着三寸不烂之舌,在长公主面前无往而不利,总能想方设法的劝服她达到自己的目的,然而今天却碰了个钉子。可是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原因出在哪里,他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到底为什么。
难道因为接触太多,长公主已经对自己形成了抗体
站在十王府的街道上,李佑忍不住叹道,女流之辈不可与谋也,大好机会,竟然错过迟早有她后悔的哪天
黄公公真有阴谋么白日里李佑审问半天,以他的经验,实在没看出黄公公有什么阴谋,也不是内廷核心。
但是没事就不代表着一事无成。一个政治家,不但再要擅长被动反击,更应该学会主动创造机会,无中生有该出现时也得出现。如果做不到这点,就不适合格的政客。
李大人的主意是,趁着丑闻没有扩散、情形相对简单时反客为主。首先发动言官,死命攻击段知恩一党擅用天子名号骚扰百姓,导致怨声载道。
如果天子已经当了多年皇帝,成了老油条,如万历那般,当然八风不动,挨骂就骂,已经毫不在乎了。
但如今天子才亲政没几个月,又是年轻人,正处于很在意别人看法的时候。知道自己平白无故因为太监抢煤而遭了全京城百姓的骂,只怕心里会不会痛快。
然后趁着天子心情不痛快时,进谏说宫中势力意欲侵吞归德长公主家里的煤铺这就给天子一个发作的口实。
可惜,长公主不配合,构想破灭了,李大人很无奈。段知恩最大的优势就是躲在深宫,自己如果不说服长公主,那就是鞭长莫及,计划就是废纸一张。
第六集 名震京师 第555章 败
一夜无话,到了次日是朝会日。今天李佑被特许入朝,不用巡街了。原因就是在上次大朝里,宣课分司大使陆元广弹劾他,天子令他上殿自辩。
天色昏黑,瑟瑟寒风。在这个冬日清晨,李佑穿过金水桥,混在都察院方阵里,一边怀念暖轿巡街的美好日子,一边熬过了高度程序化的大朝会。
大朝会是礼仪,下面的文华殿朝议才是重头。京城数千文武臣子中,只有那么四五十个可以固定去文华殿议事,若在皇极殿举办大典,能进殿朝参的也有这些人,所以官场俗语称为“殿上官”。
李大人的权位在御史与京兆尹之间,因为是本朝新设官职,属不属于殿上官尚是模棱两可、有待争议。但两三个月前阴错阳差的,李大人被责令免朝参,于是乎这个争议也就休止了。至于今日上殿,是特事特请。
李佑在去文华殿的路上,看见了陆大使,因为弹劾了李大人的缘故,这小小九品今日也有幸上殿。
不过两人只是远远对视一眼,为了避嫌没有交谈,毕竟他二人在公众面前,暂时还扮演着对立的角色。
其实自从前几日,陆大使在朝会上慷慨激昂后,他的根底就被很多人查出来了。不查还好,一查更令人迷惑不解,这位陆大使居然是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段知恩得官
那此人也太正直了罢段知恩助他得官,他就弹劾天子左右有奸邪;李佑上书荐举他,他反过来就弹劾李佑滥用职权。虽然说这些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实,但也轮到谁也不该由他来弹劾。
说他受段知恩指使,或者说他与李佑串通,都是前后矛盾。或者说,此人大公无私的比海瑞还海瑞,只论事实不论私情
是真的假的诸公回想起来,不由得纷纷感慨道,这年头艺术家层出不穷哪。从那日朝会上陆大使的临场表演来看,怎么也看不仔细究竟是真是伪。
李佑在卢阁老身边亦步亦趋,闲谈几句,进了殿后便找到位置静立不语,心里默想接下来的台词。按他的计划,今天他要故意“败”一场。
之所以要求败,第一个原因是借坡下驴,了结吕家之事,同时给白侍郎釜底抽薪。
道理很简单,从龙派死命围攻彭阁老,一个罪名就是勾结商家构陷大臣,这罪名虽然不大但很招人忌讳、另人侧目。
但如果李佑抢先认错,承认对吕家滥用权力,公开放了吕尚志,并赔礼道歉呢那么吕家构陷大臣之说自然就消于无形,彭阁老也就没了这个罪名,对他的围攻自然也就成了笑柄。
只怕那白侍郎一伙根本想不到,脾气比天高的李佑能低三下四向商家认错道歉罢。李大人在牢里好吃好喝养了这么久吕尚志,就是为了这一刻。
李佑知道,反正不可能为这点事真把他怎么样,认错就认错好了,最多罚俸一到三年,对此李大人很门清。别人也不会真认为他怕了吕家和彭阁老。
求败的第二个原因是迎合庙堂诸公的口味。借这个机会,主动打破自己的不败金身也挺好,免得大家看着他李佑总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而心有芥蒂。羡慕嫉妒恨乃人之常情,在官场暗潮中说不定什么地方就出现礁石。
输上一场能消除这种芥蒂、从战神回归人间也是很划算的,太过于出众拉风也不好,要适当韬晦哪。
所以李佑觉得,与其败给别人,还不如将自己的败绩送给手下小弟刷声望,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说不定自己认错后,还能搏得虚怀若谷、知错就改的名声,到目前为止,自己刷出来的种种声望里,还没有这一项。
李大人正幻想自己独孤求败、以什么姿势认错比较美观时,上面天子已经升了座。礼毕后,景和天子扫视下面群臣,沉声道:“李佑何在”
群臣心里齐齐感叹,这李佑真是简在帝心的人朝廷上如此多国家大事,陛下升殿后不问其他先问李佑,由此可见其得天独厚。
李佑出列趋步上前,答道:“臣在。”
景和天子当头问道:“昨日你去了阜成门外煤市”
听天子这一问,李佑心里立刻反应过来,暗暗叫道,坏了
当然是坏了,此事昨天刚刚发生,他还未来得及上奏,天子位居深宫却已经知道了,那么必然是通过宫中太监知晓的。
想想也知道,宫中故意传言的人会说他好话吗若是好话就没必要向天子说明了肯定都是关于自己的负面言论,不知天子听到后作何感想。
叫苦归叫苦,李佑不能怠慢天子,口中答道:“臣确实去过。此事昨日才发生,但臣尚未进奏,不知陛下从何得知”
景和天子怒道:“宫中都已经传遍了,朕岂不得知你很好,竟然拿朕卖直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