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53(1 / 2)

的权力得到了无限的放大,不论是军部上层还是基层军官,大部分都和眼前的大岛次郎一样,时刻不想征服整个中国。但是中国能被征服吗熟读中国历史,号称外务省第一中国通的岩井英一显得十分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沉默了半晌,才把话题转到了目前公馆的工作上,问道:“大岛君,对上海保安三团的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

大岛次郎马上显得一脸惭愧地说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显的进展,请阁下责罚。”

岩井英一轻轻地摇了摇头道:“我看过你们送上来的情报汇总,他们的防范很严,没有进展也是在意料之中。不过,对于沈修文,我希望你能提前对他展开布置。”

大岛次郎微微一愣,岩井英一口中的布置是指岩井公馆自成立以来,就开始对中国的政界、军界的一些重要人物的身边布置卧底。岩井公馆内有一所自强学院,专门学习中文和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实际上这是一所专门培养针对中国的特务学校,从这里毕业出来的学生跟中国人基本上没有两样。他们的任务就是收集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情报,大部分都活跃在政界和军界要人的周围。

大岛次郎没想到岩井英一居然对沈修文这么重视。有些不解地问道:“阁下,对沈修文有这个必要吗”

岩井英一有些不悦地看了看大岛次郎。语气逐渐变得严厉地说道:“我上次早就跟你说过,你别看沈修文现在不过是一个中校保安团长。以他的背景和能力,迟早是中国军界一颗闪亮的新星,更何况他和美国辉瑞制药公司的詹姆士关系非同一般。在盘尼西林的问题上,帝国还没有任何办法,至今无法进口一支盘尼西林。所以,对沈修文提前展开布置是非常有必要。而且对于这个布置,不要急于产生效果,要把目光放远一点。中日之间迟早有一战,待战事,起奇效。”

岩井英一最后一句话语气非常严厉。大岛次郎顿时神情一肃,在榻榻米上跪直身体,双手扶着膝盖上,一低头道:“哈伊。”

陕北延安,自从国民政府停止剿共政策以后,延安的气氛的显得祥和了很多。黄土高坡上放羊翁的信天游,延河边刚从前线撤回休整的女战士正在洗衣服哼着的小调。让这个陕北小城充满了生机。

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小院,如果没有门前屋后重重的岗哨,那只是一个典型的陕北中等人家的小院。不过熟悉这里的人,对这个小院却是充满敬畏,因为这里就是中央政治保卫局。

“现在国g两党正在商谈第二次国g合作,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所以,中央明确指示我们以后针对国民党军队内部的策反,军官的争取都要停止,以免发生误会,直接影响到合作谈判。不过,我们也不能放松对国民党的警惕,为了将来斗争的需要,这些同志依旧要留在现在的位置上。在抗日大局上,他们可以为国民党做一些事,不过绝对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小院最东头的一间房间内,政治保卫局局长陈赓正在向敌工部的同志传达着中央最新的指示精神。

会议结束后,陈赓叫住了副局长兼敌工部部长李克农,笑着问道:“克农同志,最近有没有我那个救命恩人沈修文的情况呀”

李克农仔细回忆了一下,回答道:“最近关于沈修文的情况汇报没有,据以前的情报反映,沈修文现在负责上海虹桥、龙华两个机场的防区。”说着,李克农笑了笑凑近陈赓小声说道:“我们安排过去的同志现在已经和沈修文正式接触过了。不过按照最新的指示,我们要放弃对沈修文的策反,你不觉得可惜吗”

“是啊,确实是根不错的苗子,不过如果他将来愿意加入我们的话,还是留在那边对我们的帮助更大。”陈赓点了点头说道,同时心里不免有些感叹。自从那次自己躲过一难之后,陈赓对沈修文一向很感激。但是工作的性质使他不得不在沈修文的身上动脑筋,感觉有些怪怪的。

正文 第七十六章 第一枪一

第七十六章第一枪一

西安事变后,时间很快进入了一九三七年。这个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随着沈修德的伤愈,沈修文的心情开始好起来。事变结束后,部队解除了一级战备,正常进行训练。新补充的四营的集训结束后,在参谋长乔榛的建议下,沈修文又对部队进行了改变。

把四个营的兵力重新编为三个步兵营,另外组建一个机炮营,配备十八挺2勃朗宁重机枪和十八门六零迫击炮,下设三个机炮连。战时,根据不同的需要,既可以将机炮营进行集中使用,又可以将三个机炮连配属到三个步兵营中。沈修文卸任了原本兼任的四营营长,机炮营改由参谋长乔榛兼任。因为,他知道论排兵布阵,德国陆军大学参谋系毕业的乔榛比他强太多了。

另外两挺2勃朗宁重机枪及两门六零迫击炮,沈修文则特意拨给了他自己一手带出来的特务连,同时为了弥补特务连在中长距离上的火力不足,又拨付给他们五十枝1迦兰德步枪和十挺勃朗宁轻机枪。这样,论火力特务连可以轻松压制德械师的一个营。而沈修文的整个保安三团,除去没有配置七五山炮之外,重机枪和迫击炮等重火力甚至超过他原来所在的德械样板师八十八师的整个师的重火力。

部队重新改编完成后。沈修文在虹桥机场组织了两次小型的步兵营和机炮连之间的步炮协同作战演习。

同时,在沈修文的不断催促下,沈家也在一九三七年春节来临之前,把在上海所有的工厂机器设备搬运到了四川万县。由于战云密布,不少在沈家服务多年的老员工也愿意跟随工厂一起迁到万县。

虽然,在沈修文的记忆中一九三七年首先在七月七日发生芦沟桥事变,打响了抗日战争的第一枪,接着就是上海的八一三事变,整个上海地区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但是考虑到自己的保安三团被日本特务盯得越来越紧,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春节刚过,沈修文就催促着家人赶紧往万县搬。

虽然有些留恋上海的繁华和安逸,但是随着局势的越来越紧张,再加上沈修文的不断催促,老爷子和沈修平夫妇以及沈修文名义上老婆俞文纨终于同意迁往万县。

十六铺码头,挥手送别了登上客轮的家人,沈修文终于松了口气,自己的后顾之忧总算是没有了。坐上车在返回军营的时候,沈修文突然想起在上海自己还有一个牵挂的人。

自从上次和林婧云偶然相遇到今天已经过去将近四个月了,在这四个月中林婧云除了打过一次电话来之后,就再也没有找过他。沈修文想到自己当初对林婧云的怀疑,如果林婧云真的对自己有别的目的的话,似乎不太可能就这样不找自己。同时,林婧云这种反应倒是让沈修文重新找到了当初在学校中那个清高的校花的印象。想到这里,沈修文不由自嘲地笑了笑,看来自己以前的谍战片看多了,也有些神经过敏了。想到上次在电话中自己对她冷淡的语气。沈修文感觉有些过意不去。

“去仁济医院。”沈修文向正在开车的沈义吩咐了一声。

沈义愣了愣,不过他马上想起上次碰到的林小姐好象就在仁济医院工作,不由笑道:“二少爷,这二少奶奶刚走,您就要去找林小姐了”

“开你的车,哪来这么多废话。”自从把沈义招进部队之后,这小子可是越来越放肆了,沈修文不由笑骂道。接着稍稍叹了口气道:“这时局不稳,林小姐又是孤身一人在上海呀。”

沈义和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王小栓,两人相视一笑,轻打方向盘朝仁济医院的方向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