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72(1 / 2)

监军霍长青去虎牢关宣布皇帝的旨意。

颜真卿接旨毕,面不改色,但心里却是非常苦涩和无奈。

他非常清楚,皇帝之所以肯赦免他的一切罪过,还册封他为河南行军大总管,无非是为了牵制和分化张瑄的力量。而这,几乎就是权宜之计。

等皇帝坐稳了江山,消除了安氏叛乱和张瑄这个大隐患之后,会不会秋后算账,就很难说了。

不过,颜真卿也并不在乎皇帝秋后算账。

他苟活至今,主要还是为了洗刷耻辱。而占据虎牢关,算是他统军交战以来的第一胜仗,脸上因此多少有了几分光彩。

作为一个从基层升迁上来的官员,颜真卿自然明白,现在的天下局势因为皇帝的刚愎自用及多疑,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安禄山意已死,安庆绪兵败,现在已经不成气候,迟早会被扫平。但安氏叛乱平了,不代表天下就安定了。

颜真卿看得真真的,皇帝的咄咄逼人和薄待功臣,张瑄肯定不会坐以待毙,若是张瑄起兵,现在的朝廷恐怕很难抵挡住。

而至于他这一万多人,其实有没有都不在话下,根本就影响不了大局。

颜真卿与郭子仪是同类人,循规蹈矩,造反这两个字比较沉重。

但张瑄若真的与朝廷彻底决裂,颜真卿真是很难决定自己的行止。

原因无他,张瑄对他有恩。之前的荐拔之恩,他能从一州刺史出任调整后的大唐八大藩镇之一,完全是张瑄的大力提携举荐,可以说没有张瑄就没有今日的颜真卿;随后的赦免之恩。张瑄可是抗着皇帝和朝廷的巨大压力,保全了他,还给了他将功折罪的机会。

颜真卿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君子,在效忠朝廷与回报张瑄恩情之间,他无法做出抉择。

霍长青望着颜真卿哈哈笑道,“颜大人,陛下对你厚加封赏,赋予重任,希望颜大人能上体天心,效忠朝廷。”

“待李郡王统率大军进攻范阳,扫平安庆绪叛军余孽之后,这河南守防重任还是要落在颜大人身上。请颜大人三思啊”

霍长青的话里不乏暗示之意。

颜真卿当然听得出来,但却装起了糊涂。

“在下罪孽深重,虽有虎牢关小胜,但过往之事,损兵折将接连大败,实在是令人惭愧无地。”颜真卿感慨万千也是含糊其辞地抱拳道。

霍长青皱了皱眉,“颜大人,既然陛下都下诏赦免了,你便只有功没有过这世间不可能有常胜将军,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颜大人何必放在心上”

“呵呵,这世间,还是有常胜将军的,就像永宁王一样。霍监军想想,自从永宁王就藩整军以来,无论是面对吐蕃还是安禄山叛军,历经大大小小十余战,可曾有过败绩可曾丢失过一城一地”

颜真卿感慨了一声,“是颜某人无能而已,惭愧”

霍长青无言以对,嘴角轻轻一抽。

霍长青可是带了重担过来虎牢关的。他奉皇帝的命令,要在虎牢关控制住颜真卿,免得颜真卿投靠张瑄,导致张瑄轻而易举地就打通河南与范阳的通道,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范阳、河南、河东、陇朔以及两淮、江南等连成一片,自成一国。

可颜真卿的态度却令霍长青有些恼火不满。他本来以为,皇帝的赦免兼加封诏书,能让颜真卿感激涕零,从而率军与张xun死扛,但现在看来,颜真卿的忠诚度似乎也值得商榷了。

面临选择的还不仅是颜真卿,还有在潼关的封常清和张同。

封常清听说皇帝的旨意之后,第一个念头就是张xun起兵宣布反唐就在这几天了。除非张xun想自投罗网,否则他怎么可能放弃兵权回长安做一个虚头八脑的相国

况且,皇帝随时都有可能翻脸不认人。到了那个时候,不要说官位和权势,就连身家性命,都未必保得住。

封常清在书房里呆了一个时辰,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因为这个选择其实早就进行了预演。封常清的家眷跟随李腾空和苏扈冬的女军一起到了雍州,这就足以代表封常清的态度了。

真正需要慎重抉择的还是张同。

张xun对张同亦有举荐宽放之恩,但这种恩情能不能抵消张同心里对大唐朝廷的归属感,却很难说。

但张同考虑问题明显比颜真卿深远。作为京都已经失势的张家族人,张同心里很清楚,若是没有了张xun,他今后很难再一枝独秀了。

更重要的是,张同深知张xun的谋略和手段,诸多的事实证明,没有张xun做不到的事情。以张xun如今在军中的威望和影响力,皇帝的这道诏令一旦公之于众,基本上可以断言,能引起陇朔大军的哗变。

军心在张xun这边。而只要大军肯跟着张xun走,皇帝的朝廷就挡不住张xun的崛起。

张xun与安禄山不同。安禄山只有狡诈没有大智慧,算是枭雄但绝不会是英主,可张xun却分明就是雄才伟略胆识过人。这样的人,其实很难长期屈居人下,与朝廷决裂也是必然的。

考虑到自己的身家前程,又知道自己手里这一万余人,根本就翻腾不起什么大浪,张同斟酌犹豫再三,还是下了最后的决定。

张同匆匆走出府门,准备去拜访封常清,表明态度。

封常清正要出门,而也是要拜会张同。

两人在封常清的门口相遇,目光交汇间,微微一笑,就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张大将军,请”

“封大人请”

两人亲亲热热地进了府门,待军卒上了酒菜,就开始对面小酌。

“封大人,张某有几句话如鲸在喉,就一吐为快了。陛下此番如此薄待功臣,实在是令人齿冷心寒。我等当上奏朝廷,请陛下收回成命”张同抱拳道。

“呵呵,张大将军,其实这也不奇怪。陛下身边全是佞臣贼子,自己又没有主见,焉能不昏庸无道。”封常清不以为意地笑了笑,“哦,对了,忘了跟张大将军说一声了,前几日,两位女军大将军护卫永宁王家眷和张家族人去了雍州安置,大将军的内眷也在其中,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