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75(1 / 2)

在两人耳边呼啸着,轰鸣着,排山倒海一般的力量和气势生生将两人的心神占据。

李豫终归是锦衣玉食的皇子,哪里见过这种气吞山河如虎的大场面,猜出张瑄的“良苦用心”,李豫的脸色煞白,双腿发软,强撑着没有瘫倒在地。

而李光弼的脸色阴沉着,到了这个份上,他也没有办法再逃避,只能暗暗祈祷张瑄再给他一点时间。

“追随大帅,建功立业”台下,跨在马上立再最前面的一个年轻的郎将率先高呼了起来,旋即又引发了一次如同九天惊雷一浪高过一浪的慷慨激昂的欢呼声。

仆固怀恩暗暗与郭子仪交换了一个眼神。

军心所向,无人可挡只要张瑄一声号令,大军立刻会改弦易张,从洛阳起兵,先回师长安,灭了大唐朝廷,然后拥立张瑄为帝。改朝换代,就在顷刻之间。

仆固怀恩与郭子仪还有诸将早就达成了秘密的协议,这一次,不管张瑄反不反,诸将亦当率三军将士为张瑄龙袍加身,将他推向帝位宝座

郭子仪暗暗攥紧了拳头,做好了思想准备。

“报”

随着一声有力的呼喊声,神策军左卫大将军南霁云率百余神策军骑兵轰然驰进校场,南霁云手里抓着一个血淋淋的头颅,正是死不瞑目的安庆绪。

在点将台前翻身下马,单膝跪拜在地,慨然大声道,“启禀大帅,叛贼安庆绪已被诛杀,请大帅验明首级”

张瑄俯身扫了一眼,冷然挥手道,“好。将安庆绪等人的首级悬挂于洛阳城门之上,示众三日,昭告军民”

“末将遵命”南霁云立即起身归列,然后命收下军卒将安庆绪的头颅带往城门处悬挂示众。

张瑄昂昂然站在台上,缓缓扭头望向了李豫和李光弼。

张瑄的嘴角浮起一丝晒然和不屑一顾,冷冷道,“李光弼,本帅已经将那叛贼安庆绪斩首示众,你可心服”

李光弼嘴角抽搐着,心里非常愤怒,却当面不敢再顶撞。

“当然,你可以上奏陛下,就说本帅将那安庆绪杀了,给本帅安上一个抗旨不尊的罪名。”张瑄淡然一笑,声音陡然拔高了八度,“儿郎们,你们说,叛贼安庆绪祸国殃民,该不该杀啊”

“杀杀”

刀枪如林在绚烂的阳光下反射着森然的寒光,山呼海啸一般的喊杀声席卷整个校场,一股无形的杀气和军威震动四野。

身处在这种环境和气氛中,能够保持心神平静如水的,恐怕也就只有张瑄一人了。哪怕是郭子仪和仆固怀恩,都热血沸腾,情难自已。

李豫双腿发软,心跳如鼓,再也控制不住紧张的情绪,身子晃荡了一下,居然瘫倒在了点将台上。

而李光弼则咬着牙关,暗暗垂首不语,心里却是冰冷绝望。

张瑄要反了,必反无疑了

心底原本一丝丝的侥幸瞬间消散一空,李光弼懊悔不及,不该如此冲动,正好给了张瑄一个借口,撞到了张瑄的枪口上。

“肃静,肃静”雷万春在台下跨在马上,挥舞着陌刀,大声呼喝着。

数万军卒渐渐平静下来。

张瑄的声音突然变得低沉起来,他淡淡道,“昔日的荣耀,张某永志不忘。只是如今,张某也到了与尔等分别的时候了。今日,陛下昭命已下,命张某卸下军权,回京述职。”

“今日一别,日后恐再无相见之期。”张瑄慨然长叹,“就此与诸位拜别,诸位珍重”

张瑄的话音一落,全场一片无言而异样的死寂。

但不多时,就有人愤怒地朗声高呼道,“大帅不能走凭什么夺了大帅的兵权凭什么”

“是啊,凭什么”

“想要让大帅离开军中,兄弟们,咱们决不能答应”

“皇帝昏庸无道,陷害忠良,反他娘的兄弟们,拥立大帅为帝,共筑无上荣耀”

“反了,反了灭了那狗皇帝,拥立大帅为帝”

数万军卒的呼喊之声乱成一团,现场秩序变得混乱起来。众多士卒奋不顾身地向点将台的方向涌动着,领军的将佐一时间控制不住局面。

李光弼的脸色煞白。

如此兵变,若是控制不住,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和李豫。没准,会死在乱军之中。

潼关。

张同率所部羽林卫一万余人出潼关,向虎牢关挺进。

“张兄,虎牢关乃是河东、范阳通往河南的咽喉,易守难攻,是为兵家必争之地。大帅对虎牢甚为看重,往张兄此去一战功成,只要拿下虎牢,我军进可攻范阳,退可守住河南关中,大事可成”封常清抱拳朗声道。

张同在马上回礼道,“封帅请放心,张某定然不辱大帅使命。况且,虎牢关的颜真卿”

张同说到这里,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道,“颜真卿此人重情重义知恩图报,大帅对其有大恩,说不准张某不用耗费一兵一卒,就进驻虎牢关了。”

封常清哈哈一笑,“但愿如此,张兄请上路吧”

颜真卿的确是有归顺张瑄的可能性。但颜真卿并非张瑄的嫡系人马,准备与郭子仪、仆固怀恩联动起事将张瑄推向帝位的封常清,并不能相信颜真卿。为了日后控制住局势,避免范阳叛军由虎牢关进攻河南和关中,破坏大事,封常清与张同会商,决定先下手为强,先把虎牢关牢牢控制在自己人手里。

这是封常清擅自做主的一次行动。后来的事实证明,封常清的这个举动是无比正确的。

听闻张瑄反唐,范阳的史思明企图浑水摸鱼分一杯羹,率大军南下河南,正在虎牢关被阻。

河西,凉州。

哥舒翰接到李亨的调兵诏书,又从探马那里得到了关于张瑄的一切消息,不由长叹一声,缓缓站起身来。

哥舒翰觉得非常遗憾。张瑄本来可成古往今来名垂青史的一代名将,三国蜀相诸葛亮一般的栋梁之臣,但阴差阳错之下,张瑄竟然也要走上与皇帝和朝廷决裂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