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话,大人们还是很乐意奉陪的,只不过,这个问题却是有点难度了。要说滑雪衫,那当然是好东西,在座的三人,怕是做梦都想着拥有自己的一款衣服。只不过,现实却是他们都无福拥有,那么,有关款式的问题,也就彻底地难倒了他们。
“哎呀,不跟你们绕弯子了,被爸爸知道,非骂死我不可”丁大力还是决定公布答案,只不过,这答案,还是习惯于用启发式来完成。
“你们看,这里边的夹层,如果是腈纶棉,还用得着缝成布袋一样的一条一条针线么”
“难道说,滑雪衫不用腈纶棉用咱们田里的棉花可也不对呀,棉花也不必要横着缝线呀再说,咱们公社历来是产棉大户,棉花是需要交农税用的,不可能让咱们无休止折腾是吧,洪民。”王水官的本意是要阻止丁大力的瞎胡闹,他觉得他有这份责任替丁书记看着他儿子别乱闯祸,又生怕引起这孩子的不快,就把刘洪民给拖了进来。
刘洪民也不知道王水官说得对不对,只好支支吾吾混淆过去,然后就看着丁大力,想听听外甥到底是怎么一个想法。
倒是三人之中一直未有说话的刘瑜飞,听了几人的对话之后,很不确定地问道:“是不是里面要填充一些毛料譬如说,鸭毛”
丁大力意外地看了看刘瑜飞,觉得这位的确是可造之材。王水官与刘洪民受此启发,也有些明白过来的样子,二人用手摸了摸面料,眉头又挤在了一起,用回纺布做面料,然后在里面填充鸭毛大冬天的,北风稍微吹得大一点,恐怕布料都会被风吹破了吧。
“这面料,怕是不行吧”王水官问道。
“当然不是这样的面料,这样的一件滑雪衫,我们要把它加工出来,还是需要动一番脑筋的。就说面料问题吧,我知道在我们沈南县几家县属服装厂里面,有做滑雪衫的尼丝纺面料。填充的毛料咱们可以到公社或者下面的养殖场调剂一下,再从团员青年中挑几位心灵手巧的,咱们先弄几件样品出来各位叔叔舅舅,你们看,这样子行不行”
刘洪民激动地搓着手说:“姐夫的意思,咱们现在就开始建厂子了”
“当然没那么简单爸爸说,我们现在什么都缺,归纳起来就是三缺: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
这三位叔叔舅舅立马泄气,一脸无精打采地样子。
丁大力就笑着从解放包里掏出来三百块钱,说道:“所以,爸爸委托咱们先技术攻关,要把样品弄出来。有了样品,才可以进一步的资金与人才攻关,攻关得力,最后,投资过百万的厂子,咱们才有可能凭双手建设起来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最后一句话,却是学足了丁三坡的语气。
三百块钱与投资百万,两者相差也太大了一点。三个青年人看着桌子上一叠三十张大团结,却都愁肠百结,根本没有什么信心能把这事搞成。
“王叔叔,您看”丁大力开始要王水官表态了。
“好吧,都听你的,你说吧,该怎么做”王水官被逼无奈,事实上,都听丁书记他儿子的,与听丁书记的也没什么两样,就是看看眼前的这个小孩子,是不是能被他给问住了。如果真被问得无话可说,倒是少了一番折腾,未尝不是好事。
“嗯,我们这样,先在团员青年中发动一下,看看这中间有没有认识几家县属企业负责人的如果没人,要认识下面的职工也没关系,咱们可以让他,或她,分批从厂子里带一部分面料你们看,面料问题不就解决了么”
三人一阵无语,这是让人去“偷”啊。
“这不是偷,咱们是花钱从他、或她,手里边买”
“这是丁书记的意思”刘瑜飞看到王水官与刘洪民有石化倾向,心想这二位与丁书记的关系比较亲近,可能就想着不能在小孩子面前做恶人。那还是我来问比较好。
正文 第149章 大攻关开始
更新时间:20121024 7:16:14 本章字数:2191
