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比我们当初想象的要顺利许多”
之前,他和李雨柔对于李家能否决定大力投资到台湾进行建设,心里一直没底。因为这时候,台湾还是一个荒岛,商人都是逐利的,一个没有多少人的荒岛,又有多少商人愿意去投资哪怕李雨柔在李家位高权重,但要进行这样的决策,也需要经过李家长老会同意。
“哦他们怎么会想通了呢你之前不是说他们很保守吗”岳云有些惊奇道。
“是的在今天下午以前,除了家父对你鼎力支持外,其他人都持反对态度。不过后来传来了消息,说官家已经下旨,任命你为台湾留守兼承宣使后,他们就转变态度了。据姑姑说,极有可能是他们认为你在仕途上不可限量,如果在这种事情上得罪你,不免不划算。而且我也作了让步,称如果第一笔五万贯的投资,在一年内没有见效,就不会再要求家族往台湾投钱了。所以他们自然就不会刻意反对了。”李雨柔神情自若地浅浅笑道。
“真的那太好了”岳云深知要让台湾快速繁荣起来,则必须要大量移民。可如果岛上的各项基础设施太差,就没有什么人肯愿意移民过来。
而要修建城池、道路、码头、造船厂等等设施,无一不需要钱,单凭朝廷的拔款和收的些许杂税,完全是九牛一毛。
所以吸引民间商人前来投资建设,就是他的希望所在。而自己老婆所在的李家,身为江南第一商人世家,他们都不来发展,又怎么会让其他商人认为台湾值得出手投资
“嗯不过具体投资到什么地方投资哪一个行业,还得好好考虑一下,毕竟这是第一笔款项,如果出现亏损或者利润很低,以后我想再从家族中获取投资就难了”李雨柔眉头一蹙,神情略微有些忧虑道。
“雨柔,这事就只有麻烦你多费些心思了。我对商业这方面的事也的确一窍不通。”岳云略有些歉意道。
“没事能够为夫君分担一些事务,是雨柔的福份”李雨柔抿着嘴儿一笑道。神情说不出的娇憨可爱。
岳云忍不住将她搂入怀中,深深一吻,叹息道:“我岳云真不知道上辈子做了什么天大的好事,让我这辈子能有你这样聪明能干,又美丽动人的贤妻相助,估计别人都羡慕死我了”
李雨柔听他这样一说,回以一个娇媚的眼神,大有“你知道就好”的意思。岳云见她神态妩媚动人之极,当真是秀sè可餐,巧笑嫣然。一时之间yu念大起,禁不住抱起她,就向那床上走去
李雨柔两只白嫩如玉的小腿乱蹬,俏脸顿时浮现一片红晕,羞赧道:“还没到睡觉的时候啊夫君不要欺负人家了”
岳云听着她这柔媚清脆的声音,哪里还控制得住,哈哈一笑道:“雨柔,为夫的今天就是欺负一下你了”
说罢,重重地向她的樱唇吻了上去,一下子吸住了她的香舌。李雨柔只觉自己全身的力气似乎都消失了,身体一下子变得柔若无骨。
她颤声道:“夫君,把灯吹灭了吧雨柔害羞,还有,请轻一点”
只听“呼”的一声,卧室的灯光忽地灭了,房内传来了一阵阵仙音般的女人呻吟声和男人的喘息声
第三百四十二章四处挖人才
第三百四十二章四处挖人才
第二天,岳云醒来后没多久,就听见门外有亲兵报告,称张浚派人来找他了。
他随口应了一声,让来人在大厅等他。然后望了一眼还在海棠chun睡的李雨柔,只见她一对长长的眼睫毛垂在眼帘上,俏脸如莲萼般白嫩,小小的樱口红润如玉。一双黛如远山的柳眉轻锁如烟薄愁,,眉目似乎有着淡淡的痛楚,想必是昨夜承受自己的疯狂之后,有些不适应。
岳云心中顿时生起一阵怜惜,在她的俏脸和樱口上轻吻了一下,方才起身穿衣,下床而去。
到了厅堂,只见一名四十余岁,身着黑sè仆役服饰的中年男子正立于堂内。
他见岳云出来,忙上前躬身行礼道:“小人张chun生,是张大人府上的家丁,见过岳将军了”
岳云还有点不太适应称呼的转变,便问道:“张大人叫你来有何事呢”
张chun生忙答道:“昨ri张大人便到工部去了一趟,要求调派一批工匠去台湾。但工部的人却称,秦相已经打过招呼,说现在临安的船厂及武器铺也缺人手,不能外调。后来张大人找了他原来的门生工部侍郎刘涛出面,才勉强同意从船厂及铁匠铺各调二十名匠户去台湾。但安置费用及工钱却要您自己承担。”
岳云听后,神sè微变,没想到秦桧又在从中作梗。不过有总比没有强。他于是便道:“好吧不过人可由我自己选吗”
他想的便是,如果可由自己选,肯定要将最能干的匠户选走。
张chun生叹道:“刘将军请示了工部尚书,说这四十名匠户只能由他们指派,不能由将军您自己选。他们目前正在选人,估计今ri下午就能确定名单了。”
岳云听后一阵无语,他已经想起了自己去明州水师大营时的状况,那张杰专门给他挑了一批老弱病残来。眼下由工部选出来的四十名匠户,只怕也是他们当中最老最不中用的人,说不定还没到台湾,有些人就一命呜呼了也说不一定。
他顿时就对此事不抱什么希望了。
“好吧那就麻烦你回去告诉工部的人一声,三ri后,我就将出发去台湾赴任。叫他们在第四ri清晨时,到临安的码头和我一起上船吧”岳云情绪不佳地说道。
岳云利用这三天时间,在临安全城晃悠,然后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忽悠了一些他觉得极有潜力,思想不保守的人才去台湾发展。其中,最出名的一个就是陈旉。
这陈旉被他发现也是颇具戏剧xg。当时,岳云和李雨柔的哥哥李科欣谈论,要他帮忙推荐一些人才,但不要那种擅长诗词文采的文人,专要那种喜欢研究奇技y巧的匠人。
李科欣虽然也是经商之人,但却挂了一个翰林学士的名号,对临安城内有才华之人还是有些了解。他听闻之后,冥思苦想了半天,方说道:“应祥,你这样一说,倒让我想起一人来了。那就是陈旉,这家伙在萧山一带名气很大呢”
“哦这人是做什么的呢”岳云饶有兴趣地问道。
“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农,擅长种田”李科欣说道。
“什么一个老农这算什么人才啊”岳云听后哭笑不得。就算要找人去台湾种田耕作,他也不会要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农的。
“应祥,这陈旉可非一般农民,他不但识字,还正在写一部书呢”李科欣说道。
“能写书的老农”岳云这下可真的有些奇了。
“是的因为他时常到我李家位于萧山的店铺中购买种子和农具,所种的粮食也是卖于我李家的粮店,而萧山一带的商铺正由我管辖,所以对此人我算是耳熟能详了。”李科欣侃侃而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