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57(1 / 2)

仅挺拔的背佝偻了,脸上也布满了斑驳的老人斑还有纵横交错的皱纹。

大难临头,英布赶紧召集文武大臣商讨对策。

朝堂之上,肥铢把楚军一通狠贬,还扬言只要五万军队就能拒敌于国门之外,朱建、马业等奸佞之徒也在旁边添油加醋,蒯彻看得直摇头,这些鼠目寸光的蠢货,真是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竟然还妄想凭一国之力挡住楚国大军

不过,英布却终于难得地清醒了一回,把目光投向了蒯彻。

蒯彻叹了口气,出班奏道:“大王,如今楚国治下十一郡的府兵已经全部练成,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六十万,毕书更是可以跟齐王韩信相媲美的大兵家,这次毕书统兵三十万前来攻伐淮南国,其势绝非我淮南国所能抵挡”

“蒯彻,你竟敢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

“就是,什么六十万大军,那叫虚张声势。”

“还有那个什么毕书,根本就是浪得虚名。”

蒯彻话音未落,便遭到了肥铢、朱建、马业等人的连声喝斥。

换在平时,蒯彻定然就不说了,不过这次,蒯彻却罕见地没有理会肥铢等人,而是继续向英布谏议道:“大王,还是赶紧谴使向汉王、齐王求援吧等到楚国准备停当,三十万大军大举攻入淮南,那就什么都晚了呀。”

英布正召集群臣商讨对策时,刘邦也正在召开御前会议。

两年前,刘邦也效仿项庄搞了个间谍组织,往江东、荆襄、巴蜀派了大量细作,虽然被楚国的乌木崖杀了不少,可还是有少量的细作成功地潜伏了下来,并且形成了完整的情报机构,所以,刘邦得以第一时间知道楚国的动向。

听说楚国要对淮南国动手,刘邦便赶紧召集右丞相萧何、右军师张良、左军师陈平、左丞相白墨、太尉周勃以及上将军吕台等文武重臣商讨对策。

“诸位爱卿都说说吧。”刘邦虽然已经七十二了,却还是显得精神矍铄:“据说,项庄小儿这次调集了三十多万大军,还把最精锐的虎贲军也派了出去,看来是志在必得了,单凭淮南国是肯定抵挡不住的,咱们救还是不救”

萧何看看张良和陈平,说道:“臣以为该救。”

萧何话音方落,白墨、周勃和吕台便纷纷点头附和。

刘邦的目光便落到了张良身上,问道:“子房,你的意见呢”

张良沉吟了片刻,低声说道:“大王,臣也以为淮南国该救,不过怎么个救法,却还需要好生斟酌。”说此一顿,张良又道:“毕竟我大汉国跟淮南国之间还隔着个齐国,若要直接出兵淮南国,则大军势必要通过齐国国境,齐王会不会有什么想法”

刘邦道:“这都是为了救援淮南国,韩信应该不会有什么想法吧”

“那可说不准。”陈平接过了话茬,说道:“大王,臣也以为子房兄言之有理,与其直接出兵淮南,还不如征发大军攻伐荆襄,迫使楚军回师自救。”

第388章 灭楚的最后机会

“攻击荆襄”刘邦皱眉道:“如果项庄继续猛攻淮南国呢”

刘邦还有句话没有说出来,那就是荆襄守将高初可不好对付,上次彭越带着十万虎狼之师去攻打荆襄,结果却让高初打了个全军覆灭,彭越自己也死了,汉军若是打的围楚救淮的念头,最后很可能两头落空。

陈平道:“若是这样,那就倾举国之兵,与楚国决战”

张良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道:“大王,臣也以为是时候决战了。”

刘邦皱了皱眉,略略有些犹豫:“韩国、赵国以及燕国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现在就跟楚国决战,是不是有些仓促了”

“不仓促。”张良摆了摆手,缓缓站起身来,此时的张良也已经六十多岁了,同样已经是风烛残年了,有些吃力地走到大殿正北,站到了悬挂着巨幅地图的屏风前,然后手指着屏风继续说道:“大王,这次怕是灭楚的最后机会了。”

刘邦闻言目光一凝,遂即轻轻地叹了口气,他当然知道张良说的都是事实。

倒不是说他刘邦年事已高,所以只剩下眼前这一次机会了,张良是说,楚国的国力在这几年突然间有了爆发式的猛增,已经远远地把大汉国甩在了后面,如果这次还是无法灭掉楚国,那么大汉国就永远不会再有机会了。

自从组建了情报机构后,汉国高层对楚国的强大才有了直观的认识,刘邦、张良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鼓励工商竟然可以让楚国焕发出如此强大的生机,汉国虽然也在变法,但是在效果上却远远无法与楚国相提并论。

刘邦也有心效仿楚国放开对工商业的抑止,却始终心有顾忌。

原因很简单,一旦放开了对工商业的抑止,最初几年汉国将会变得无比虚弱,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大规模的饥荒,届时,楚国又怎么可能袖手旁观所以说,大汉国已经错过了发展工商业的机会了,永远地错过了。

现在,大汉国再想追上楚国的步伐已经不可能了。

现在,大汉国唯一的机会就是趁楚国还没有彻底成长,趁汉军还有一战之力时,提前将楚国扼杀在摇篮里。

所以,张良才说这很可能是灭楚的最后机会了。

刘邦又何尝不想灭楚当下问张良道:“子房,你说战还是不战”

刘邦不能不慎重,倾举国之兵与楚国决战,那是要冒很大风险的,胜了也就罢了,可一旦输了,那么汉国很可能也就一下灭国了,但是如果仅只是固守关中,以汉国如今的国力楚军要想打进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张良摇头,淡然道:“大王,这世上从来就没有必然能胜的战争,既便是孙膑,也同样不可能每战必胜,臣等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争取更多的助力,尽可能地筹集更多的粮草辎重,尽可能地地征发更多的更卒,至于战还是不战,那得大王您来决断。”

当刘邦纠结于是否与楚国决战时,韩信也在纠结是否亲征。

阳春三月,天气已经渐渐转暧了,不过韩信的寝宫里却仍是炉火熊熊,娄敬、赵炎、薛欧、申屠嘉等文武大臣虽只穿了深衣,却一个个都热得额头冒汗,而裹着虎皮大氅紧挨在火盆边上的韩信却还是感到一阵阵发冷。

三年前在黄龙荡,楚将由渊连发三箭,给韩信的身体造成了无可弥合的重创,经过公羊太医的全力施救,性命虽然保住了,却从此成了个病秧子,怕风、怕冷、怕阳光,一遇上天阴下雨就浑身疼,出门需要坐轮椅,大夏天的还要穿棉袄。

似乎是感受到了韩信身上的寒意,跪坐在旁边的韩阖赶紧膝行上前,替韩信紧了紧身上的虎皮大氅,又将火盆里的炭火拨得更旺了些,半年前,韩信终于废掉了长子韩阚,立次子韩阖为太子,这事倒是没引起什么太大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