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问题,一方面是为核电这类能源让出市场空间,但是每一个小火电背后都牵涉到错综复杂的地方利益关系,国家虽然下达了指导性文件要求限期完成,但是地方上却没有多少动作
他们宁可用国家补贴来抱住这个入不敷出的小火电,也不想一关了事,这里面地方上利益纠缠太多,凭借一两个指导性文件而没有相应的经济补偿在里面,地方很难操作下去可是说到用钱,国家到处都是窟窿,这笔钱财政肯定是没有办法出的
“淘汰落后产能也不能大面积影响民生啊”一边平常同总理互为奥援的常委曹学智站出来反驳道,“像这么任凭欧盟制裁下去,我们的纺织品和玩具产业倒闭的企业将数以千计,增失业人口几百万,这么大面积的失业潮,对于我们社会的安定团结局面可是一大挑战啊”
“我们也不能只看到坏的一面,”李顺德常委接口说道,他同赵楚华一样是核电的支持者,南方核电背后的大人物,所以在这件事上观点同赵楚华接近,“我们限制汽车进口,对于国内汽车行业也是一大促进,根据整个行业测算,如果这一百多万辆汽车全部由国内生产满足,整个产业链下来,拉动的就业机会也是上百万人”
“因为汽车工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比例约在1比3至1比5,从汽车原材料到汽车售后服务,每一辆车背后都蕴藏着不少就业机会,根据专家们研究,汽车工业每提供1个就业岗位,就给上下游产业创造10至15人的就业机会,这一起一落之间,我认为就是一个很好的产业升级机会”
话题一打开,贸易争端问题就逐渐演变成为了产业之争,这可是另外一个大命题,每次产业规划会议往往吵上几周都不见得有明确结果,尤其是各个常委都有自己考虑的利益和关注点,今天也不例外
特别鸣谢老书友“美人玉”盛情打赏,能够看到老书友再次出现,感觉真好
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在麻省理工的日子第五百四十章转机
更新时间:2012102222:03:51本章字数:3017
能够站着说话,谁愿意低头求饶
在一号首长的心目中,随着军方已经开始了全面升级的过程,军事实力现在已经日新月异,飞速攀升,已经开始有了很大的自信心,连带着对于经济方面也开始展现出强硬态度。
所以在这场争论之中,大家明显感觉到,一号对于妥协兴趣不大,尤其我们提出让步的妥协方案更是不赞同,这简直就是送上去让人打脸,这种事情我们过去干过不少,到了今天,一号首长觉得不能再这么干下去了。
因为这将暴露我们的虚弱,使得我们需要做出更多的让步才能够换来对方的让步。我们在这方面教训之多简直可以用罄竹难书来形容。
有了这么一个主旨,到了最后,大家终于还是从争吵中达成了一个共识:商贸部和外交方面尽量沟通争取,看看能否获得一些成果,但是如果需要解除国内对欧盟的贸易反击措施,一定要将对核电的封锁一起谈,大家一起解禁。正是因为这个无理由的封禁才导致了眼前的局面,我们不可能在这个方面让步。
如果无法达成这个目标,我们不惜将贸易战进一步升级,考虑将欧盟现在很有优势的机电产品纳入报复范围,现在有了沈大机床源源不断地输出领先的机床产品,以及杜氏重工旗下高性能钢铁合金材料和独立自主的软件系统平台,我们在这方面进步很大,国内同类机电厂商中眼疾手快的已经看到了机会,率先同杜氏重工深度合作研发,引入杜氏重工的加工设备和嵌入式系统。tgt
原本必须进口的高精尖机电产品在这个背景之下被源源不断开发出来,国内对于高端机电产品进口需求已经大幅度减弱,几乎现在所有主流机电产品我们都能够国产,所以限制这个方面的进口,对于国内机电行业毫无疑问是一大利好。
这个会议的定调,让原本带着妥协使命的贸易谈判代表团完全转变了谈判的基调,更像是一个带着最后通牒的观光团,让原本很是期待的欧盟代表们大失所望且更加愤怒。
在这个情况下,中欧贸易战进一步升级已经不可避免。
现在,是考验谁有能力更加忍受下去了。
中方在多名常委推动下,开始艰难地推动产业升级过程,低端初加工和原材料性质的纺织品企业,将在行业寒冬中开始一轮兼并、转产或者关闭浪潮,借助市场之手完成纺织品行业的强行升级过程,对于幸存者将提供适当的财政扶持直到熬过这个艰难岁月。
为了减少大量工人失业的阵痛,国家财政这次以专门的资金安排和扶持对于破产工人们的妥善安置,发放相应破产工人工资补贴来支持工人转化成为其它行业的劳动力。
为了创造更多工作机会,财政开始了新一轮扩大内需的计划,这一轮扩大内需不是放在基础设施方面,而是直接投入各个产业中,比如汽车行业安排资金支持各大自主品牌的技术升级,对于出口的新车型新生产线提供适当的财政优惠贷款,鼓励汽车出口;除了少部分特大城市外,对于国产汽车在二三线城市的消费减少控制和限制,扩大内需。
军费的投入进一步增加,支持军方主战装备的全面升级改造工作。
推进国内机电加工企业的加工水平,对于采用沈大新型智能数控高精度加工机床的厂家进行补贴,全面提升国内机电产品的质量。
核电建设进一步提速,对于环境影响极大的火电和水电限制发展,以清洁安全的莲花堆核电站逐步取代,未来将开始逐步淘汰排放不达标的火电项目,当然在取代过程中,新核电和旧有火电替代要进行相应利益捆绑,以解决火电原来建设方的经济损失。
一系列的刺激扶持政策的出台,加上对欧盟的贸易反击继续扩大的机电产品的输入上,让世人看到了中方在这次贸易战中的决心和信心,因为中方已经看到了两败俱伤的后果,并且现在开始积极疗伤。
同欧盟市场不同,中国本身就具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单一的政府比起欧盟松散联盟来说,无论是执行力还是集中资源,或者忍受产业变幻对于工人们带来的阵痛方面都要强于欧盟方面。
也就是说,在这场战争中,中方忍耐力明显要高出欧盟内部,中方几百万产业工人的大挪移能够在阵痛中完成,换成欧盟,百万级别的工人失业简直不可想象,因为这是一个数十个国家组成的联盟,谁愿意承担这个阵痛谁又能够承受这个阵痛
所以,很快,在这场战斗中受创最深的德国人坐不住了。无论是汽车行业还是机电产品,都是德国人的强项,这么一来,中方贸易措施伤害最大的就是德国的工业界,他们等于在为法国人的核电产业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