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6(1 / 2)

上行驶,在陆地上将不具备自动补充能量装置。”

海洋上开车你当你家住航空母舰啊王海冬心中只能冒出一句无力的吐槽来

008三无女牌全球导航

某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小商船破开一道道波浪正行驶在远离海岸的航道上,船上的船员们此时正露出一副诧异的表情,那位什么都不会的船长怎么和海盗打了一仗后突然就如同开窍了一样,连航海士这种高难度的活都能会干了呢

王海冬此时真一副舍我其谁的模样,站在船头摆弄着不知道是从那个角落翻找出来的测量板,而且还能不时地朝身后的正在舵轮仓掌舵的苏老发出,向左偏十五度,风帆角度不够这样只有顶级航海士才能发出的细致命令来

难道真的海洋女神开眼赐给某小强男航海士的能力了这当然不可能,让我们把角度放回到王海冬身上,此时的三无女正跟随在他身边,不断报出例如,风速32,坐标xxxx,偏离航向x度这样极其精致的数据出来。

王海冬做的只不过是把的自语三无女口中的数据再说上一遍而已,当然这几天的航海知识也没白学,总算没有傻到去照搬三无女口中的精确数据,只有等航道可能偏出十几度的时候才会做出修正。

看着依然在汇报数据的三无女,王海冬总算是知道为什么某女有被称为作弊器的资格了,神力制造系统仅仅是三无女的一个附加功能而已,三无女真正的作用,则是辅助他这个对航海一窍不通的菜鸟能够顺利地在海上航行的指导者。

三无女的功能就犹如是全球导航加天气预报器,不仅现在的风速,甚至连几个小时将有多少几率起风她都能作出预测,基本上只要王海冬带着三无女,只要他的小强身体不被人道烧毁的话,给他片木板他都能横渡太平洋,把王海冬导航到新大陆上,半路还能顺便去一次原始的夏威夷岛度假。

此时王海冬才觉得自己花在三无女身上的那1点神力果然值得,比起他那把还在“充弹”中的破左轮实在是有用多了,当然某人在海上装逼装久了累倒是不累,可是他现在才发现原来有时候遇到个海盗还是挺有趣的,面对毫无改变的大海实在有些无聊。

不过有了三无女的帮助海船的速度可是有了明显的提升,原本在苏老这些水手的控制下,船速在小逆风的状况下能够达到4节就算是要谢天谢地了,而在晚上就需要下锚休息,别说在近海,就算在空旷无边的远海在夜晚航行也是不明智的选择。

这样一天持续航行下来也过80公里的直线距离。上千公里的海路也就是为什么苏老告诉王海冬泉州需要12至15天的原因。

不过有了三无女的导航系统,船航行的速度虽然没有提升多少,可是在航海效率上却直线提高,根本就没有用到12天时间,仅仅在他们离开杭州港10天后,就已经来到了他们本次出海的目的地,泉州港

其实速度应该可以更快的,只不过王海冬他们之前已经浪费了接近六天时间,而到调整好航道后,他们用4天的时间跑完了之前预期还需要7、8天才能跑完的航程。

泉州港属于南方较为发达的港口,不过比起杭州港的繁荣却相去甚远,还没进港王海冬就发现,港口中往来的船只多为西方的麻布帆船,反而东方的硬帆数量却相对较少。

“船长,泉州港主要产茶叶生丝和大黄,不过江南一带多半产茶养蚕,再加上课税繁重,所以港中多半还是那些西方鬼佬的海船较多。”苏老的解释虽然简单,不过倒爷算明白。

课税这一点王海冬却也没怎么注意,出海本身就走的匆忙,就连货物都是罗老头张罗的,他基本对于航海贸易还停留在游戏里的那点影响,可游戏里哪有人会像他来收税,就算敢来,他的128门大炮的战列舰队都能把对方送到海里喂鱼。

本想再问清楚,不过对于贸易苏老却也说不上来,他本身也只不过是一个有着十几年经验的老水手,船长掌柜买卖货物的事情却轮不到去掺和,虽然几年前也跟过货船跑货港口的情况倒也算知道一些,但是真要细问却也不太清楚。

港口船虽然不少,不过空着的位置也算足够,十来米长的单杆的小帆船停起来更是方便,不过等他们船刚听稳当,船舷下不知道何时已经站上了一人,只见他手中捧着一本像是账本的书册,对着船内喊道。

“你们船长呢去吧你们船长喊出来登记造册”水手们对于港口的事情还算是熟悉,知道这位肯定是港口管理的官员,每一艘停港的海船都得在这里登记,包括是否要交易,停泊多久,还有补给之类的都需要通过官员来处理。

王海冬本就离得不远,船下一叫他自然也听到了,小船距离港口也不算高,一个纵身就从船舷跳到了港口栈桥上。

此时的港口可不比王海冬来得世界,这里可没有水泥搭建港口则么奢侈,就算是杭州港这样的大港,也只有几个青石铺搭的栈桥,其他的都和泉州港一般用粗憨的木料搭建而成。

“船长好身手”水手看到王海冬的纵身一跃当然是鼓掌欢呼,毕竟在他们眼里船长就是个高来高去的武林高手。

不过码头的这位登记的这位却有些不满,刚才王海冬那一跳却把他吓得不轻,看到那些水手竟然还鼓掌叫好,心中暗暗有些不爽。

“说吧,到泉州港是来干嘛的是停靠补给,还是来做买卖的”这位态度虽然有些不好,不过王海冬也算是看惯了另外一个世界公务员的嘴脸毫不在意。

“是来做买卖的,给这是杭州同业公会签发的贸易许可证。”这张证件是罗望海和他在同业公会签订合同时一起办理的,别看这一张小小的证件,这可算是这艘商船的身份证,要是在港口停靠没有这份证件,轻则赶出港口,重的直接扣押,直到补办的证件送来才算完事。

港口官员接过王海冬递过来的贸易许可证,口中对着许可证上的内容复述道:“探宝号,船龄3年,水手9人,对不对”

“没错。”王海冬其实挺腻味这艘船的名字,不过那位罗少爷死后不肯改,也只好讲究了。

官员把这些内容登记造册后,又把贸易许可证还给王海冬后继续问道:“船上是否装了货物,是否要在本港出售还有出港时需不需要补给”

“装了,一货仓苏绣,补给就不用了。”船上的物资少说还能用上40天,等过半的时候再补给也不迟,再说真要补给那些沿海小港口反而比这些大港更便宜,虽然要耽误一天工夫,不过有一部分贪小便宜船主就会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