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68(1 / 2)

维持生存需要的财富便越少,虽然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大头却被统治阶层拿走了。正因为这样,百姓抚养每个孩子的成本反而比孩子多时大幅度上升,所以生育率越低,家庭便越负担不起养大小孩的费用,于是便愈加不想生小孩,这就形成了趋减循环。整个国家的生育率因此不断下降,当降到一个危险的程度后,国家将会面临绝大的危机,到了那时低生育率已经成为国民的习惯,想再上来难度重重。唯一的办法,就是统治阶层主动割肉,降低百姓的谋生成本,但这根本就不可能的,因为太平时期的统治阶层普遍缺乏危机感。他们只会贪图眼前的一切,而漠视危机的进一步升级,当社会上供养依赖型无劳动能力者,主要是老人人口比例高到一定程度时,因为数量日渐稀少的生产者无力负担,国家政权结构将因此而垮塌,民族也必将衰亡

其实,在赵抗所处的这个年代,这一点无须担心,因为实在不行就放弃那些供养依赖性人口好了。但赵抗却能预见到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重视生命的思潮必将兴起,到了那时便无法采用这种简单的方法解决,而问题爆发后的危机也将更大。但这些都太遥远了,赵抗也没想到什么好的解决办法,现在只能想办法让汉人多占一些地盘,这样将来捱过危机的可能性总会大一些。在离开天竺之前,赵抗将自己这些所观所感写成书信,让那些只做中国到天竺之间贸易的大商人将它带给赵训,听不听自己就管不着了

离开天竺以后,赵抗没有在早已成为大食领土的波斯停留,便直接前往伊斯兰世界的中心巴格达。其间穿越沙漠的时候,一向爱洁成癖的赵抗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骆驼实在是太臭了

这时队伍中的商人和他们的保镖已经与赵抗他们分开,走了更省钱的深海航线,还留在身边的大都是忠心耿耿的昔日部属,加起来只剩不到一千人。主要是因为赵抗不愿意再被他们当成易碎品一样护着了,事实上也没那个必要,保护他只要江晨星一个人就够了。这些人自然将赵抗服侍得异常舒心,他们让骆驼尽量远离赵抗,并不要钱似的大量使用熏香,总算让赵抗的鼻子好过了一点。可是,他们这种小题大作的行为却令他们的穆斯林向导非常不满。这名向导十分虔诚,一路上多次劝赵抗他们信奉伊斯兰教,赵抗虽然对其讲述的古兰经挺有兴趣,对于信教却始终置之一笑,而这样一来,同行者中即使有被说动了的也不敢点头了。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这位老者渐渐对赵抗横挑鼻子竖挑眼起来,他眼中只有真主安拉,对于异教徒的什么皇帝权贵可没有什么敬畏之心,今天逮着机会,立刻便借题发挥起来,“即使是穆圣,在条件不允许时也要用沙土代替净水,你这异乡人就如此娇贵吗何况你就算外表弄得再干净,肚子里的不还是屎吗”

赵抗的扈从以及那些前往大食求学的学生一向对其视若神明,这下立刻炸开了锅,纷纷对那老者怒目而视,要不是过沙漠缺他不可,早就一拥而上将其乱刀砍死了,因为赵抗在国外没有本国律法需要遵守,对他们的要求放低了很多。相比手下的态度,赵抗的脸上却没有半点怒色,反倒陷入了沉思之中,良久之后他突然大笑了两声,站起来向那个老者道谢,“多谢您的指点,我这一生的确是过于执着了”

以赵抗超级想得开的个性,又从陆仁那里得到过点拨,还看到过实证,本来是很有可能参悟出一些东西的,但他一向又太过执着。直到今天他将这一无形的枷锁打破之后,他才开始走上了完全属于他自己的道路。现在赵抗连平素最在意的洁净都可以淡然处之,其他的方面就更别说了

第五百五十八章 圣人的悲哀

更新时间2011130 7:46:32字数:2248

当然,感谢归感谢,对中国人来说,能够虔诚信教的始终是少数,弱者信教不过是心有所求,而强者信教也是装样子,大部分人更是连样子都不屑于装,而赵抗就是其中的代表。不过,尽管不信安拉,但赵抗对伊斯兰教义却进行了更深一步的学习和研究,而抵达巴格达之后,由于图书馆的存在,赵抗更是如鱼得水,一时之间都忘记将图书馆的创意告知国内,反倒让那些过来求学的学生抢了先。

虽然不愿信教,但赵抗现在却对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非常佩服,认为他虽然未必真是什么“先知”,但至少确实对得起人们常说的“穆圣”这个称呼。在赵抗看来,穆罕默德与中国古代的圣人墨子颇多相似之处,而对后世的影响则有些殊途同归,对他们个人而言都是不折不扣的悲剧

墨子与穆罕默德都是品行高洁之人,理想也都是建立一个理想中的社会,以拯救普天之下的人民,但两人选择的方法却全然不同。墨子选择了很不现实的说教路线,虽然他的口才足以说得天花乱坠,但是在那个年代仅靠说服与呼吁是根本行不通的,而他虽然建立了结构严密的组织,但却没有令其宗教化,也许是因为他自己其实也不信鬼神,只不过拿来做幌子罢了,结果墨家的影响宛若昙花一现。

穆罕默德就比墨子现实得多,在被那些贵族老爷用暴力手段上了一课之后,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但同样用暴力手段进行了报复,而且将阿拉伯半岛上的诸多部落统一成一个强大的民族,并以此奠定了足以与东方大唐帝国相抗衡的阿拉伯帝国的根基。然而,穆罕默德希望将全世界伊斯兰化,以宗教的力量统一天下,从而消除各民族、各阶层间纷争的想法却没有实现,是因为他的构想有问题吗

情况恰恰相反,穆罕默德制定的教义与政治体制堪称绝配,只要他的继任者一代代坚持照着做下去,不出十代人的光景,全世界便只有穆斯林了,然而理想不能当饭吃。应该说,在穆罕默德还活着的时候,他的追随者依然能为他的理想而浴血奋战,并竭尽全力地扩大穆斯林的队伍,但当他去世以后,失去了精神上的导师,他们物质方面的欲求便重新抬头,这一点从穆罕默德死后四大哈里发中居然有两位死于刺杀就可见一斑了。而随着时间流逝,大食的发展轨迹与穆罕默德生前的教诲渐行渐远,起因无非是因为统治者的贪欲。