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6(1 / 2)

一句话也没有多问。

赵宝儿倒是很坦然,出了门就道:“我家去年一冬也就攒了这些。没有大猎物,我爹不上山,不像你,什么都要捞两只来换银子使把。”

他又道:“怪危险的。我们也不套兔子,琐碎。看见了就打两只。”

看来他们是把狩猎当成副业和兴趣。

陆朝阳听了,点头道:“我要手头有些闲钱,也不那样套兔子了。”

赵宝儿把马车留在银楼,自己带着她和四条狗上街,笑道:“你成日的背着东西上集去,也不是什么好活计。”

陆朝阳身上还剩下一两多碎银子。

赵宝儿道:“县里逛逛吧。”

陆朝阳点点头,道:“好。”

于是四条恶狗开路,两个小少年拉轰的逛了一回街。陆朝阳并没有去逛那些独城里有的布庄衣裳店,倒是去逛了首饰店。

“我娘头上光秃秃的,我想给她买件首饰。”

赵宝儿道:“带着不扎你家老太婆的眼睛”

陆朝阳撇撇嘴,道:“扎就扎吧,不过兴许我娘也不带呢。”

赵宝儿笑了起来,没说话。

陆朝阳看中一支簪子。这是一枚工艺寿字小簪,纯银的材料,看起来朴实无华,很像林氏的作风。

一问价钱,一两银子出头。经过辛苦的还价,降到一两。在银簪中属于顶好的了。陆朝阳想着林氏会喜欢,高高兴兴的放在自己怀里。

赵宝儿看了,道:“你自己不买一个”

女孩子的首饰都是每年攒着,以后出嫁了作为嫁妆。

陆朝阳笑了笑,道:“我用不着。”

她做男儿身打扮,而且也没钱了

赵宝儿想了想,道:“那就这样吧。”

陆朝阳点点头,和赵宝儿一起离开了首饰店。

在街上,陆朝阳就左顾右盼,心道会不会碰上林家人。

逛了一阵子,陆朝阳囊中羞涩,也没有什么购物欲望。倒是赵宝儿买了不少家什回去。赵宝儿道:“请你下馆子”

陆朝阳想了想,道:“不行,我还得回去。不然我奶我娘非疯了不可。”

赵宝儿就在心里嘀咕了一声:老妖婆。

虽然没买什么东西,不过陆朝阳进了一趟城,还是很高兴的。也第一次动了或许可以搬到城里来住的念头。路上便缠着问赵宝儿,道:“宝儿哥,开春了你们还上山吗”

赵宝儿头也不回地道:“开春了得忙地里的活计。再说,等天气暖和了,山上猛兽多了,蚊虫也多。你还是套套兔子是正经。”

他想了想,又道:“偶尔也去打打野猪。那东西祸害庄稼,生崽子又快,讨人厌的紧。有空我也带你去捞鱼。”

陆朝阳有点失望。

赵宝儿又幸灾乐祸的道:“你同我们不一样,我们独门独户的,捞回来的东西就自己打牙祭了。你可就不行了。再说了,也不能太贪。冬日里赚了个饱,开春了就好好寻思琢磨着捞点儿野味尝尝鲜就是了。也不能老指着山里发财。那岂不是乱了套了。”

陆朝阳悻悻地想,这个问题上,咱们有代沟。

回到陆家村,陆朝阳在村口就下了车。赵宝儿带着四条狗回家了。

赵氏果然还惦记着要弄死那两条狗的事儿,陆朝阳一回去,她就杀气腾腾地冲了出来,打量了一番,却没有发现那两条狗,顿时就虎着脸,道:“正是开春忙的时候哪你是不吃饭啊还在外头闲溜达了一整日就紧着我们老的伺候你哪我是作孽啊,老大一把年纪了还要伺候你这个丧门星”

陆朝阳心想,真难得,老太婆终于肯正面对自己说话了。

遂笑了笑,道:“奶,我去帮忙烧火”

这时候正是要做午饭的时候。

她却先跑回了自己屋里,小心地把金子藏好了。这趟进城,她买了一把新锁。

厨房里,林氏正在满头大汗的做饭。孙氏看着像烧火,其实就是坐在灶台边暖和着。一看见陆朝阳,她就站了起来,道:“哎哟,我们朝阳可算是还知道回来啊可惜没等着一大家子人上桌吃饭的时候哪”

说完,一溜烟就跑了。

陆朝阳也不跟她计较,自己坐下来,很快烧起来了另一个灶台的火。

林氏无奈地道:“她就这个脾气”

陆朝阳无所谓地道:“娘您不是常说,和她掰扯,日子就不要过了哪我才懒得理她哪。”

林氏欣慰地点点头,道:“你懂事了。”

比去年好多了脾气也不会这么冲了。

陆朝阳笑道:“娘,我和宝儿哥进城了。”

林氏却轻轻摇头,仔细地四下看了看,然后又不做声了,自己管自己炒菜。陆朝阳也就按捺住兴奋劲头。

“我外婆什么时候来哪”

按理说年后得来走走。

“就这两天了。”林氏也满面笑容的。

端了饭上桌,赵氏依然没个好脸色,不过也不开骂了。春闱在即,在家里闹,只会让家里的男人厌烦。

过了年,就是赵氏最头疼的时候了。去年也没到手几个银子,今年一开年就要花出去一大把。

家里的几个男人每年都是要参加春闱的。陆老爷子和陆大爷在府城,想考下举人来。陆七爷和陆八爷则去了县城考秀才。家里的几个男人都是不知道过日子的进了城都要讲究排场。陆老爷子和陆大爷进城就要花去五两银子。再有七爷和八爷,也会由陆七揣着三两银子进城。

这样一来,过年卖猪的钱就没剩下多少了。好在家里还有些薄积蓄,不至于太捉襟见肘。再加上吃喝是不愁的。毕竟有老些田地。

这一趟进城他们自己会买些纸和笔回来,剩下的一点银子给几个孩子交了学费,,现在孩子的半年的束脩等于十斤肉,也就是二百文大钱,家里有三个孩子,就去了六百文大钱。一家人就等着下个月发秀才贡米的时候。每个月一人也有三百多个大钱,加起来七百多个大钱,能周转一下勉强供应家里的纸笔。

再等到佃户交租的时候,有时候会让佃户去把粮食卖了交钱,不过毕竟是少数。

尤其是过年的头个月是难熬的。赵氏是精打细算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钱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