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如此激动
沿途的百姓看着这一队卷起旌旗沉默而行的精锐甲士,一个个莫名其妙,却也没有想得太多。刘修他们就像一阵风掠过湖面,吹起一阵涟漪,又慢慢的消散,只在那个叫鲍文才的汉子心里激荡了很久。他一边挑着担子,一边看着已经看不到的骑兵,心里已经暗暗的做了决定。
收完麦子就投军去跟着这位卫将军征战,一定是一件很值的事。
到达长安,刘修径直去了他的幕府,荀彧正和京兆尹刘陶商谈,刘陶唉声叹气,荀彧的脸色也不好,一看到刘修,他们互相交换了一个眼色,起身迎了出来。
刘修扫了一眼案上的帐册,沉下了脸:“什么事”
“没什么事”刘陶嗫嚅了两句,一迎上刘修那凌厉的眼神,又心虚的低下了头。荀彧苦笑一声:“将军,秋粮还没有完全收仓,已经有人在联系外销了。”
刘修眉头一挑,怒气涌起,刚要发怒,又收住了,轻轻的将马鞭放在案上,平静的问道:“都是什么人买又是什么人卖什么价”
荀彧和刘陶见刘修没有发火,不免有些诧异。刘陶咳嗽了一声:“将军,这也只是我们的一点猜测。最近从武关传来消息,有不少南阳商人听说关中今年大熟,纷纷派人前来联络购粮事宜。将军也知道的,南阳从今年开年便开始打,春耕被耽误了,几万大军聚在南阳,消耗非常大,就是那些大族也有些吃紧,所以”
“那又是什么人有意向要卖价格如何”
“当然是关中的那些豪强,特别是以马家为首,依附袁氏的人。”荀彧接着说道,“价钱嘛,还算公道,大概有三百钱一石上下,这只是暂时的议价,我估计后面还会涨。”
东汉的粮价通常在一百钱一石左右,饥荒的时候没个准,洛阳饥荒时,曾经卖到八千钱一石,万钱一石也不是没有过,这几年虽说收成一直不好,但总体来说还没有发生大面积的饥荒,三百钱一石对于大批量的购粮来说,已经是一个不错的价格。
刘修把手指捏得咯咯响,他非常生气,这些关中的豪强得了他的好处,却依然只顾着自己的利益,明知他现在急需大量的粮食,却还想把粮食卖给外地人,他强压着怒火扫了刘陶和荀彧一眼,最后对荀彧说:“文若,你怎么想”
荀彧微微一笑:“我有一个想法,正想向将军请示是否可行。”
“你说说看。”刘修心头一喜。
“他们卖粮可以,但该给我们的粮,一石也不准少,谁要少我们一石粮,我们就派饿了肚子的士卒去要。”
刘修没吭声,刘陶却吓了一跳,派饿了肚子的士卒去要要粮还是要命他刚想反驳,又觉得没什么正当的理由,当初刘修和这些豪强都有约定的,让他们占一部分田,就要交一定的粮食,现在这些豪强要反悔,那可不能怪刘修翻脸不认人。
他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荀彧说该他的不能少,那豪强们剩下的粮呢,是不是可以自由出售他抬起头看了荀彧一眼,正迎上荀彧从容的目光。
“另外,我们当初签订契约的时候,有一个同价优先的条款。计划之外的粮,我们出五百钱一石的价格收购,谁要敢低于这个价把粮卖给外地人却不卖给我们,严惩不怠。”
“那要是高于这个价呢”刘陶急忙问道。
“那当然是你情我愿,价高者得了。”荀彧淡淡一笑:“不过,市税不能少。另外,以这个价格优先收购百姓的余粮,数量不足的部分,再向大族们购买。”
第四卷黄巾乱第381章遇仙
第四卷黄巾乱第381章遇仙
感谢书友小梦龙的打赏和月票,感谢诸位书友的支持。
从9月29日起,到今天为止,连续9天,19章,11万字,老庄很卖力,诸位很给力,成绩也不错对老庄来说,非常感谢。
每天万字的更字,不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说实在的,要长期坚持,的确也不是件易事,一方面要看有没有毅力,另一方面也要看有没有动力。
毅力来自老庄,动力来自诸位,请诸位大力支持,老庄争取爆发得时间更久一点。
第一更送上,求票票,积攒第二更的动力
刘修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刘陶稍一琢磨,也明白过来了。荀彧抬高了粮价,低于这个价不能卖,那所有卖出去的粮价当然要在五百钱以上。本来卖三百钱一石的粮食现在变成了五百钱一石,税自然水涨船高,而沿途各关收税当然也跟着涨,这样一来,虽说没有禁止粮食外售,但高昂的价格肯定会吓退一批人,税收却不会有明显的下降。
荀彧利用同价优先的约定,既遏制了大量粮食的外流,又没有突出当初他和豪强们的约定,可谓是合情合理而又正中要害,有以轻驭重之效。
刘陶连连点头,抚掌赞道:“文若此计甚妙。”
刘修没有夸,只是赞许的看了荀彧一眼,王佐啊,这样的人才才叫王佐。有他在关中,老子可以放心了。
刘陶得了计,兴冲冲的走了。刘修随即把洛阳之行的事情给荀彧说了一遍。荀彧听了之后,久久不语,眉间有些忧色。过了片刻,刘修说道:“文若,你要不要写封信回去,让家里人都搬到长安来我先生不肯来长安,这长安学堂没有一个能坐镇的学者不行啊,你看仲豫有没有兴趣。颍川也乱了,我估摸着颍川学院一时半会的是建不了,不如先到长安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