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位才算是正统的法修符一脉;还有那天魔教教主申成道也是主修魔教大法的正宗法修魔道一脉,除此之外其余者竟然皆是以武修为主。虽然十大高手其中还有那崂山派幻月仙子水冷云与楼观派掌教黄叶散人这两位也算是法武双修的道家传人,但这两派都已经和剑修一脉的峨嵋青城两派一样归入了武修门派之列。至于武当龙门两派,不用说本来就是近七八百年以来开始大兴的正宗全真武修一支。
所以说现在修道界没有几个人懂得并且精通炼器之法。这并不是夸张之言。而是实实在在修道界当前的真实情况。
炼器地过程就不再详述,随着最后一次地真火萃炼。以神念控制法器成形,并在其中设下了所需阵法,到最后用灵泉之水淬火冷却,这一套防御法器便炼制完成了。江元峰取过成品,众人一见却是四面形似石制的半透明圆形小盾。每面只有一尺方圆,边缘略薄,中间厚有半寸,上面印有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相神兽,造型精美巧妙,颇具神兽威势。
“这次为了你们耗费了我不少材料,这些可都要给我报销哦”连续几个小时不间断地输出真元,江元峰有些疲累的向魏建国打趣道。
魏建国闻言连忙点头笑道:“这是当然,不过江先生可否先给我介绍一下这东西的用处”
江元峰也不以为意,拿起一面好似玉石炼制的小盾,敲了敲道:
“这套法器叫做四相混元盾,可分开使用,也可和而为一。估计单面足以抵挡一般穿甲弹以下大口径枪弹的数百次攻击,也可以承受迫击炮之类的轻型火炮两到三次攻击而不崩坏。而四相合一的威力更是单一使用的十倍,因为对你们那些火器不太了解,这套护盾的具体威力我也不好估计。不过它们能接受金丹期高手全力一击,应该没有问题”
其实这四面护盾说是法器,实则不过是一种变相的阵法应用而已。江元峰将四相混元阵的杀阵去掉,只留防御部分,分别镌刻在材料内部,制成另类的阵基,人家的大阵都要布置在山门洞府等地,他却别出心裁的简化了古修士所制布阵旗门类法宝,发明了这种威力不错的活动大阵。发动时只需四人分执一面,就能组成龟壳般的四相混元阵。如真正的法宝那样可以随时自主进行防御了
最难得的是,此套法器对使用修为要求极低,只要是一般炼有内家真气的古武修行者,便都能够以本身真气来启动。当然,如果发动者的修为高超,这套法器的威力也会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不过因为到底不是真正的法宝,不但不能如法宝一般随心幻化运用,也更不可以炼化收入体内,单面的威力勉强可以列入地阶下品的法器当中,合起来差不多抵得上地阶中品的威力。
可惜这次他没有把玄元宝鼎也带了过来,不然炼制出地阶上品的也不会费什么力气
一百二十一回琉璃宝塔
将法器交给了国安方面,并传授给了他们安排的四个人手使用之法,然后江元峰就跟钟无期等人告辞一声,离开那里准备到北都小舅舅店里看望一下许久不见的亲人。
小舅舅的店铺聚宝斋现在北都一条著名的文化街区琉璃厂大街内,此地位于北都和平门外,数百年来一直都号称“京都雅游之所”。
因为这块风水宝地向来是当年的仕人、举子、文人墨客、文化商人、梨园艺人聚居的地方,故此与文化相关的笔墨纸砚,古玩书画等等,也随之发展起来。如今的琉璃厂文化街,已经成为广集天下图书、字画、古玩、文房四宝的所在,形成了一座人文荟萃的文化街市。
漫步在京城的大街上,没有乘坐任何交通工具,江元峰用心的去欣赏着繁华大都市中现代化建筑与文化古迹交融并存的景象。
偶尔行至无人的建筑后面,他便施展隐身之法,升空而起,朝琉璃厂方向飞去,顺便俯瞰整座京城的宏伟模样。
身在高空中,灵觉的感应便显得十分敏感,江元峰远远的感觉到,北都的气脉灵气聚集所在,竟然不在中央皇城,而是大致在那西北郊区的那个方向。发现这一现象的江元峰好奇心大起,于是他决定暂时先越过琉璃厂,顺着灵气走向而去。不久之后,江元峰来到了西北郊。下面就是当年前清时期建立地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现存最完好的皇家行宫御苑,颐天园。
这颐天园是原是前清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为清涟园。它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华夏古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实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引起江元峰注意的是颐天园万寿山后,矗立着的一座琉璃塔。此塔名为多宝佛塔,也被俗称为多宝琉璃塔,是前清皇帝为庆祝当时地皇太后六十寿辰而建造的。
小时候在北都住的那一段时间,也曾来过这座被政府划为颐天园公园的景区游玩。幼年时的情景现在仍是历历在目,当时的江元峰还在这座佛塔面前留过影。
此塔与万寿山阴花承阁西,降下身来走近一看,这是一座楼阁式与密檐式相结合地宝塔。五色琉璃合成宝塔,塔身呈不等边的八角形,八面七层,高五丈余,黄碧彩翠。错落相间。零点看书飞檐宝铎。层层周缀。塔身坐南向北,在塔的四周砌有红墙围砌,院门朝北,门口树立着一座木结构琉璃瓦顶的牌坊。
整座塔身都是用黄、绿、青、蓝、紫五色琉璃砖镶嵌而成。塔下面的底座为一层汉白玉雕成的须弥座,在须弥座上雕刻着精美的彩图花纹。
可以说是黄金为顶,玉石为台。千佛端相,一一具足。坐莲花座,现宝塔中。轮相庄严。凌虚标胜。
在须弥座的正中,坐落着这塔地正身。塔身地一层、三层、和五层比较高大,为楼阁式;二层、四层、六层和七层的塔身却比较矮小,好似双重檐的楼阁。
塔身上的佛像,均为金黄色琉璃砖镶砌,佛龛中佛像的背后为绿色。塔身的转角柱第一层为金黄色,第二层为紫色。第三层为蓝色。均用琉璃瓦砌成。
在塔身的上面安置有琉璃砖仿木式斗拱,承托着塔檐。每层塔檐的颜色各不相同。第一层为金黄色;第二层为绿色;第三层为紫色;第四层为青色;第五层为蓝色;第六层为青色;最顶上一层为金黄色,在塔檐地角下,各悬挂一枚铜铃。\\\\\在楼阁式塔身的四周,围有镂空琉璃组成的护栏。
在塔顶上置有宝座,四周悬有一圈铜铃,上面是铃铎式刹身,再上面为刹顶。整座塔刹均是用铜制成,并在上面镀了黄金。
在阳光的照射下,镶金塔刹和琉璃塔身光耀夺目,微风中,檐下的悬铃叮当悦耳。整座塔在周围的苍松翠柏掩映中,更显得雍容华贵,高大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