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93(1 / 2)

诸位畅所欲言。”

站在新皇的立场上,这些李唐皇室自然是诛杀了干净,扫除后患。然而,若是大开杀戒,必然让新皇留下残暴之名,而对于新成立的朝廷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但不杀这么众多李唐王朝血脉,谁知道日后会不会构成隐患

所以,众人很难做决定。

而就算是有决定,也无法说出口。如果主张诛杀,但一旦皇帝因此落下千古骂名,他们也吃罪不起;而如果主张不杀,一旦日后有人起兵造反,他们又成了纵容前朝余孽的罪人。

因此,包括郭子仪在内,都沉默不语。

陈希烈望着众人,皱了皱眉,“诸位,吾等受陛下隆恩,应当为陛下分忧。如何安置李唐皇室,还请诸位出言献策,集思广益。”

裴冕轻叹一声,“宰辅,这事儿着实难办。按说李豫主动下诏退位,应当给他一条生路。可是,若是将来”

“诛杀了算了,一了百了”杨国忠阴狠地挥了挥手道。

公孙良下意识地开口道,“不可,万万不可”

杨国忠冷笑一声,凝视着公孙良沉声道,“有何不可公孙大人,你蒙受新皇恩德,要考虑好自己的立场”

公孙良闻言面色涨红,颤声道,“公孙良蒙受皇恩浩荡,当为陛下效死。只是李豫既然下了退位诏书,便是有功于新朝。陛下以文德武功立国,断然不能因此留下千古骂名”

杨国忠冷然一晒,怒斥道,“公孙良,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出言不逊,对陛下不尊”

公孙良被杨国忠上纲上线扣上了这么一顶帽子,心惊胆战,忐忑不安,原本为李唐皇室争取出路的一点心思也就很快化为泡影。

他本为李亨心腹,李亨父子待他不薄,心里终归还是有几丝感恩之心的。

第二卷步步惊心 第417章自荐枕席

第417章自荐枕席

第417章自荐枕席

陈希烈皱了皱眉。

公孙良的话虽有不妥,但也不至于上纲上线,扣上这么一顶帽子。

杨国忠摆明了是借题发挥,想要打压公孙良,借此在这个核心权力小集体中树立威信,渐渐确保他的个人威权。说白了,杨国忠还是不甘人下,并不真正把陈希烈放在眼里。

七人当中,要说杨国忠真正忌惮的,也不过是郭子仪一人。张巡虽然也为皇帝张瑄心腹,但张巡根基太浅,被提拔进朝,无异于一步登天,杨国忠怎么看得起张巡。

在杨国忠看来,只要他能镇得住裴冕和公孙良,加上杨錡是杨家之人,他就能在这个小集体中占据领袖地位,甚至可以凌驾于郭子仪这些功臣党之上。

郭子仪虽然面不改色,但心里也有些不爽。

杨国忠终归还是一个流氓政客,他所考虑的不是国家强盛和朝廷政务,而首先是自己的政治利益,争权夺势已经成为他的本能。

咳咳

陈希烈清了清嗓子,打着圆场道,“杨相,公孙大人也是一片赤诚,为陛下声誉着想。郭大人,你意下如何”

郭子仪沉吟片刻,“宰辅大人,此事非同小可,还是奏请陛下裁处吧,我等不敢妄言”

其实这个时候,张瑄就在殿外。

当了皇帝之后,张瑄才蓦然发现,皇帝也不好做。多大的权力,意味着多大的责任,站在皇帝的立场上,他已经不能再像从前一样,杀伐果断动辄使用雷霆手段了。

他不论做任何事,都要考虑到天下和朝廷的大局,还要考虑民心所向,更要兼顾朝臣间的派系争斗和各种利益集团的平衡非常复杂,复杂到让他感觉有些头大。

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凡事都要掌握一个火候,做一个有为的君主不容易啊。

如何安置李亨李豫父子以及李唐皇族,张瑄心里虽有主张,但一直没有拿定主意。

他不得不慎重,因为李唐皇室在民间在士族中的影响力。可他更得考虑自己的清誉,诛杀李唐皇族容易,以他现在对天下局势的掌控力而言,一道诏书下去,李唐皇室千余人或杀或流放,都不成问题。

然而强权的压制,终归不能长久。等他百年之后,肯定会落一个暴君的骂名。作为穿越者,张瑄心里明镜儿似的。

张瑄轻叹一声,抬步走进了殿中。

贴身的小太监尖细的嗓音传出“陛下驾到”

陈希烈等人赶紧起身,拜了下去,“臣等迎接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张瑄笑着摆摆手,“宰辅,诸位相国,请起,免礼平身。”

待张瑄坐定,陈希烈打头,将众人议定的结果奏报了一遍。

张瑄点点头,“准奏。传朕的诏书,册封回纥可汗骨力裴罗为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赐丹书铁券。册封回纥王子葛勒为进西侯、光禄大夫、镇军大将军。命人在长安立碑纪念,昭示我朝与回纥世代友好,永为父子之邦”

“陛下英明”陈希烈等人又拜了下去,朗声高呼。

张瑄呵呵一笑,“好了,起来吧。”

“当着诸位的面,朕有几句话说。新朝初立,不论是谁,都需要以国事为重朕既然将国务交给诸位,便是信任诸位能为国出力为朕分忧。不管过去如何,从现在开始,尔等便是朕之肱骨,左膀右臂。”

“朕对尔等将一视同仁,这是朕的态度。”

张瑄的话音一落,公孙良和裴冕两人感激涕零,知道皇帝这番话有安抚他们的意思,同时也是在敲打杨国忠,提醒陈希烈和郭子仪。

众人拜了下去。

公孙良和裴冕涕泪交集道,“陛下隆恩,臣感激涕零,臣当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张瑄淡然一笑,“朕还是那句话,不奢望诸位能大公无私,但凡事当以国事为重。好了,尔等继续,朕走了。”

张瑄起身就走,但走了几步他就又回头望着郭子仪道,“子仪”

郭子仪毕恭毕敬地躬身道,“臣在”

“天下兵马调配,事关重大,不能怠慢。你全权处置就是。此外,传召封常清,让他尽快率军赶赴西域,朕明日在宫中设宴,为他践行”

“臣遵旨。”

张瑄回到了自己的寝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