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神魂颠倒的,您几位可千万别往心里去啊”年仅十八的吴世明走了出来,一边走还一边说道:“调查取证是吧我妈不配合你们我配合啊那道士前前后后骗了我家近三万,瞧,这符咒还是他给我妈,说是要给我爸喝的”
符咒被这几个男人带走了,回到家中的吴世明显得十分兴奋,他一进屋就嚷嚷道:“太好了,刚才那四个人有两个是宗教局的,还有两个是派出所的,他们都说这是骗局了,那道士有好戏看了”
天真的吴世明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走过场。
那辆警车上,自称是县宗教局宗教处的中年男子把玩着手中的道符,多少有些遗憾地说道:“还以为是什么江湖巨骗呢,原来就是个画符唬人的小道士一千五百多米的海拔啊,鬼才会上去调查呢走吧。”
自从那天吴春花带着家人上山还愿后,陆陆续续地又有几十个乡民三五成群地上山拜神,往常一年到头也没几个人上山的青云观,香火总算是比以前旺盛了许多,但还远远达不到赵青山期望的程度。
这一日清晨六点多钟,天刚蒙蒙亮的时候,赵青山就已经穿戴完毕,走到道观围墙外的一块大石头上盘腿坐下,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近段时间青云观的状况明显要比以往好了许多,但陆续上山的乡民,最多一天也就只有十多个,若要依靠这点微薄的信仰之力收入来增加自己的法力,无疑就是在痴人说梦。
这几天他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对于如何经营青云观的问题,他也有了一些比较明确的思路。首先第一条,限制青云观发展的大问题,就在于龙宿山山高路陡,根本没有一条供人通行的道路
最近由于吴家法事的成功,自然会吸引到一些信徒上山拜神,但要保持观内香火鼎盛的话,靠法事来吸引人,显然也只是最末流的方法。
因此,赵青山想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请工匠上山,不说要修一条直通山顶的水泥台阶,至少也得就地取材,把现在这条泥路稍微改变一下吧
赵青山这几天已经算过了,龙宿山上最不缺的就是岩石,现有的小泥路想要重修,一共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就地取材,利用山上的岩石开凿出一条道路,但费时费力,所需的时间也很长。
而第二个选择,就是把修路的问题承包给施工队,由他们进行实地勘测,利用骡子把需要的材料运上山,直接修出一条水泥路来。
这两个选择都有利弊,一个费时费力但开销较低,一个虽然速度相对比较快,但却很费钱,估计没有个百八十万根本别想动工。
原先一开始赵青山是想修一条岩石台阶铺成的山路,但昨天晚上仔细地想了想,他还是决定把工程承包给施工队,直接修一条水泥路
不过修路可是个费钱的事情,现在青云观上下全加起来也才只有七万出头的积蓄,用这点钱拿来修路的话,根本就是异想天开。
因此,赵青山现在就需要想办法把这笔钱的问题解决掉,只有资金宽裕了,修路的问题才能解决,只有把路修好了,青云观才能迎来它崭新的未来
盘腿在大石头上想了一阵,心里头多少有点谱后,赵青山这才起身回了道观,开始了每天必做的功课参悟玉皇心印
自从上一次领悟通幽神通之后,十多天过去了,赵青山到现在也没能掌握一门新的神通。不过他也不着急,因为这种事情本来就急不来的。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
心中默念玉皇心印,赵青山的灵台逐渐空明。
当默念进行到第十二遍的时候,赵青山整个人都已经放松了下来,简简单单地坐在那里,却给人一种宝相庄严的感觉。
上午十点零九分,一打坐就在那里坐了整整三个小时的赵青山忽然间浑身一震,额前金光闪现,天眼自动打开
脑海之中突然间多出了许多东西,第三门神通,竟是被他给参悟出来了
赵青山不敢莽撞,继续坐在那里加深对这门神通的领悟。
又过去一个多小时,前前后后在神像前坐了四个多小时的赵青山,终于是慢慢的睁开了双眼,嘴角的弧度越拉越高,最终变成了一阵欣喜若狂的大笑声,“哈哈哈哈居然是这门神通真是天助我也”
继天眼神通、通幽神通之后,赵青山顺利领悟了自己的第三门一品神通,此神通名曰托梦,顾名思义便是能给他人托梦的神通。
对于赵青山而言,这门神通的领悟,将为他提供更多的选择这可是装神弄鬼、吸引信徒的无上利器啊
“无量天尊贫道发达了”
第015章 会招灾的
加上最新领悟的这门托梦神通,赵青山就拥有了三门一品神通,尤其是托梦神通的领悟,对他而言不亚于是如虎添翼。
第一品的托梦神通,可以对方圆百米内所有具备灵智的生物进行托梦,每次托梦在三个小时内最多可重复五次,每次梦境维持的时间有三秒。
这三秒钟时间的梦境,完全由赵青山自己创造,也就是说,在这三秒钟的梦境当中,你会做什么梦,根本就是赵青山来控制的。
唯一可惜的是,由于托梦神通的品级还太低,只能做到单项传输,而无法在被托梦者的梦境当中进行直接的交流。
不过,虽说这门神通还存有较大的限制,可对于现在一切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的赵青山而言,却是一门能让他看到希望的神通,托梦这种事,毕竟是逆天了。
原本还对如何修建山路大感头疼,可现在赵青山却心中有谱了,他重重地一击双掌,嘿笑道:“无量天尊,贫道要下山化缘了”
莲花镇只是涝洛县下辖十一镇八街道当中排名吊尾的欠发达乡镇,辖区共计九十七平方公里,镇中心位于群山环绕的盆地之中,交通状况让人十分头疼。全镇六个乡、三十七个村,却只有四万出头的居民散落在辖区各处,至于说莲花镇的支柱产业毛竹应该能排第一吧。
既然是下山化缘的,赵青山当然不会傻呵呵地把手伸向那些老实巴交的农民况且说,就算他伸手了,人家也得有钱给他修路才是啊
所以,赵青山这辈子第三次离开了莲花镇,搭乘破破烂烂的小巴车一路颠簸地赶往经济发达的峒乡镇,也是涝洛县县政府所在的地方。
按照涝洛县群众的划分,峒乡镇这三个字基本上被用到的机会非常少,大家都把峒乡镇称作县城,而并非是其官方的名称。
连公交车站牌上都清晰的写着莲花镇县城区的字样,可想而知峒乡镇这三个字,在涝洛县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究竟使用几率有多大了。
从莲花镇出发赶到县城里头,途中要横穿两个镇,越往县城靠近,沿途的建筑就越显高大,上车的乘客打扮也越显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