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16(1 / 2)

这么晚的时间他还留在他的书记办公室,并不是因为公务怎样的繁忙,恰恰相反,柳非此时完全无事可做,能做的,只是坐在位子上沉思。

他的办公桌上放着厚厚一叠统计资料,这是县委经营管理委员会一班会计整整一天查账核账的成果,内中详详细细记载了天昌公社在一九八二年度,生产的成品价值,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产品价值。这些数字罗列地极其详尽,年度的总数一目了然,月度与季度的帐表数据也清清楚楚令人信服。

工业总产值三千多万啊,几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强。

柳非不由得想起丁三坡曾说起过的“产业链”对了,还有曾提出的“支柱产业”,这些名词是如此地令人耳目一新,以羽绒服加工为支柱产业,带动周边一系列相关产业。现在看来,仅仅一年时间,从事相关经济活动的企业群体还远未到布局完成的程度,可以想象的是,当丁三坡曾给他过目的计划书全部达成目标,天昌公社,哦、不,整个沈南县的工农业产值将会达到怎样的一个高度。

柳非忽然充满了挫败感,觉得在与这样的知识型的年轻干部对比当中,除了年龄资历一项,自己已经没有了任何优势。

这倒并不是说柳非感觉到了丁三坡对他的威胁,恰恰相反,他所担心的是丁三坡的优秀最终会导致人才外流。记得在去年九月份中央全会提出干部年轻化,某中央领导就曾经斩钉截铁说,提拔年轻干部,必须成千上万地提拔,而不能只提拔几十个、几百个全会之后没多久,省委组织部的干部就曾来函要求沈南县委提供表现优异年轻干部的名单。当时的柳非是有私心的,他把丁三坡的名字压了下去,究其原因,丁三坡一旦获得提拔,将不大可能再留在沈南县,因为根据中青年干部培养的一个不成为规则,机关的下基层,基层的进机关,而丁三坡如果进了机关,那便意味着他辛辛苦苦挖来的人才,最终还是为他人做嫁衣,这却是柳非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但显然,到最后,柳非发现他还是错了,丁三坡这个人才,其才能不仅仅只是一个乡科级的人才。这一次,天昌公社社队企业年度工业总产值上报的时候,柳非还曾吓了一大跳,尽管在当时,丁三坡与其谈起所谓“产业链”的时候,他也曾憧憬辖下几家公社会有质的飞跃,只不过,当结果出来,其飞跃的程度还是把他吓了一大跳。县委的几个书碰头的时候都对天昌公社的数据表示了怀疑,就连柳非也不例外,这才有了经营管理委员会当家人徐景亲自下去复核。

“产值三千多万,三千多万啊”柳非陷入了深深自责之中,为他的狭隘而自责,丁三坡这么一个人才,把他放在天昌公社党委书记位子上,从一开始看来,这样子的安排是极其英明的,因为他不但带动了天昌公社的大发展,而且还把周边的两家公社,即立荣公社与卢园公社的养殖业也带动了起来。养鸭、养鹅、养兔,这三家公社的特色养殖业已经飞速发展起来了,社员人均收入,立荣与卢园,差不多增加超过两百元;天昌公社的数据还不得而知,因为针织企业的年终分红要到农历年尾才能发放到社员手中,但只仅仅养兔收入一项,保守估计,每户五对英国长毛兔,没病没灾,每户年增收一千块钱是最起码的柳非在此处以一级毛与特级毛标准计算,若是全部兔子产毛等级均为三级毛,这一数字起码要腰斩一半。

犹记得三年多之前,柳非上任革委会主任伊始,曾提出过,要让沈南县人均收入增加一百元。当时的目标是多么宏伟,然而,真正到了今年,最穷的天昌公社打了翻身仗,全县人均收入增收一百元的目标才能够达到。

“与丁三坡相比,我这个县长是多么的不称职啊”沉默中的柳非忽然喃喃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正文 第226章 到底谁提拔

