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12(1 / 2)

于李亨来说,他此刻即对张瑄起了一丝忌惮防备之心,但却又还要想依仗张瑄来制衡杨国忠。

一旦张瑄离开长安外放藩镇,这长安城里何人能制衡杨国忠

这杨涟也是杨家的人,如果杨涟接替张瑄朝政大权由杨国忠掌握,军务大权由杨涟掌控,自己这个监国太子岂不是就成了杨家案板上的肉

李亨沉吟良久,扫了张瑄一眼。

他见张瑄神色从容沉静,心头突然一紧难道,张瑄也一门心思想要外放藩镇他何以如此

想到这里,李亨定了定神道,“事关重大,本宫不敢擅自做主,待本宫去与父皇禀报之后,再做决定。”

杨国忠和张瑄并肩走出东宫。

杨国忠左右四顾无人嘿嘿轻笑,压低声音道,“子瞻啊,某家看,殿下对你外放陇朔,似乎有些不太安心呐。”

张瑄淡然一笑针锋相对回应道,“恐怕殿下担心的不是张某外放藩镇,而是担心这京城文治武功,大权皆落于杨相之手呐。”

“若是张某,就断然不会推荐杨涟进京任职。这一个杨字,已经引起了殿下的无比忌惮。”

杨国忠笑容一敛,嘴上说什么,心里却冷笑道,由不得他李亨了。只要你张瑄不在京城,肯外放藩镇出京,老子有的是办法修理这软绵绵的太子。到时候,在这长安城里,还有谁敢忤逆本相的意思

杨国忠没有想到,张瑄竟然提出在这个时候外放藩镇。虽然在杨国忠看来,张瑄这个心思怕是有些野心,但这却符合他杨家的政治利益。

目前在这长安城里,只有张瑄能与杨家抗衡。若是张瑄离开外放藩镇,长安城和大唐朝廷就成了杨国忠一个人的天下。

因此,两人几乎是一拍即合。

两人在宫门口处分手各自上车,与杨国忠的志得意满相比,张瑄自有一份冷静。

乱世将至,外放藩镇拥兵自重,这是最佳的自保之策。而事实上,张瑄长期以来的谋划和筹备,都是在为今天做准备。包括对于八大都督府大都督的人选调配,都有他深层次的考虑。

不过,在他原本的计划中,外放藩镇要在今年年末。得到万春的消息后,张瑄沉吟再三,还是决定将这个外放的时间提前了。

至于李亨乐意不乐意,其实也由不得他了。

陈希烈有些忐忑不安地望着太子李亨,他有些拿不准,李亨半路上将他召唤回来作甚。

李亨此刻也在打量着陈希烈。

“陈相,杨相举荐张瑄为陇朔大都督”李亨笑了笑,摆了摆手道,“不知陈相以为然否”

陈希烈心头一个激灵。

他又不是傻子,刚才张瑄和杨国忠摆明了是一唱一和,定然是张瑄想要外放藩镇,不过是让杨国忠亲自提出来而已。张瑄为什么会这样其实陈希烈也想搞清楚。

但不论如何,从种种的迹象来看,似乎这太子与张瑄之间的关系不像以前那样牢固和亲密了。

太子暗中单独将自己召回,就很说明问题了。

一念及此,陈希烈心头猛地一跳:觉得自己机会来了。

他为官数十载,以前被李林甫压制着,李林甫死后又被杨国忠掌控着,虽名为左相,其实不过是一个说话点头的傀儡。但他也算是身居高位者,焉能没有野心

陈希烈正在想着自己的心事,却听李亨轻轻一叹道,“子瞻要是外放陇朔,本宫身边可就没有了一个体己之人,今后还有谁来为本宫分忧”

陈希烈猛然惊醒过来,慨然跪倒在地大声道,“老臣愿意为殿下鞍前马后,死而后已”

李亨见陈希烈识时务,就微微一笑,俯身将陈希烈扶起来,“陈相乃是三朝重臣,本宫自当倚重。”

“陈相啊,张瑄外放陇朔,倒也未尝不可,本宫也信得过。只是这京畿防务,也非同小可,本宫一时间也无人可用。若是用了杨家的人,本宫更不安心。”

陈希烈宣誓效忠,李亨便也不再遮遮掩掩。

陈希烈欲言又止,他知道自己这个口一开,就跟杨国忠站在了对立面上。

犹豫片刻,他才咬了咬牙,拿定了主意。机会摆在面前,一旦把握不住就会瞬间溜走,只要得到太子这个未来的皇帝支持,杨国忠又算什么假以时日,他陈希烈也自能与杨国忠平起平坐。

他宦海沉浮数十载,也是朝臣中的老油条了。他焉能不明白,李亨留下他的目的何在。无非是看到张瑄去意已定、或者说是他也想趁机让张瑄离京,这才又想起了自己,想要扶持自己来抗衡杨国忠。

“殿下,杨涟绝不可用。老臣可荐举一人。”陈希烈朗声道。

李亨眉梢一扬,“何人”

“东都禁卫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陈希烈轻轻道,“陈玄礼此人稳重忠诚,一向以淳笃自检,若是殿下厚加宠信,必能成为殿下左膀右臂。”

李亨眼前一亮。

这陈玄礼,李亨倒也知道此人,印象也还不错。只是因为陈玄礼率军镇守东都洛阳,他一时间也想不起陈玄礼来。

“好,陈相,速速替本宫传令,召陈玄礼即刻进京。”李亨猛然摆了摆手。

“老臣遵旨。”陈希烈再次跪倒在地,叩首。

张瑄出宫没有回大将军府,而是直奔城南张府,去见自己的母亲柳氏。

柳氏正在跟张秀秀母女两人在卧房中说话,突然见张瑄急匆匆闯进来,不由讶然道,“瑄儿今日咋有空到娘亲这里来了”

张秀秀上前施礼,“秀秀见过兄长。”

张瑄呵呵一笑,“秀秀妹子不必多礼娘亲,儿子有事求娘亲做主”

柳氏一把将张瑄拉在自己身边坐下,柔声道,“瑄儿,有话就跟娘说吧。”

“娘亲,儿子让人查了,二月初三是黄道吉日,儿子想要在这一天将颖儿迎娶过门,还请娘亲做主”

张瑄的话让柳氏大吃一惊,轻轻道,“瑄儿呀,你跟颖儿的婚事不是定好三月三日吗怎么突然要提前这仓促之间,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