丁大力暗自偷乐,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有一种说法开始渐渐流传,谓之,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之源那么,好吧,咱们就做第一批搞不正之风的企业创始人。
“和你们开玩笑的啦”丁大力恶趣味得到了极大地满足,嘻嘻一笑,接着就正色起来,说道:“瑜飞舅舅,你路子粗,可以拿介绍信到厂子里与负责人接触,拿二十响或手榴弹开路,必要时请人到外面搓一顿到时候你开几张发票,爸爸说,你花掉多少钱,就给你报销多少,实报实销,不会让你贴一个子儿进去。总之,让他们负责人从手里漏一点面料出来,不需要多,就够做十几、二十件衣服的料子就行。”
“小舅舅,你要多辛苦了,联系附近的社队,如果有宰杀鸭、鹅的社队,千万记得让他们把鸭毛或鹅毛留给咱,咱们也可以花钱买。对了,爸爸还说,既然是外出,那就争取多开开眼界,顺便留意一下外边有哪些社队的社员有种植向日葵的,联系一下,先和他们订立口头购销协议,同时也放出口风,天昌公社在高价收购葵花籽,有多少要多少,价格从优,比市场价起码要高一成。”
“水官叔叔,你就牵头,从社办针织厂里找几个手艺活儿熟练一点的好机会哦,针织厂里的阿姨都长得很漂亮的。”然后丁大力学着丁三坡说话的样子,粗声粗气说:“水官同志要受苦了,他爱人要是知道他整天和一些漂亮姑娘家混一块儿,醋罐子怕是要打翻了就是希望别吵到公社里来,影响到水官同志的工作”
三人齐齐放声大笑。王水官心头热乎乎的,知我者丁书记也本来尚自羡慕王水官优差的刘洪民与刘瑜飞,这会儿倒也是心态平衡了不少。
王水官一边笑着,一边就在心里想,这孩子人聪明,记性又好,这种分配任务的活儿,肯定是丁书记教他说的,难为这孩子,这么一长串话都能牢牢记住,并有条不紊地一一指派老天可真是照顾他们爷儿俩啊。虽如此想,王水官浑身干劲却足足的,都不想让丁书记对自己失望。
接下来的几天,羽绒滑雪衫的“攻关”小组按部就班运转。正如丁大力所说,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之源,这家所谓的企业还没开张,不正之风就已经开始悄然而起。
刘瑜飞,作为一名乡土衙内,路子不能说有多广,但至少还有些基本的门路,手里带着介绍信,兜了揣了一百多块钱,倒是成功地与某县属企业接头。烟酒送上,面料自然不在话下。而刘洪民就要老实巴交得多,他的活儿也是一些体力活,走乡串镇,为的就是收购那些往常都是废弃无用的羽绒,另外就是放出葵花籽的求购信息。好在刘洪民胜在人实诚,年轻人,又有的是体力和精力,最远的一次曾骑车抵达省城的郊区,回家都已经是后半夜了,倒是被刘美丽知道后把丁三坡好一阵埋怨。
而王水官的任务就要轻松多了,以他公社团委书记的名头,找几名女工在业余时间裁裁剪剪,自然不在话下。最后是丁大力,他找了一名裁缝师傅,手艺精熟的老师傅,为的就是要把他的构想能够通过老师傅的妙手体现出来。
一个草头班子就这样搭建了起来。晚上的时候,这些人就聚集在刘庄大队。为了能够让丁书记更加满意,刘瑜飞说服了刘顺平,大队部专门腾出一间宽敞的屋子,作为草台班子的工作室。
丁大力很满意这样的工作氛围。他和裁缝师傅交流,而裁缝师傅则把他的设想,施以妙手裁剪。王水官找来的三名女工则分工,拷边,缝线,填充羽绒,忙得不亦乐乎。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摸索,羽绒服产品不可避免地出现残次品。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手艺、工艺以及产品质量,都在不断进步,这就已经很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