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27(1 / 2)

一级,他们也很乐意把车辆报废掉、以便购置崭新的车辆您就瞧好吧,农村集体有了钱,有的是胆儿特肥的乡下干部提着钱到城里去,挖空心思买二手的高级车、包括红旗车在内”丁大力掷地有声说。

丁三坡一想,儿子说得太对了,就说他自个儿做公社书记,天昌公社稍微有了些家底,就整天想着买大件小件。

“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丁三坡踩下刹车,为即将出现的新问题头疼起来。

“这是好事,有什么为难的”丁大力却反其道而行,加以解释说:“说一千、道一万,与其控制集团购买力,不如放开指标,明码标价收取管理费你想想吧,那些买二手车的单位,管理费你照收,但指标却不计入集团消费统计数据,这简直就是送钱给你们县政府啊”

“所以说,这里不是疏或堵的问题,反而应当鼓励。你可以鼓励下边公社干部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想方设法为上级部门解决难题。譬如说,天昌公社以报废车辆的名义买下你们县政府的吉普,那么,你们县政府就有足够的理由购买新车了不是当然,我这只是打个比方,县里面、还有地区,甚至是省里,多的是党政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这种地方,已经报废的以及将要报废的贵重物品不在少数吧剩下该怎么做,你心里应该有点谱了,哦”

丁三坡就是一阵牙疼,“咝”的倒抽着凉气,心说自己这么老实的一个,怎么就摊上了滑头儿子呢

爷儿俩在车子里聊着的时候,他们绝对不会想到,有关“地市州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即在今日以中央文件形式下发,是为六号文件。

文件中对于地级市以及地级派出机构做了严格的区分,首先一个就是费要强所提到的,有关人员编制。派出机构地委与行署人员编制不含司法编制限定300人,“党政群机关人员编制一般不超过三百人”另外,派出机构领导干部名额,地委委员九至十三人,不设常委。领导干部具体条件也有了明确规定,在正副书记和专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应不少于三分之一;年龄一般不超过六十岁,五十岁以下的应占三分之一。

而市管县试点的地级市,干部名额就要放宽得多,一般以中心城市人口的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的比例同样不含司法行政编制配备,“市委工作部门设六至十一个,市政府工作部门设三十至四十个”可见,市管县之后的编制数将会比单纯的派出机构远远超出。文件还规定,市管县之后,每辖一县,另增编制五十人。

地级市与地级派出机构两者另有一个明显差别就是领导干部年轻化的力度更大。派出机构规定五十岁以下三分之一,而实现机构改革之后的地级市,五十岁以下的要占二分之一。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数据,某地级市完成市管县机构改革之后,常委平均年龄降低至48岁,较之机构改革之前的平均年龄下降十岁

作为重生人士,丁大力隐约知道一点荃城地区在最近一段时期之内将完成市管县的机构改革,但在具体日期上,印象却已经很模糊了。所以说,这一次有关荃城地区更名为荃城市,他并没有更具建设性的提议,只是把前世印象中的政府部门扩大收费范围给提了提,至于怎么操作,自有他们县委常委开会研究决定。

回到家,赶了几家亲戚,这个年也就过得差不多了。

丁三坡是大年初四与刘美丽一起回县城的。话说做了县长,乡下的亲戚也就是在搬家那天到了一趟书记院,一家子人就打算在书记院里摆几桌酒席,现在回去的话,菜式方面可以准备起来。

丁大力则留在乡下多陪陪老人家,有时间的时候,到师父家里,把门窗打开,通通风透透气。

今日第三更,希望大家能满意。最后再随便求点什么,手头还有票票的就别浪费了,投给阿庆吧,谢谢

正文 第245章 大力要跳级

更新时间:20121213 16:59:26 本章字数:2131

二月十八日这天,乡下的亲戚都来到了书记院聚了一聚。结果,当天的丁县长家里很是受人瞩目,在某些人眼里,一大群泥腿子穿的土里吧唧的在书记院穿梭其中,这个县长的成色也掉了不少。

相对来说,亲戚们却都很满意,在这样子一个象征着权力集中地,能够出入其中,本身就代表了自身层次的提升,回到乡下,这一次的经历也是一笔可观的财富,作为日常谈资,也可以提升自身的档次。有了第一次,相信对于书记院的神秘感与生疏感就少了不少,以后亲戚来往肯定会勤快许多,这对于刘美丽的意义恐怕更为不凡,对于她来说,初期的适应可能还需要一个漫长时期,有自己人经常性来探望,不但可以消除掉那份孤单,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她可以带着亲戚自由进出书记院,以此来展示自己身份的改变。

二月十八日,丁三坡临时有事,就委托教育局的赵永军副局长为丁大力办理转学手续。今次的转学,丁大力提出了要跳级,也就是到县城直接就读三年级。丁三坡与刘美丽自无不允,儿子早念一年,意味着将来早一年出来工作赚工资,好处极多。再说,丁大力还在学龄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认字,自己儿子的底子,做父母的还是比较清楚的。

教育局的正印局长乃是县中的校长转任,资格很老的老教师。丁三坡最早是师大学生,在一些老资格的教师面前不敢端架子,所以,为儿子办转学之事就委托给副局长办理。

这位赵副局长是五十年代的师范生,本来是属于资格比较老的群体,就是因为七七年底恢复高考,结果,师范生、大专生、甚至于本科生,在这几年当中如雨后春笋一般,生生把小小的沈南县文化层次提高了一个档次,也因为如此,他这个师范生的学历已经没有了任何可炫耀之处,当然,对于丁县长所托之事就分外上心。

丁大力今次要转学的是沈南县的实验小学,算是比较高端的学校,与乡下的中心小学相比,档次自然有所提高。

刘美丽是实诚人,丁大力也不矫情,母子二人早早来到实验学校门口等候赵副局长大人,倒是让赵副局长惊诧不已,连带着对这对母子的身份也有所怀疑。话说丁三坡委托赵副局长办事,并没有特意说明转学的是他儿子,以至于赵副局长看到土里土气的刘美丽,心里就在想,难道说这要转学的孩子是丁县长的乡下亲戚

从校门口到实验小学教导处的路上,赵副局长悄悄打开了户口簿,这户口簿还是农业户口,户主刘美丽,还有家庭成员丁大力,不多不少,一共才两口人。实际上,过年之前,娘儿俩的农转非已经在办理,只不过,一家三口人要统一到新户口之下,流程极是麻烦,先要丁三坡的户口从大集体中独立出来,然后再要到城厢镇派出所办理单独的户口,在这之后,才可以把刘美丽与丁大力的户口转过去。而现实的情况则是,丁三坡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办理户口。这期间,刘美丽也不怎么着急了,一个,横竖她和儿子的农转非已经逃不掉,那还有什么可操心的;另一个,县长家里无小事,实际上只要丁三坡说一句,有的是底下人帮忙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