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2(1 / 2)

答案是教育,是对现实的教育问题的关注。

答案是青春,是对理想中的青春岁月的梦想。

沉重的现实,与梦幻的理想相结合,就有了恰同学少年这部剧的产生。

那么,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可以这样说,今天,我们有什么样的教育,未来,就会有什么样的中国,什么样的中华民族。

兹事体大,何止重于泰山

而我们今天的教育现状,能令人满意吗回想起自己的小学和将近一年的学生生涯,以及自己所看到的身边的老师和同学的精神状态,在感谢学校培养的同时,同样也充满遗憾。自己目前所接受的教育,无论体制还是理念,都并不十全十美,甚至存在很多问题。

这些年,各个学校、各个年级班级之间的成绩竞争越来越激烈。

课堂上时常能听到老师讲述的各种所谓的“励志”事例给学生做榜样,比如有名的“高考大王”某某中学,教室墙上挂两双鞋,一双皮鞋,一双草鞋,考得上,进城穿皮鞋,考不上,回家穿草鞋。

从报纸电视上,也常听到看到一些匪夷所思的教育事件与现象。

某某中学校长,全校大会上公开鼓动学生,只要考好分数上好大学,将来你就娶美女、开名车,住别墅,所以大家要努力学习

某著名大学花巨资修建校内高尔夫球场,因为它要培养学生当“上等人”,以后做高高在上的“社会精英”。

利益、利益、利益,一切为了个人利益,这样的例子我们举不完。

除了这些明目张胆的所谓“教育”,更普遍、更常见的,是一天天涨上去的学费,是各种各样的赞助费,是日益沉重的书包,是办这个班那个班忙于收补习费的老师,是学生越来越厚的眼镜片、日渐羸弱的身体,还有除了自己的“前途”,什么理想与志向都已忘却的大脑

单只是学校,单只是老师,单只是学生吗家长呢社会呢

我们为什么而办教育,老师为什么教学生,学生为什么而学习,家长为什么而节衣缩食供孩子读书

就是为了分数,为了上好大学,为了将来的金钱地位美女吗

那么,理想呢责任呢信念呢国家呢民族呢社会呢它们都太空洞,都可以不管,都可以丢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吗

人生在世,还要有一点除了自己之外的责任感,还要有一点崇高,有一点信念,我们的未来,才有些希望。

这希望,更多地要寄托在教育、寄托在我们青少年身上。

除了教育的目的,还有教育的方法、教师的责任。

中华民族自古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天地君亲师,人之五伦,能与天地自然、社稷国邦、父母血亲并列的,只有教师,教师在中国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如此崇高而神圣

放眼世界,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民族,教师的地位能有中华民族这样神圣。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先贤给教师的职业定位,就是说,教师不光是教授知识,他还要教给学生为人的至理,立身的品格,解答学生对知识、对生活、对一切的疑惑。

三者之中,传道排第一,就是说,学生人格、品行、世界观的塑造,是教师的第一责任。而今天,我们的教师,还承担着这些重任吗我们的教师,还有着当年的神圣度吗

现在相当多的教师,恐怕已经当不起“传道授业解惑”这六个字,他充其量是在授业,不,连授业也算不上,那叫“灌”业,把教学大纲上的书本知识一古脑儿灌进学生的脑袋,唯一目的就是让学生考高分,为学校争升学率,至于学生理解不理解,今后能不能用于实际,有多少教师还在关心这样的灌输,不配“授业”二字。

先贤给教师指明的教育方法,有一条至高的原则,叫“身教重于言传”。就是说,不管你讲多少道理。授多少知识,教师自己以身作则,才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

你在讲台上照本宣科给学生讲一万堂思想政治课,也抵不上你一次课外收取补习费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恰同学少年就是要想写一群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一群真正无愧于这个称号的先生们,拿他们的所作所为,再与现实对照,我希望能因此触动现实中哪怕一位教师的心灵。

那么学生呢恰同学少年要写一群学生,他们的后来,很不平凡。但在本剧中,他们至少在出场时,都要是普普通通,平凡得仿佛我们身边的邻家少年一样。

他们很幸运,是遇上了一所好学校,一位好校长,一群好先生。于是,他们开始从平凡走向不凡。

求知若渴,刻苦学习,这些是次要的,他们最可贵的,是抛弃了世俗的利益,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是短视的,仅仅盯着分数或者未来的一份工作。要让他们相信崇高,相信理想,把小我视为国家、民族之大家的一员,让他们志存高远,于是心自广博。

我们不喜欢利欲与浮躁,不喜欢庸碌与苟且。物欲会迷失人们的眼睛,而短视会使人斤斤计较于眼前,结果不但迷失了自己,也找不到真正的快乐。那些短视的物欲动物,哪怕真的当了官发了财貌似成了功,他们的内心会有快乐存在吗不会的,因为他们只记得自己,于是他们生怕失去,整天不得不活在没完没了的算计中,活得那么卑微而疲劳。

而恰同学少年中这群学子,历史上,确实曾有过这样一段飞扬的青春岁月,后来也的确为他们的理想与信念,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他们相信崇高,因此,他们走向崇高之际,能让人感觉到他们精神上的无比快乐。

然而,今天的学生,还能有这份精气神吗我想不会有很多,至少他身边观察的同学没有,他们受着老师家长的驱使,受着这个社会的驱使,一头扎进了成绩、分数的一条道中。

如果学生们看了这部剧,哪怕有一个人因此而昂扬,因此而振奋,因此而明白读书的意义,因此而选择崇高与理想,因此而得到一些精神上真正的快乐,则我愿足矣。

恰同学少年也是一部青春剧,我要做一部最“酷”的青春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