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29(1 / 2)

但是他的亲舅舅,而且还对他有授业之恩

吴三桂迟疑了一下后才问道:“父亲,敢问那庞那皇帝要咱们当中何人进城述职呢”

吴襄面无表情的说道:“咱们所有人”

“所有人”吴三桂一声惊呼,几乎要站了起来

将辽东所有高级将领都喊进进城述职,那辽东谁来驻守这不是拿九边的安危在开玩笑吗

“正是”吴襄苦笑着点了点头“为父并未与你说笑原本皇登基,为父与你三位舅舅就料到皇必然宣我等入京述职,可却没料到皇竟然不顾一切的将我等所有人全都调入京城,真不知道是夸这位皇胆大还是该说他鲁莽”

吴三桂愤愤道:“哼,这位皇也太糊涂了,辽东何等重要之所,他竟然不管不顾的要将所有总兵以上将官都召入京城述职,若是鞑子趁机犯边辽东如何抵挡难道他不想要九边之地了吗”

众人也是一阵愁眉苦脸,皇的这道没头没脑的命令可是将他们愁死了,但是与其说他们是在担心辽东的安危,还不如说是在担心他们自身的身家性命毕竟北京可不是他们的地盘,在那里若是被人一锅踹了,他们哭都没地方喊冤去

祖大乐想了想说道:“诸位兄长,诸位弟兄,崇祯八年,小弟也曾在京城见过那庞刚并与他并肩作战,据小弟观察,那庞刚为人甚是豪爽如今是贵为九五之尊,想必是不会做出那种喔龊之事”

祖大寿责怪的望了祖大乐一眼,“二弟,虽然皇曾与你并肩作战,可如今人家已经是九五之尊,你怎么直呼其名,若是被人告到皇处,你也要吃不了兜着走”

祖大乐却大大咧咧的说道:“大哥,你怕什么这里全是自家兄弟,有谁会说出去”

祖大寿沉着脸道:“小心无大错,你连古训都忘了么”

看到祖大寿生了气,祖大乐只好灿灿的低下了头不说话了

祖大寿看到祖大乐认了错后才说道:“好了,咱们言归正传虽然皇曾跟咱们并肩杀过鞑子,可人总是会变的,人家现在是皇帝,可不是以前那小小的千户了,大家不可再用以前的眼光来看人妹夫那位来宣旨的公公在哪里,能否让我等前去拜见一下”

吴襄苦笑着摇头道:“真是不巧,那位公公宣读了圣旨后,立即就马不停蹄的往宣大赶去了,听说他还要给宣大总兵杨国柱宣旨,看来咱们九边的人是一个也跑不了”

听了吴襄的话,祖大寿等人的脸色一下子就难看起来,这个皇也太心急了,屁股下的龙椅还没坐热,就想一口气将辽东消化掉吗

周围一下变得寂静起来,一名副将不服气的说道:“皇如此待我等,难道就不怕我等归顺了那满清吗”

“住口”

一声暴喝在大厅中响起,祖大寿怒目圆睁的对那名副将喝道:“归顺鞑子,亏你说得出口,你难道不知道咱们是干什么的吗咱们打了这么多年的鞑子,临了难道还背上一个逆臣的骂名吗”

看到祖大寿发了怒,这名副将的脸色变得赤红起来,最后才颤颤地低下了头:“大人赎罪,末将知错”

一时间大厅里静了下来,众人皆皱眉不语,这个庞刚现在可是给他们出了个大难题,弄得他们现在是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

最后,吴襄终于长叹了一声,“罢了罢了,去了这一遭就是了,老夫就不信,难道皇还会把咱们的脑袋全砍了不成”

祖大寿神色复杂的望着吴襄道,“两环吴襄的字,你真的决定了么”

吴襄点头道:“大哥,我决定了,此去京城不一定有事,可若是不去京城皇必然饶不了咱们,去了顶多将咱们罢官为民,咱们好歹还可以东山再起,可若是抗旨不尊后果你们自己也能预料”

祖大寿苦笑着点点头:“是啊,现在皇正巴不得拉几个人出来立威呢,咱们可不能朝枪口上撞”

众人又商议了一会后,最后才做出了将城防事宜交予了自己的副手,就在这几日抓紧时间进京的决定

就在吴三桂等人勉强遵循了圣旨,匆匆往京城赶去的时候崇祯十三年八月月二十三日,在北京登基的庞刚,开始正式昭告天下,从即日起改年号为大华永武元年年并宣布了朝廷内阁和六部官员的名单

大华朝廷的制度大多沿袭大明,照样有六部尚书,也有内阁,因为庞刚认为其实大明的制度在封建时代来说已经很完善了,他自问不是什么伟人,能够创造出比这个制度合理的制度,自然是照搬前朝的制度了

制度制定下来后,庞刚的岳父魏同年同志就很荣幸的担任了第一任内阁阁老

剩下的六部则是兵部尚书李岩、吏部尚书闻人君、户部尚书华严、工部尚书林峰、礼部尚书李仙风、刑部尚书则是孟卿,之所以让孟卿担任礼部尚书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庞刚手下的人才储备实在是太少了,作为一个崛起才五年多的势力来说,虽然军事上开了金手指,可以训练出一支又一支的强军,但文官的底蕴却不是靠着一本变异近代兵器百科能变出来的尤其是确定了六部的尚书人选后,但六部这么大的框架可不是光靠六个尚书就能建立起来的,这下面还需要无数个中低层的官吏来支撑

以前管理几个省的地盘时庞刚还不觉得什么可现在当上了皇帝,庞刚这才觉得人手一下子开始不足起来

“早知道就多做一些人才储备了”这就是此时庞刚的心里话,不过这话他也就是在心里想想而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国家所需要的人才储备何等巨大,这可不是靠着几年突击式培养就能建立起来的

最后无奈之下,庞刚这才将注意打到了原本的大明官吏体系上,庞刚特地下旨,从在京城的官员当中挑选一大批以往没有明显恶迹的官员充实到了自己建立的官员体系里,这才堪堪让大华朝廷这个庞大的体系运转了起来

架子是搭起来了,而庞刚的苦日子也来了,当了皇帝之后庞刚这才了解道原来皇帝的日子是多么的苦逼,每天不到五点就要起床上早朝,批不完的奏折以及处理不完的事情,把庞刚弄得是虚火上升

根据庞刚同志的亲身经历和记载,大华的早朝是这样的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三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到凌晨五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