更新时间:20121213 16:59:24 本章字数:2714

痛苦沉思中的柳非忽然下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提拔丁三坡,就要把他一步到位提拔到最关键的位子上。“提拔就要趁早,我这把老骨头还能为他护航几年”

这是一个严重缺乏能接班的中青年干部的年代,对于中青年干部的提拔力度也是空前之大,就在今年的晚些时候,某省年过六十五岁的省委书记退休,继任的省委书记是直接从地委副书记年未满五十的“老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才十三周岁任上一步提拔到位,需要指出的是,这是取消了第一书记的省委书记,真正的省委一把手、封疆大吏。

对于干部的提拔使用,2nd核心领导人曾明确表示过反对火箭式干部,但在另一方面表述干部“四化”的时候,又大力提倡对于优秀人才不能按部就班,要大力破格提拔。柳非的想法正是基于此,现时的他书记县长一肩挑,若是按部就班提拔,丁三坡就很有可能进机关;但若是向上级提出直接由丁三坡接任县长的位子,情况又有所两样,这是政府一把手的职务,更能锻炼年轻干部独挡一面的能力。相信从培养年轻干部的角度出发,上级应该会有所考虑。

当然,这一想法只能在柳非自己脑海里留存。丁三坡直接一步到位提拔到县长位子上,首先一个,县委常委会肯定通不过这个提名人选,不是说他的威望不够,而是这个提议会阻挡住其他几位副书记的进步之路,搞不好的话,一团和气的书记办公会,最后会彻底地撕破脸皮。

所以,第二天的时候,柳非一个人静悄悄离开了县委,坐车直达荃县,来到地委大院。

柳非首先想到要找的是薛国祥。薛国祥现在已经是地委副书记,书记办公会里面分口负责荃城地区农业生产。

然而,真正与薛国祥交谈之后,柳非才发现之前自己所想的实在是太过钻牛角尖了。薛国祥当面对他说:“机关下基层、基层进机关,这里的基层是指县一级所以,丁三坡的提拔,你完全不必担心他会被调入机关做冷板凳。”

柳非目瞪口呆,他自己处于县一级领导岗位上,他眼光里的基层自然是公社农村,但在更高一级的领导干部眼里,县一级才是真正的基层。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已故核心领导人就曾说过类似的话,县委书记这个位子最能锻炼人只恨柳非自己在基层最领导久矣,飘飘然把自己当大人物了。

“哎,我柳非枉做小人了白白耽误了三坡好几个月时间。”柳非陷入了深深自责当中。面对薛国祥,他自无隐瞒之理,尽管二人之间有一段时间闹得很是不愉快,但这种不愉快并不是二人之间本身的冲突,所以,旧有的交情修复起来也很快。

听到柳非这么说,薛国祥就笑着安慰说:“不能算耽搁吧,干部的提拔固然是需要一个过程,但老干部的离退休,也同样要经历一个不短的过程的嘛我倒是认为时间正合适不过,我说老柳,现在开始,你要先考虑考虑自己的问题”

“我有什么问题”柳非大感诧异。

“那好,我来帮你分析一下”薛国祥扳着手指头,对着柳非一五一十道来。

“你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吧我记得好像是四七年就直接跟着金书记在东奔西走了嗯,你也算是老干部。再来分析你的年龄,周岁应该是四十九,正是年富力强的当打之年。你要知道,建国后参加工作,要提拔到地市一把手,起码要经过省委或省府副秘书长一职的历练,你是老干部,这一过程肯定是免了的”

说到最后,薛国祥又加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文彬书记也已经超过六十岁了啊”

这时候的柳非几乎已经完全处于石化状态。今次来地委,本当是商谈丁三坡的提拔问题,结果闹了半天,他也是属于需要大力提拔的“中青年干部”,而且他还因为属于“老干部”范畴即解放前参加工作,提拔力度还要加大。

“这这他妈算是怎么回事嘛”到了最后,柳非忍不住就爆了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