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3(1 / 2)

府都不怎么待见,生活自是苦不堪言。

关铃这时忍不住问道:“老丈,我看近日不少百姓都南渡淮河回大宋了,你们怎么还留在此处呢”

那村长叹道:“唉,这位军爷,你看我们还留在这村子里的人,哪个不是老的老,小的小如何经得起长途跋涉走得动的早就跑了。老朽今年七十三岁了,已打算埋骨于此,不再背井离乡了反正老朽也没几年好活了”

岳云等人听罢都是无言以对,身为大宋的军人,不能保护好大宋的百姓,却让他们逃亡,流离失所,实在有些惭愧。

就在他们吃饱喝足,准备上路之时,却突然听到一个沙哑的四川口音传来:“请问诸位军爷,可否是岳家军的英雄们”

听到此话后,岳云扭过头一看,只见从村东处走过来一名三十余岁的白净书生,他穿着一身满是污渍的棉布外套,头上戴着一顶白色方士巾,脚上套着一双破烂草鞋。最吸引人注意的是:他推着一辆双轮平板车,车上除了行李和干粮、水壶之外,还躺着一位明显是重病在身,脸色苍白,不时哼两声的老妪。

“嗯俺们就是岳家军的英雄好汉”牛通倒是一脸得意,他最喜欢的就是别人叫他英雄。“你找我们有何要紧事俺们现在可急着要去楚州的如果不是特急之事,就别烦我们了”

那书生一听牛通等人也是要去楚州,顿时脸上一喜,连忙说道:“这个,乃是私人急事在下是四川仁寿人,也正要前往楚州找寻许神医,替家母治病”

“许神医”

牛通实在记不起有这号人来。倒是一旁关铃略有所思地问道:“你说的许神医可是擅长医治伤寒病的许叔微学士”

“正是”那书生见有人知道这神医,心中大喜,连忙乞求道:“家母正是感染了伤寒,一直久病未愈,在下找遍了四川各处名医,皆未能治好家母之病。后听渝州一大夫说,天底下最擅长医治伤寒的大夫乃是许神医,并告知在下许神医正在徽州作翰林学士。于是,在下便和家母乘船出川,欲前往徽州。但船过宜都之时,在下却偶遇一同窗好友,他正任徽州团练副使,要回川公干。据他告知,许神医已辞了在徽州的职务,去楚州韩元帅处了,要为行营前护军的士兵治病。所以,在下亦只得改道前往楚州”

牛通这时有些不耐烦地问道:“你这书生说了这么半天,莫非是要我们带你去楚州吗”

那书生却苦笑着说道:“各位军爷公务繁忙,在下一介草民哪敢担搁只是许神医并不认识在下,兼且他身处韩元帅府上,恐轻易不得见客。在下深知岳家军的英雄们侠肝义胆,乐于助人,而岳元帅和韩元帅交情甚好,故想请岳家军的英雄能为在下见许神医行个方便”

这书生说的话倒也是实情,这时代象韩世忠这样手握重兵的招讨使,就相当于现代的军区司令,而且还是兼任省长的军区司令,位高权重,象这样一个外乡的普通书生,要到他府上去找人,十有连门都不让进,甚至说不定还会挨顿板子赶出来。

不过岳云听了他的话却是心中暗惊,感觉这书生极不简单,他居然知道岳飞和韩世忠交情甚好,这可是寻常书生能知道的虽然此事在朝中大臣和武将中不是什么大秘密,可这明显未有功名在身的书生也知道,就大不一般了。

岳云眉头微皱,沉声问道:“敢问先生高姓大名怎知岳元帅和韩元帅关系甚好这貌似一般人等难以知晓的”

这书生见岳云发问,再看周围士兵看他的目光都带着一丝畏惧和崇敬,明显是这群岳家军士兵的主事之人。

他慌忙上前行礼道:“在下虞允文,只是一落第秀才,家住四川仁寿。先父乃是政和年间进士,曾任潼川府路转运判官。故而在下亦对朝中政事及前线军情多有关心。岳、韩两位元帅交好,亦是偶然间听朝中好友所说。”

“哦,原来如此”岳云表情明显放缓,不由问道:“虞先生,你既对朝中政事多有关心,足见有意仕途,且令尊曾在四川为官,想必在川中官场亦有人脉,为何不出仕呢”

“唉在下也恨不得把一生所学报效朝廷。可惜先父逝世后,家道中落,家母又年迈多病,允文曾在先父临终前立誓,定当照顾家母终老,故而未再参加科举,又何来途径出仕呢”虞允文不禁长叹道。

岳云见遇到了一位这样的大孝子,倒也有些哭笑不得,心道:难道这虞允文不知:中举为官后,要聘一些丫环仆役照顾母亲,乃是轻而易举之事,总好过象他这样,用板车推着年迈的母亲四处求医。如果他真当了大官,那些“名医”还不主动上门为他母亲医治

这虞允文啊,真是个古怪人等等,虞允文这名字貌似好象在哪看到过。岳云只觉脑中灵光闪现,终于想起来这人是谁了。

新的一周又到了,新晨冲击新书榜,急需大家支持还请各位书友为惊宋投上你们的推荐票,还没有收藏的朋友也请收藏一下

第十六章传奇孝子

感谢南阳火和尖加的砖头两位朋友的打赏

虞允文这不就是在1161年采石之役击败大举南侵渡江的金国皇帝完颜亮,挽救了南宋覆亡命运的南宋名臣吗岳云终于记起了这位历史上的牛人。{最快文字章节阅读}

按史书上的记载,这虞允文幼时聪明,七岁即能提笔作文。但因母亲病重,其为守孝道,一直在家未出仕,只到母亲病死之后,他才于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以年过不惑之年考中进士,开始了仕途生涯。绍兴三十一年1161,虞允文任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

当年,金国皇帝完颜亮统率金军主力越过淮河,进迫长江,两淮前线宋军溃败,金军如入无人之境。虞允文被派往采石犒师,正值金军谋由采石渡江。虞允文见形势危急,毅然把散处沿江无所统辖的军队迅速组织起来,挫败金军渡江南侵的计划,赢得了采石大捷。当完颜亮移兵扬州时,虞允文又赶赴镇江府今江苏镇江阻截,挫败了金军从此处渡江的计划,并最后导致金军内乱,金国皇帝完颜亮也在乱军中被杀。他由此在南宋朝野上下获得极高声誉,深得新君宋孝宗的重用提拔,先任川陕宣抚使,后升枢密使。可谓南宋前期难得的知军文臣。

只可惜,这位才华横溢的良臣,被那封建礼教束缚了思想,为了在母亲膝下尽孝道,硬是坚决不肯出仕,一直到母亲病死后才去参加科举,那时他已经四十四岁年纪了,人生的黄金时期早已过去。不过饶是如此,他也一举考中进士,并由此开始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华,并在采石一役中大放光彩。只是,他这光彩放得太晚了一点,宋孝宗原本指望他组织进行二次北伐的,结果出征前的准备工作还未做完,他就撒手西去了,令宋孝宗从此再也提不起北伐的劲头了。

岳云不禁心中暗想:嘿嘿,虞允文,今次让我遇上了你,可不会再让你就这么因为孝道窝在家里了

他这时不禁眼放绿光,向虞允文望去的神色,似乎大有灰太狼看喜羊羊的贪婪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