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434(1 / 2)

准备好了茶具,是一套精美的漆器。蜀郡所治的漆器天下闻名。朝廷有专门的漆器工坊在成都,其他各郡如广汉、绵阳都有漆器工坊。为了让精美的漆器更加坚固耐用,上等的漆器上都会有金属镶边,称为釦,根据所用釦器不同,漆器也分成不同的等级,最好的是装金釦,只供天子使用,次一级的是银釦,供皇后使用,一般人只能用铜釦,不过除了金釦没人敢用之外,银釦的也不少,并不仅限于皇后使用。

龚安所配的漆器便是银釦,而且花纹也与众不同,并不是常见的凤鸟等吉祥纹,看起来像是各种符咒,和他的身份倒是相符,应该是专门订做的。

刘修入座之后,龚安在下首陪着,把阆中的大致情况说了一遍。他说,板楯七姓向来同气连枝,又都是天师道的信众,虽然现在还没有和其他四姓通气,但是他们帮刘修是没什么问题。只是阆中除了他们板楯五姓之外,还有一些在教的大姓,他们对天师道的忠诚没有那么强,要想取得他们的帮助,最重要的是利益。

刘修想起了甘宁说过的话,便问道:“你们对并州和关中的新政熟悉吗”

龚安笑了:“并州的新政了解得不多,可是关中的新政,我们却常有耳闻。关中往成都的商人有不少会经过阆中,常会说起关中的新政,所以我们对将军的新政并不陌生。”

龚安一边说,一边给刘修倒了一杯茶。眼下汉人对喝茶还不是非常接受,但是蜀中喝茶的气氛却很浓,早在西汉,茶叶就成为巴蜀的一项重要经济植物,刘修之前喝的茶,大部分都是卢夫人从巴蜀带去的。

刘修端起茶杯,浅浅的呷了一口,龚家是板楯七姓之一,是阆中的大户,他和其他大户一样关心自己的利益,关心新政。能当上这治头大祭酒,他在阆中的威望当然不会小,他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也许就是阆中大姓的态度,因此刘修想先听听他的意见。

“那道长对我的新政有什么高见”

龚安知道刘修明白了他的意思,笑盈盈的摇摇头:“我不过是乡野鄙夫,哪里有什么高见,不过听得多了,倒也有一些想法,如果能有机会当面向将军请教,也是一件幸事。”

“道长客气了。”刘修微微一笑,放下茶杯:“我洗耳恭听。”

龚安哈哈大笑,举杯相邀:“来,将军,我们以茶代酒,先喝一杯。”

刘修举杯,两人碰了一下,喝了口茶,龚安开始讲述自己的意见。他的意思其实很简单,益州殷富,不像关中和并州那样有求于人,他们当然也想发财,可是他们担心刘修的新政在益州实行之后,会大量向并州、关中输出财赋,这样一来。对益州就没什么好处了。所以益州人希望能像并中、并州的豪强世家一样获得工商许可,可以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发财,又不想自己的利益被侵吞,白白的做了并州和关中的粮仓和钱库。

这个情况是以前刘修没有遇到过的,他在并州也好,凉州也罢。新政的目的都是让利给那些豪强,以换取他们的支持,以他们的经济实力为基础。迅速的积累财富,然后外销产品,收购粮食。从而解决本地的粮食危机,并把土地逐步的从豪强手中收购回来。有了巨大的工商之利为诱饵,豪强们对土地的依赖有所降低,刘修收回被他们多占的土地时阻力就小多了。

益州的情况有些不同。益州人赖以治富的手段本来就不是以土地为主,而是治炼和工商,益州人治铁是全国有名的,益州的手工业也非常发达,益州的商人更是数不胜数,生意大的甚至走到了天竺、大夏,西南丝绸之路虽然没有另外两条丝绸之路闻名。可是一直持续不断,成都一方面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大汉商业的西南重镇,更是大汉沟通境外的中转点。

可以说,没有刘修的新政,益州人已经很富了。如果刘修不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他们又何必冒着风险支持刘修

刘修淡淡的笑着,静静的听着,等龚安说完,他已经有了主意。他放下茶杯,双手轻轻的合在一起。搓了两下,笑道:“道长既然是天师道治头大祭酒,掌管一治,想必对道术有所了解,我想和道长请教几个道术上的问题,不知可否”

龚安能当上这治头大祭酒,当然通一点道术,可是他却不是因为有道术才当上这治头大祭酒。刘修要和他讨论道术,当然不是他想听的,但是他也知道,这些有身份的人说话都喜欢绕弯子,打比喻,在比喻中互相试探。因此,他点了点头,笑道:“久闻将军道术高妙,今日能听将军论说道术,我一定能受益匪浅。”

刘修无声的笑了笑,眼睛看着茶壶上的火苗:“道长,你知道最初火是怎么来的吗”

龚安沉吟片刻:“书上说,是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

“不错,钻木生热,故而能生火,就像这两掌相搓,也能生热一样。可是道长,你看过谁能把手掌搓出火来吗”

“那倒没听过。”龚安轻声笑了起来,饶有兴趣的看着刘修。

“是的,搓手掌生不了火。”刘修笑盈盈的看着龚安:“如今大多数人都用钻木取火,以木燧取火,以麻缊引之。可是哪怕是一个非常熟练的人,用这种方法生火也非常费时费力。”

汉代人取火之术基本和先秦没什么区别,大多是用被称为木燧的硬木钻磨软木,然后用易燃的麻絮之类引火,有条件的人家不用这么复杂,就用焖火之法,就是把火种一直保留着,什么时候要用,什么时候就打开。可是一般人家没这个条件,就只能用的时候再生火,其实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只是龚安和刘修不同,他习惯了这种方法,并不觉得非常麻烦。

“晋阳学堂研制出了一种新型取火的办法,只需要轻轻一划,就能生火。眼下正在试验批量生产的办法,很快就能供应军中。”刘修哈哈一笑:“以后我们行军打仗,再生火作饭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当然了,在外经商的人也用得上。”

龚安眉头一挑,连连点头称是,但是他还是不太明白刘修究竟想说什么。

“道长,如果有这样的东西,你愿意花多少钱买”

龚安思忖片刻:“生一次火,我愿意付出一个钱。”

刘修抚掌而笑:“道长够节俭的,如果每天生一次火,一个月你只愿意为此付出三十个钱,不过是一斤肉的价钱。可是道长,一个专门作饭的仆人,管吃管住,一个月的佣钱少于两千,你是雇不到人的。”

龚安不以为然的一笑:“那是,可是谁不想省点钱呢。”

“不错。”刘修凑近了些,“可是我要告诉道长,其实这能卖三十钱的东西,成本只有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